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作文指导(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987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作文指导(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作文指导(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作文指导(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作文指导(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作文指导(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作文指导(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要点指津】 有波澜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但是,事 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方法,才能 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1.悬念法: 悬念法又称关子。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 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 设置悬念, 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 转叙 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 展的特定阶段, 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

2、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 满足。 2抑扬法: “抑” ,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 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 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3伏笔法: 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 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4巧合。 巴尔扎克认为

3、:“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 偶然性就行。 ” 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 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 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对于文章的曲折生动性的追求,也要以如何有助于达到作品内容的 准确性和深刻性为依据,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经典品鉴】 “写事要有点波澜”中的“波澜”主要表现在情节上。写作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事件 本身的丰富性与变化性,构思、预设好事件的转折点,在整体把握事件的基础上

4、,确立写 作的中心,然后运用恰当的叙述技巧,以实现艺术表达的理想效果。下面的三篇文章,无 论从事件的整体结构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 伏击悬念法、误会法 写出波澜, 涉及到合理的选材,材料要符合生活逻辑,反映生活真貌,不要为了兴波澜 而随意写一些离奇无关的情节。这样,事件虽波澜起伏,但文系一线, 事件有明确的主旨, 能够为揭示中心服务。 例文: 城里人精,城里人懒,城里人喜欢当老板。 老板是个女的,开了家音乐茶坊,要找个打杂和看门的。女老板来到外来民工市场,转 悠了三天,才看中一乡下少年,他叫木伢。女老板说,木伢你听着,白天你在茶坊的后屋 干杂活,随叫随到,叫干啥就干啥,不

5、许偷懒。 木伢不敢看女老板的脸,低头应道,晓得。 女老板说, 你长得又凶又丑又土,可不许随便进前厅,免得让客人见了吓着,影响我的 生意。 木伢点头,晓得。 女老板又说,晚上,客人走了,你就睡在前厅看门,关好门,不准出来。不准把你的老 乡招来串门,发现一次,扣你半年工资。 晓得。 女老板说完了,木伢还低着头。干活去吧!女老板说。 木伢抬头偷睨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女老板像是忽然想起来了,说,对了,工资 每月三百,干一天算一天。 木伢心里一热, 他们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三百。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 也不觉得累。老板心里也高兴,当月多发了木伢十块钱,木伢说你数错了。老板一笑,没 错,奖

6、金你懂不懂?木伢还是不懂,说好了,怎么多给十块?木伢往家里寄钱时,留下了 十块,他怕老板啥时不高兴了,要回去,到时拿什么还她? 老板以前吃过乡下人的亏,当然也时时提防着木伢,因为乡下人开始都挺老实,时间一 长,就跟着城里人学坏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老板关门打烊后,故意走了一段又悄悄潜回茶坊,因为她发现木 伢当天有些异常,像是有什么心事。老板要伏击木伢。2 果然, 老板老远就发现茶坊里的灯重新亮了,心里一惊, 这么晚了,他不睡觉干啥?待 靠近茶坊门口,听到了里面的音乐声。老板心里的火腾地撞上脑门,正要踢门进去,忽听 里面木伢在说话。老板将耳朵贴了上去。 木伢的声音:爹,娘,今天有人在我们这里

7、过生日,可热闹了。我忽然记得,我也是今 天生的。可这么多年,我从来就没见你们给我过生日。都是人,为啥城里人能过,我们就 不能过?不都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吗?开不起生日晚会,在天井里煮一锅汤面,把同村 的伙伴们叫来一块儿喝,也喜庆啊!我来城里快半年了,可还不知道城里是啥样?老板走 了,我就把同村的伙伴都叫来,帮咱过生日 老板听到里面搬动沙发的声音,木伢说,大头你坐这,水根你坐这,兰花、小米、水芹 你们几个女的坐这边,离二秃远点,他一会儿就要捣乱老板在门外气得直咬牙,这个 木伢!就差没把他们村子也搬到茶坊来了。木伢又说,你们会跳舞吗?不会?嗨,怎么进 城半年了还不会跳舞?!我早会了,兰花我教你。不

