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182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亥俄温斯堡读书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亥俄,温斯堡-孤独灵魂的咏叹调- 一个孤独的小镇, 看似毫无关联的陌生人,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烦恼和忧伤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外表笼罩着小镇中的每一个人。但又似乎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或喜、或悲,迷茫和困惑在脑海中盘旋,总有那一份藏在内心深处的坚持, 甚至是对自己所理解的真理的偏执,这种坚持, 让小镇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了畸人,让他们所信仰的真理都化为谬论。“起初,这个世界还很年轻的时候, 有许许多多的思想, 但却没有真理这种东西。真理是人自己创造的, 每个真理都是众多模糊思想的混合物。世界上到处都是真理,真理都很美丽。一个人,一旦将一条真理据为己有, 称它为他的真理,并且尽力

2、按照它去生活,他就成了畸人,他拥抱的真理成为谬论。”这是书本开头作家抛出的一段值得思考的文字, 究竟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否存在,倘若存在,我们又是否应该追随真理的轨迹,倘若根本就不曾存在真理,经历又有何意义。作品开篇是一段看似完全与正文脱节的片段,作家,木匠,畸人书,三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木匠在闲聊中想起自己的过去, 作家躺在床上做着不是梦的梦,一队队畸人从作家眼前走过, 走进一部不会被出版的书。 三者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画卷,一幅畸形的画卷, 身为畸人却又可爱动人的木匠,被心中那个年轻的事物拯救而没有成为畸人的作家。也许,这个作家就是舍伍德安德森本人,但他何不直接以“我”替代那个年迈的作家呢?在我

3、看来, 也许,只有那个虚构的老人是唯一没有成为畸人的幸存者吧。也许在安德森看来,连他自己也难以免俗,当时的社会,对某种所谓真理的追求已经足以使人们的正常世界出现扭曲,作者本人已经无力改变这既成的现状,唯有虚构一个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旁观者,才能对畸人进行深刻入骨的剖析与解读。而那个年迈的作家正是承担了这样一个旁观者的重任。与此同时,畸人书阐明了为何这些人被称为“ 畸人” 。 使这些人变成畸人的, 其实便是“真理” ,安德森的这部书足够深刻, 也足够警醒。 所谓自我放逐, 只是因为抓住了某些真理。但,真理永远是危险的,令人震惧的,原因很明显,无能于撼动我们本质生存的就不成其为 “ 我的真理 ”

4、。这样说来,似乎之前的问题有了一个答案,我们是否要追随真理的轨迹,答案在于我们对于真理的定义, 这里的真理并不是说那些物理的自然规律,而是指那些曾经发生的事情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要足以强烈到撼动我们的本质,才能称之为真理。 在我看来, 这样说来要明确真理对我们的影响必须是有限的,必须不能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倘若因为执着于过去的某件事而对于现在乃至未来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样的“真理”称之为谬论也不足为过。正如“手”这一章中的飞翼比德尔鲍姆,仅仅是因为曾经作为老师的他,习惯用自己宽厚的手掌爱抚自己的学生以表达对他们的爱,可却由于一个荒诞的梦以及肆意传播的谣言, 被误认为他在用这双手占学生

5、的便宜,最终身败名裂, 远遁他乡。自此以后,他总认为这是他自己那双手给他带来的不幸,于是,无论是在做什么, 他总会把那双手深深的藏在袖子里,亦或是深深的藏进裤袋。 过去惨痛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双手耿耿与怀,双手即祸根, 这就是他的真理, 他用一生将这条真理据为己有, 并死死恪守不放, 自然而然, 他的这个所谓的真理在常人看来早已成为谬论, 但对他来说却并非如此, 不仅仅是现在, 可能直到他的生命走向尽头,这份偏执还会继续下去。事实就是如此,有时,也许你所认为并坚持的真理,在旁人眼中甚是可笑,但这并不意味着当真理遇上质疑时就一定要将其抛弃,当然,若是如飞翼比德尔鲍姆这般的真理不要也罢。 但是倘若那

6、真理是你个人人生阅历的积淀,由于个人经历不同,看法自然不同,这样的真理独特而宝贵,是最重要的财富之一。由此看来,真理有可能将人的未来引入畸人的道路,真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危险的,但不曾有过“真理”的一生是无趣的。作者也并没有完全否认真理的意义,在“纸球”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人在干硬的地上从这棵树跑到那棵树,去摘那种带疤的、奇形怪状的苹果, 装满衣袋。只有不多的几个人懂得那种苹果有多甜。 ”带疤的,奇形怪状的苹果不正是那执着于真理的畸人吗?这样畸形的苹果要比正常的苹果甜了许多, 虽然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被采果人抛弃,也不会有几个人懂得它的甘甜,但对于他自己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自己的甘甜只有自己懂

