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074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芦花荡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堂实录执教者:宁波中学徐赛儿执教班级:兴宁中学 101 班一、导入:(课前欣赏电影片段。)师:大家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生:(异口同声)小兵张嘎。师:知道这个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省吗?生:白洋淀。师:这位同学真不错,知道影片中生长着大片芦苇和荷花的地方叫白洋淀。但是白洋淀是省份吗?生:河北省。二、介绍白洋淀:师:(多媒体介绍 “白洋淀”,附图片。)在河北省冀中平原的北部,有一个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请同学们齐读下列有关白洋淀介绍的文字。生:白洋淀占地四十多万亩,整个白洋淀被39 个村落、 3700 多条沟壕、 12 万亩芦苇荡分成了 143 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2、的淀泊。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遍淀芦苇,漫天芦花,云雾低绕,淀水清澈。三、概述故事:师:今天,咱们要讲的就是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故事芦花荡。大家知道“芦花荡”的意思吗?生:长满芦花的荡。师:“荡”是什么?生:湖泊。师:对,“芦花荡”的意思是生长大片芦苇的浅水湖。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孙犁(板书课题和作者)。师:下面,我请大家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一个填空(多媒体出示)。先给大家几秒钟时间快速浏览,然后齐读填空,看看有没有同学滥竽充数的。生:(齐读填空)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一次,他护送大菱、二菱进苇

3、塘,被鬼子发现,大菱受了伤,他觉得特别愧疚,并发誓要报仇。第二天,他用莲蓬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鬼子。四、初步感知:师:看来,大家对这则故事的主要情节都非常熟悉了,上面这个填空是有关课文内容的,接下来的这个填空是要结合你自己的阅读感受的:( 多媒体出示 ) :初读芦花荡,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用一个字填空)生:爽(多数)、美(少数)、好(个别)、妙(个别)师:好,那咱们就选择“爽”。(板书“爽”)五、一字品文:师:接下去,让我们一字品文,探究本文这“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先找出大的方面,然后再从文中找出你的证据来?下面,请你们沉入文本,快速浏览课文两

4、分钟。师:(边巡视边提示)小说是用文字塑造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还是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两分钟后)师:好,大家应该有很多话想说了吧?生 1:老师,我觉得这个老头子挺爽的,你看他的话: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头子做事特别爽,也很自信。师:从他的话中分析出了这是一个自信的老头子。好。生 2:我觉得这位老头子过于自信了。师:何以见得?生 2: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自信过了头,大菱受伤了。师:(板书:人物:过于自信)很好,老头子还有什么性格特点呢?生 3:他的自尊也过了点。师:为什么?生 3:你看他,第43 段,当大菱受伤后,他

5、说他“没脸见人”了,这说明他很要脸面,很自尊。师:(板书:过于自尊)分析得有道理。但这里他这么在乎面子是因为什么?(教师把手放在自己的肩上)生:责任重。师:(点头)继续分析老头子的性格特点。生 4:这个老头子很聪明,而且很勇敢。 他能一个人没带枪去打鬼子,而且消灭了十几个,不简单。师:说得很对,我也这么觉得,既聪明又勇敢,我们用一个成语是?生: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师:(板书:有勇有谋)师:大家看第61 段,齐读。师: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了,作者为什么把砸鬼子比作是“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生 5:为了说明这个鬼子很顽固。师:老玉米顽固吗?生 6:顽固的,老玉米很难揉下玉米粒来的。师:你在农村生

6、活过?生 6:这倒没有,但我见过。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男孩,确实,玉米如果晒得太老,用宁波话说就变得“拧皮皮”的,很难揉下玉米粒来。这就说明了鬼子确实也比较顽固。其次,大家想想,玉米在农民的眼中代表着什么?生:丰收。师:对,所以,用在这里也说明了这是一个丰收的时刻,是吗?生:是的。师:多么奇特浪漫的想象啊。此外,玉米这个喻体是就地取材,非常形象又贴近生活的。文中类似的比喻还有吗?生 7:“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我觉得把“鲜嫩的芦花”比喻成“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非常形象。师:确实,鲜嫩的芦花在阳光底下会呈现出一片淡紫淡红的颜色,多美啊。生 8:第 55 段

7、中,“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中的“白绸子”是白色的,很光滑,用来比喻“水鸟”很形象,而且白绸子可能也是当地的一种常见的东西。师:你的分析非常到位,但“白绸子”是不是白洋淀的盛产,我没有考证过,你课后可以去查证一下,我只知道白洋淀出产苇席子。师:还有吗?大家可以看课文开头几段。生:“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生:把“小船”比作“像一片苇叶”。师:是的,“鱼鹰”和“苇叶”都是白洋淀地道的特产,鱼鹰是用来抓鱼用的,小船像“苇叶”很形象,这种小船在当地被称作是“鹰排子”,两头尖,船底突出呈三角形,因为阻力小,行驶速度极快,可容两三人,本是当地渔民放鱼鹰用的。由此看来,文字艺术是来源于

8、什么的?生:生活。师: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师:大家还有关于老头子的发现吗?生 9:我觉得他很爱两个小女孩。其一,我是从“不怕,洗一洗,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句话中看出来的,其二,他自己没儿没女。所以,当大菱受伤的时候,他才会这么难过。师:这位同学分析问题时候条理清晰,“其一、其二”,有理有据,真不错。因为爱,所以,在大菱受伤后,他才会说什么?生:我没脸见人。师:还有呢?生: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师:对啊,这是怎样的爱,又是怎样的?生:恨!师:所以说,老头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有爱有恨、爱憎分明。师:(板书:爱憎分明)性格特点还有得分析吗?生 10:我觉

