青海湖土地退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633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湖土地退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湖土地退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湖土地退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海湖土地退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海湖土地退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湖土地退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湖土地退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湖土地退化1、草场退化(1)原因分析自然因素对草场的影响:a、近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干旱缺水,年降水量减少,而蒸发量上升 ,使土壤干燥贫瘠化、风蚀化过程加速,致使牧草枯萎 ,盖度降低 ,植被种群递减 ,草场干旱退化。据气象资料显示 ,北方草原升温较快 ,高寒草原区平均气温升高了 0.4。b、鼠害也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海拔 3 900 m以上的夏季牧场,鼢鼠、达乌尔鼠兔、高原鼠兔对草场的危害极大,鼠害频繁发生 ,危害区密度达30 只/hm2 以上,严重破坏草场土壤结构 ,絮结草皮以下被打成空洞,经冻融交替、牲畜践踏 ,造成地表裸露 ,再经风蚀 ,形成成片的秃斑地 (也称黑土滩 )

2、。人为因素干扰a载畜量过高 ,致使草地退化:超载过牧的后果必然使土壤坚实,水分不易渗入 ,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 ,破坏了牧草的正常生长。b 人为因素和放牧制度的不合理:长期以来 ,人们对草场的利用只停留在用上,而忽视了养草 ,造成草畜脱节 ,特别是发展畜牧业只单纯追求存栏数,在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中步子迈得不大,农牧户中普遍存在养老家畜、长寿畜的弊病,惜售思想严重 ,经济效益不明显 ,进而造成草畜矛盾日益加重。 在草场利用上 ,放牧制度不规范 ,农牧户大多以自由放牧为主,划区轮牧较少 ,调查地冬春草场、秋季草场共有 2.01万 hm2,实际实现划区轮牧的不到0.67万 hm2,而且

3、是粗放的大面积划区 ,在一块草地上长时间放牧 ,放牧强度不均匀 ,导致草地过度放牧而退化,群落内优质禾草等数量减少 ,狼毒、黄花棘豆等杂毒草数量增加。c 实施政策中出现了偏差 :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涉及了绝大多数农牧民。但在高海拔、气候恶劣的青海湖以北,实施种树是不明智的 ,只为获取国家补助而劳民伤财。行内专家认为在高海拔、气候恶劣的环湖以北造林 ,必然产生一系列生态与经济结构的负面影响,不仅与国家政策不相符 ,而且使本已支离破碎的环湖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经济更加恶化。种树挖坑,在土层薄的地方 ,甚至出现了砂砾层 ,原生植被遭到破坏 ,地表裸露 ,

4、加之环湖地区以西北风、西风为主 ,常年肆虐 ,于当年 12 月到翌年 5 月份大风天气较多 ,最大风速达 25.0 m/s,全年平均风速 3.7 m/s,致使草地沙化 ,新的生态灾难再一次形成。(2)治理草原的措施和思路加强草业科普宣传 ,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开展经常性的草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草地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要把草原视为 “被遗忘的角落”。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承包制 ,提高牧户对草场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使草场的利用、管理、建设同责、权、利相结合 ,坚决抵制“草原无主、侵权无妨”的做法。控制载畜量 ,合理调整畜群

5、结构 :以草定畜 ,保持畜草平衡是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草场退化的关键。因此,根据草地生产能力 ,合理调整畜群结构 ,引进和培育适合高寒地区饲养的肉用种羊和细型细毛羊进行杂交尝试,使绵羊改良工作积极向多元杂交方向发展 ,进一步改良品种品质。 控制载畜量 ,发展季节畜牧业 ,改变以往集中出栏为季节出栏 ,因地因时制宜 ,在草地生产力高的季节 ,按其承载力 ,提高载畜量 ,枯草期之前适时出栏 ;在草地生产力低的季节 ,提高牲畜出栏 ,加快畜群周转 ,既缓解草场压力 ,又提高经济效益 ;在牲畜冬瘦、春乏季节 ,通过舍饲圈养 ,利用人工饲料来减轻草场压力,同时对退化严重的草场进行围栏封育、退牧还草。建立合