7、得,无需理会他人的议论。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个真理, 为自己所执着的某个真理而活, 这是我们此生此世的最大冒险, 然而若没有冒险又何来拯救。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真理, 至少证明了一点, 我们真正地将生命作为最大的恩典来承受了。这恩典很重, 重得让我们铤而走险,敢于把生命作为一场实验。要么,成为温斯堡小镇的畸人,要么,成就一段精彩的旅途。最好的黄昏是农夫驾着车回家的吱呀吱呀声,主街上开诊所的医师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杂货铺的伙计扫了门前马车驶过带来的灰尘,几个庄稼汉在一天的忙碌过后正要去酒馆喝一杯, 道路尽头的教堂牧师走了出来, 伫立在那里虔诚的看着被夕阳暖烘烘的小城祷告祈求主给以荣光的指引。即将来临

8、的秋季冗长湿雨还未开始折磨得小城老人小腿发痛时,一个名叫乔治.威拉德的小伙子踏上远离此地火车,想在最好的黄昏告别这里去完成自己人生更大的那些不可知的价值。在温斯堡火车候车厅里,有三五个并不那么熟识的人向他道别,他们简单的说:祝你好运。而后各自转身离去。这,就是俄亥俄温斯堡,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镇, 哪怕是从小生长在这里的乔治, 也对这座小镇没有丝毫的归属与眷恋。 这,是我读这部小说时关注的另一主题-孤独。小镇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他人几乎没有任何牵连, 哪怕是亲人, 哪怕在同一屋檐下生活, 好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 互不干涉, 互不交流。 当乔治听闻母亲伊丽莎白夫人去世的消息居

9、然为自己的约会而生气,在守灵的当天却在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做着规划,多么可笑的事情却真实的这样发生了。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使是亲情, 淡薄到了怎样的一种地步, 小镇中的人, 孤独到怎样的一种境界。 也许孤独已经不足以形容这座畸人的小镇了,精神的扭曲反倒更适合他们。或者,我们不应该把畸人的 “畸”都归结于他们对真理的偏执上面。 “畸人”并非天生畸形, 那么他们为何会畸变?这就要联系到作者舍伍德安德森生活的时代背景。 舍伍德安德森出生在小镇,经历了美国从农业、 手工业时代向工业文明的转折变化,看到了工业化时代的物质至上对美国价值观的颠覆,为了成功,人们不择手段,工业化的冲击让美国社会动荡不安。“

10、 舍伍德 安德森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恶性膨胀的时代,经历了社会巨变时期的心理阵痛和断层。他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美国民族的真实心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描绘和剖析,发掘了一种孤独、困惑、仿徨的现代意识。”小说中的所谓 “畸人”都源于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动荡的时代造就了动荡的精神世界,动荡的精神世界催生出扭曲的人性。这些“畸人”,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是“畸人”,他们是畸形社会中的“正常人” ,神智正常的人却是那个社会中的“畸人” 。 “畸人”的社会,引人反思。人的精神世界往往出现一些难以弥合的创伤,比起身体的伤痕和社会的裂痕更加难以愈合。一战前后的美国虽没有直接受到战争的冲击, 但平和的社会表层下, 断

11、层早已出现, 并深入到整个精神层面。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垮塌直接冲击着人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当精神世界开始破碎,社会的繁华变成虚妄,人性也变得扭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安德森结合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 虚拟出温斯堡这样一个充满这畸人的小镇,温斯堡并不仅仅是安德森的简单构想, 更是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在这个虚构的美国中西部小镇,每个出场的人物都活在自己隐秘的困境里,无法言说的过去、无从实现的梦想、失落的爱情、精神上的孤立,压抑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解脱,而所有的逃跑者都被迫回到让他们窒息的桎梏里去。这,就是生活在精神世界破碎的边缘的人们的哀伤。最后,回归最开始的那几个关于真理的问题,我想,在我个人看来,真理是存在的,是那些经历汇聚起来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某种思想,但当真理的普遍性遇上每个人的特殊性的时候, 就必须有某种条件的限定, 只在吻合该特定条件下的情况下方可称之为真理, 当真理失去限定条件的那一刻,就成了谬论。 对待真理,需要借鉴,更需要创新,只有自己总结并创造出的真理才是真理,也只有能够创造出真理的人生才能称得上精彩。然而,若是大部分人都没能这样总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理, 整个社会的精神世界就可能处于危险的边缘,一不留神, 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畸人的聚集地,下一个俄亥俄,温斯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