8、会跳的,就边喝饮料边看着我跳。这 叫罐装啤酒,外国的。石头,你怎么连易拉罐都不会开?来,我教你,拽这个小圈圈,你 瞧,砰!喝吧喝吧,敞开肚皮装! 老板心疼得浑身肉跳,她再也忍不下去了,掏出钥匙一拧,卷闸门愤怒地蹦起老高。木 伢,你现在就滚!女老板还没进屋就吼道。滚!可她定睛一看,愣住了,朦胧的灯光下, 当间就站着孤伶伶的木伢,四周围了一圈沙发,每个沙发上都放着客人扔下的空饮料罐。 木伢被老板的突然袭击吓傻了,半天才扑通一声跪下,老板, 我晓得错了饶了 我这一回吧! 女老板忽然喉咙发硬,鼻子一酸,哽咽道:木伢,我是来给你过生日的 (选自民间故事选刊2005 年第 05 期作者:傅昌尧) 点评:

9、小说有一个漂亮的结构。作者设了一个悬念,先不惜笔墨,渲染木伢生日聚会 的热闹和女老板的愤怒,形成误会,把读者的思路引入一个预设的歧途。然后突然揭开谜 底,抖出一个完全出乎读者预料的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使得我们走近了木伢们 游走在城市边缘的生活和情感,了解了他们内心的渴望与孤独。悬念与误会,使读者获得 了阅读的愉悦。文章引用自: 二、 一枚古钱币伏笔法、悬念法 我们平时写记叙文,往往只注意叙事有条理、线索清晰、 结构完整, 看不到曲折和起伏。 这样的文章虽然也使用一些叙事的手法,但读来总是缺乏点情趣。好文章是指叙事时有张 有弛,起伏错落,能够调动人们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 例文: 第一

10、次世界大战后, 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 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 健康始终不曾恢复 丧失了劳动能力, 生活很是贫苦。 弗朗科雷 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 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 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 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

11、提出抄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 只有雷勃反对。朋人们无不为之惊讶。 “你不同意抄身?”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着脸说: “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幺?”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 抄身照样进行。 人们一个个把口袋翻开,等着搜查, 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 是注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 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 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12、。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 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 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不 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滞呆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 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 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选自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安徽出版社)3 点评: 这篇小说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开头设置了“生活贫苦”而“自尊心强”、 “我 没有偷金币”以及“狼狈退出”三处伏笔,与结尾“不

13、,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 “不得不 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密切照应。 聚会上金币 “不翼而飞” ,平地起波澜。雷勃一再坚持反对搜身,文章由此产生了悬念 雷勃到底是不是偷了金币呢?找到金币,雷勃洗脱贼名。情节由暂趋平缓。但笔锋一 转, “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情节发展实在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 只借一美元悬念法 悬念在一切叙事文学中都具有神奇的魅力。李渔闲情偶寄曾说: “戏法无真假 , 戏文 无工拙 , 只是使人想不到, 猜不着 , 便是好戏法、好戏文。 ” 例文: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

14、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 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 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 把这 50 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

15、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 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 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 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 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 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 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 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 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 有头脑的人则是不

16、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选自美国短篇小说选中国青年出版社) 点评 :一个手持50 万美元的人到银行办理一笔一美元的借贷,这项业务连银行行长都 感觉蹊跷, 作者着实成功的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引发了阅读和探得究竟的兴趣。答案是 一个精明智慧的商人的商业运作。由不解到恍然大悟,由设疑到解疑, 这篇小说左右着读者 的思考,情节出人意料,是小小说创作的成功典范。 【习作示例】 翀哥的彩票梦 吉林省实验中学邓生阳 翀哥原名闫乐翀,人长得清秀文雅,没有一点儿男子汉气概,但有时翀哥也是蛮豪爽的 在买彩票方面。 最近翀哥研究福彩了。起早贪黑,都长白头发了。可运气太差。买了一二百张,也就能 中几块钱。 结果还是倒搭。 可翀哥不信这个邪!上周买了二百五十块的彩票,中了三十八元。 他乐得手舞足蹈。自诩:“幸运之神终于降临了!”“仿佛好运气真的来了!” 经过多日研究,翀哥胸有成竹。 兴冲冲地来到彩票站,从怀中拿出一张纸单,上面密密 麻麻地排着如金子般的号码,少说有二百多组。“帮我把这些号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