6、理的放牧制度 :结合草地资源分布情况 ,制定草场利用规划 ,改变以往四季放牧、 全天候游牧的方法 ,根据草场生产力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控制放牧强度 ,对草场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特点进行研究,建立草场资源档案制度 ,适时对天然草场进行资源调查 ,建立基本数据信息库。 进一步加大草场围栏建设,特别应重视推广划区轮牧制度,对现有的围栏草场进一步细分,把大面积划区轮牧草场再进行规划,分小块进行轮牧。采取改良和合理利用相结合,提高草场生产能力 ,用舍饲轮牧制取代游牧制,实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提高草畜转化水平 ,形成新的现代草原畜牧业经营系统 ,置换靠天养畜、 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实施草地生

7、态保护建设。加强优良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针对退耕还草对优良牧草种子的需求,继续加强牧草种子基地建设 ,抓住种羊场为农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牧草种子繁育基地这一优势,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搞好牧草种子生产和饲草料生产。推广牧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建立新的人工饲草料生产结构和饲养能力,来补偿退耕还草失去的草场生产能力 ,以保障退牧还草的实施 ,实现草畜平衡。加大草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人才结构不合理 ,缺乏对草原宏观调控和科学技术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制约草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常常造成草畜脱节。 为此,加速草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草原保护与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宣传教育 ,培养草业

8、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条件 ,吸引有才华的年轻科技人才到这里工作。同时要强化基层干部和农牧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提高专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农牧工的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建立提高干部和农牧工参与草原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与积极性的政策环境 ,鼓励、引导和保护农牧工参与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在草原保护与建设中获得合理的、长期的利益。2、湿地退化青海湖流域湿地类型多样,主要由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冰川湿地组成,从而构成了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1)原因分析长期暖干气候是青海湖水位下降、湿地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 青海湖流域平均气温

9、上升了0. 5,年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 内陆封闭环境条件下蒸发量在不断增加,湖水亏损量累计值有递增的趋势,青海湖总水量的 80%靠地表河流来供给,现在注人青海湖的河流条数比50年前减少了 60%,注人青海湖的河流总水量比20 年前减少了 60%,青海湖多年平均亏水量为3. 97亿 m3。人类活动负面影响是加剧环境恶化的主要方面。流域人口由 50 年前的 2 万人猛增到现在的近9 万人,人类为了生存无节制的毁草开荒、乱采滥牧、生活污染、灌溉量的增加及灌溉方式的落后,加速了水位下降和土地沙化,人为活动耗水量占亏水量的19.4%,占湖面蒸发量的1.9%,许多草地变成了耕地,大部分河流被筑坝截断,破

10、坏了青海湖给水、保水条件,加快了水位下降过程,水源涵养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湿地生态系统内嫡值不断增加,近年来还出现湖面半面封冻现象。(2)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对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气温等自然因素和各种经济活动的观测分析以及对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深入研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 ,在充分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限定、规范和优化人为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调整和优化生态畜牧业 ,缓解天然草地的草畜矛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好当地野生动植物群落。 根据各种自然条件 ,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水

11、土保持、渔业资源恢复与管理等措施。坚持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做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其素质的各项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移民的规模和方式。 建立起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强化污染防治措施要从源头上加强水资源的面源和点源污染防治,加强垃圾、 污水的收集与处理 ,改善青海湖水体和流域内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进一步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实施人工增雨雪 ,增加降水量和径流量 ,缓解植被干旱缺水和湖水储量减少的问题,减轻人为和自然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施法制化和制度化管理在实施工程措施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法律、 行政措施 ,并加大管理体制和运行