9、得老头子特别厉害,他能不带一支枪出入苇塘,还“像个没事人一样,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师:从中,咱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头子他怕不怕鬼子呢?生:不怕。师:所以,他的身上还有一股藐视敌人的精神在。(板书:藐视敌人)师:但是,他藐视敌人是不是只是空口白话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生 11:本领大着呢。他会撑船,会泅水,且技术很高。师:对,他技艺高超。(板书:技艺高超)师:大家分析的都特别好,那么在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中,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生:过于自信,过于自尊。师:大家还有证据来证明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吗?生 12:老师,我找到了三句话,“不怕,

10、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三句话中都有“不怕”这个词,从中可以看出,他非常自信。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是太棒了,他能从这么长的文章中筛选出这三句关键性的话,可见,他非常善于统观全文来查找信息,值得咱们学习。老头子自信地说“不怕”,但是,最后呢?生:大菱挂花了。师:大家知道“挂花”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受伤了。师: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受伤呢?生:这样说比较形象。师:你们知道这里用“挂花”是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比喻。师:不对,这种修辞手法可能大家都没有听到过。这叫婉曲,或者叫“讳饰”(板书:婉曲)比方说,碰到有人死了,人们

11、一般都说是生:走了、老了、去了、挂了、翘翘了。师:“走了、老了、去了”都是婉曲手法,如祥林嫂死了,短工因鲁四老爷忌讳多,而说“老了”,而“挂了”、“翘翘了”这两个词对死者不够尊重,而“婉曲”却是为了曲折、委婉含蓄地来表达意思,所以,应该不能算婉曲。还有,比方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是“永远地睡着了”,少妇怀孕了,人们一般说她生:有了。师:对,有喜了。师:说远了,拉回来,咱们再来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头子的过于自信,过于自尊?生 13:当老头子听到大菱受伤了后,他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

12、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他本来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自尊心让他受不了了。师:这是个细节,你真仔细,分析得也很好,下文中类似的细节还有吗?生:“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生:还有他说的话。师:对,这篇文章中的对话描写也是非常精彩的。下面,咱们请三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文中老头子、大菱、二菱的话。注意人物的神态语气语调。(三个学生举手朗读。鼓掌。)师:总体上读得很棒,很用情。但是有几处小的瑕疵。第一,“血”的读音有误,(板书“血”: xi xu ,并解释不同的读音用法)第二,没有注意到文中提示的特殊的环境和人物表情

13、。如“遭遇小火轮”这一情节中,气氛非常紧张,周围又很安静,老头子说话应该是怎样的呢?生:小声的。师:学学看。(生私下模仿)师:二菱知道大菱挂花了后,她的表情是什么?生: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师:虽然是“喊”,声音可能很大吗?生:不可能。师:所以,必须把声音沉下去,哭着,又很害怕,很着急。(教师模仿)师:我们分析了老头子形象,看出了这是一个过于自信,过于自尊;有勇有谋,爱憎分明;藐视敌人,技艺高超的老头。他没有名字,如果,我们给他一个名字的话,你给他取什么名?生 14:鱼鹰。师:为什么?生 14:因为鱼鹰也是干瘦的。师:哦,你给他起了个绰号。可是,这个“鱼鹰”不能囊括他的性格特点。老师给他取了个“

14、英雄”你们觉得好吗?生:可以,但他有缺点啊?师:英雄又不是圣人,允许他有缺点,这样更真实。这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生:哦。(板书:英雄)师:好,关于老头子,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他身上的“爽”了。(板书:在“人物”两字后写上“爽”。)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爽”还表现在哪些地方?生:老师,我觉得文章的情节很爽。(板书:情节)师:怎么个爽法?生:扣人心弦。师:扣人心弦体现在哪里?生 1:护送俩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一开始说“你什么也靠给我”,结果却让女孩受伤了,后来又去报仇,结果把鬼子给打得个落花流水。师:一开始这样,后来却那样了,再后来又这样了(老师用手势作波浪状),这种情节我们称它为

15、?生:一波三折。(板书:一波三折。)师:另外,刚才这个同学“落花流水”这个词可用得真形象。那么,老师问大家,这部分情节大家在看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 2:特别爽,一开始不知道老头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如此。师:这种写法在小说中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板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师:大家都分析得特别好,还有同学对这篇文章的“爽”发表意见吗?生:,师:或者是分析“美”也可以?生 15:我觉得第一段很美。师:第一段是什么描写?你为什么觉得它美呢? 生 15:环境描写。因为这段的文字表现出了一种清幽的氛围。让我向往。师:“清幽”这个词用得真好。(板书:环境:清幽。)师:老师有几个小

16、问题要问大家。第一,既然大家感觉都是美的,为什么文中用了“阴森黑暗”这个词来形容大苇塘?生 16:这个“阴森黑暗”是因为有敌人侵占了。师:那你的意思是感觉“阴森黑暗”的是咱们自己人了?生 16:不对,应该是敌人眼中的大苇塘是阴森黑暗的。师:那是谁让敌人面对这么美的苇塘,竟感觉出了“阴森黑暗”?生:像老头子一样的抗日军民。师:很对。第二个问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这是怎么回事?生 17:因为苇塘很大,和天似乎连在一起了,加上是夜晚,都是黑色的,所以,分不出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水面,而且水面有星星的倒影,所以,看上去星星像浸在水里。师:这位同学说得可真在理。可见他有很好的想象联想能力。这种景象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非常美的水天一色之景。这种意境在下文中还有,大家谁能先发现?生 18:第 9 段中,“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师:大家赞同吗?生:赞同。师:第三个问题,星星“而且要低落下来的样子”,这是为什么?生 19:因为星星是一眨一眨的,感觉若隐若现,像要低下来了。师:你的联想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