12、机制等的改革力度。在技术和行政方面要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3、土地沙漠化青海湖流域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湖东岸下巴台、海晏克土及耳海周围。在湖北岸的尕海周围、草褡裢、甘子河,湖西岸的鸟岛、沙沱寺至布哈河、石乃亥地区及湖南岸一朗剑、二朗剑等地带也分布部分沙漠化土地。根据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程度,划分为 4 个等级 : 潜在沙漠化土地。壤为沙质淡栗钙土、 栗钙土、沼泽土。剖面完整 ,有机质层厚度一般在3075 cm,主要分布在克土至白佛寺、甘子河至哈尔盖、青海湖南线山前砂质草原、草褡裢湖滨沼泽地带及湖东种羊场小北湖一带。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在60%以下,主要分布在甘子河、 沙柳河、哈

13、尔盖河 ,环湖各农场耕地、 弃耕地,沙沱寺至鸟岛、布哈河两侧及石乃亥的砾石、 粗沙质土壤、 半固定沙质土地带 ,总面积 462.53 km2。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植被覆盖度不足20%,地表原始形态已被破坏。主要分布在克土、大小占岭、湖东种羊场一带,鸟岛西北的大片流沙地及高大的沙丘边缘、半流动沙丘的河床地带。严重沙漠化土地。新月型沙丘或新月型沙丘链及沙垄、沙梁、沙山组合成沙漠,基本上没有植物或少见 ,覆盖度不足 5%,且主要分布在克土、大小占岭至湖东种羊场东部和北部及小北湖以南。(1)原因分析气候的暖干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青海湖流域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及东南暖湿气流 ,但青海湖地处内陆高

14、原盆地,地势高耸又封闭 ,故降水稀少 ,同时蒸发量又很大。 其降水总体分布规律是 :降水由流域周围的山地向湖区递减,环湖的湖东地区 ,地处背风坡 ,是降水低值区。蒸发的分布规律是 :蒸发与降水的分布规律相反,在湖东蒸发较大 ,其中,湖滨的沙丘地带蒸发量大,湖南、西南部次之 ,湖北较小。湖东地区降水较少 ,蒸发又大 ,水分收支不平衡 ,这是造成湖东沙地的重要原因。第二,有研究表明,从 19762000年,环湖地区气温逐步升高 ,蒸发量变大 ,降水量减少 ,呈现暖干化趋势,这也是促使环湖沙地发育的原因之一。湖面萎缩: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 这 4条大河的

15、年径流量达16.12亿 m3,占入湖径流量的 86%,降水补给 15.57亿 m3,地下水补给 4.01 亿 m3,总补给为 34.93 亿 m3。湖区风大 ,蒸发快,年湖水蒸发量 39.30 亿 m3,年均亏 4.37亿 m3。全新世以来 ,青海湖湖面总体呈缩小趋势,19591995年湖水年平均下降8.37 cm。湖面萎缩 ,使得湖底湖相沉积物暴露,在风力作用下 ,加速了土地沙化。风力作用: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 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 ,且盛行西北风。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 ,高空气影响极大 ,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强劲的风力成为土地

16、沙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河流作用:湖西沙地主要是在河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河流泥沙沉积和河口三角洲作用 ,易产生土地沙化。研究表明,尕海、耳海和海晏湖是湖区风沙运动的结果。在西北风和湖流的作用下,沙子在东部浅水带形成水下沙堤,逐渐露出水面接受风沙沉积 ,隔断海湾 ,形成子湖。从本质上看 ,湖西沙地是全新世干旱气候控制下的产物。而湖西沙地的形成则和布哈河密不可分,河流的自然摆动和截直 ,造成了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停止发育 ,在干旱气候等作用下导致土地沙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滥垦草原、过度放牧、灌溉用水、人畜饮水和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上。 19581960年,人们在青海湖滨地区开垦草原,开办农场 ,尤其在江西沟、湖东一带和刚察开垦较多。 仅仅在 2 年后的 1962年,许多土地开始沙化 ,被迫弃耕。目前 ,湖东、江西沟已成为环湖沙化最严重和较严重地区。(2)措施封沙育草育林。赖草固沙性能最好,根系发达盘结能力强。由此可见,封沙育草是保护天然植被、防风固沙,见效快、投资少的有效治理措施。设置机械沙障固定流沙。机械沙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