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3795712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温家宝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 26.6万亿元增加到 51.9 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 5.1 万亿元增加到 11.7 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5870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

2、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一是有效应对

3、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两年新增 4 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 1.26万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 1800 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 1200 多万套;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1.8 万座,治理重点中小河流 2.45 万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

4、70 万公顷;新增铁路里程 1.97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8951 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公路 60.9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4.2 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9.56 万公里;新建机场 31 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 602 个;一批跨江跨海大桥、连岛工程相继建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重建后的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已经并将继续造福亿万人民。我

5、们始终注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注意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力度和重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时,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有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根据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政策力度,适时退出刺激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运用上,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综合平衡。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009 年的 2.8%降到去年的 1.5%左右,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保持在安全水平。加

6、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效控制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在货币政策运用上,始终注意把握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资本充足率从 2007 年底的 8.4%提升到去年底的 13.3%,不良贷款率由 6.1%下降到 0.95%,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012 年,在世界各大经济体增长全面减速、各种风险不断暴露的情况下,我们合理把握政策力度,保持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不变,优化支出结构,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8%,城镇新增就业 1266

7、 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 2.6%,为今年经济发展打下好的基础。这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3%,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稳定,充满活力。回首这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8、重从 10.1%下降到 2.6%。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2012 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32.9 平方米、37.1 平方米,分别比 2007 年增加 2.8 平方米和 5.5 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 21.5 辆,比 2007 年增加 15.5 辆;旅游、文化消费大幅增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3.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9、2.7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五年累计,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17 亿吨、炼钢产能 7800 万吨、水泥产能 7.75 亿吨;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 4600 万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7.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15.7%和 17.5%。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 PM2.5 等监测指标。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造林 2953 万公顷,治理沙漠化、石漠化土地 1196 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6 万平方公里,整治国土面积 18 万平方公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

10、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制定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扶贫标准提高到 2300 元(2010 年不变价),加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 8463 万人,城镇化率由 45.9%提高到 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我们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

11、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 4.47 万亿元,年均增长 23.5%。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从 2007 年的 639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923 亿元。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涉农贷款余额从 2007 年末的 6.12 万亿元增加到 2012 年末的17.63 万亿元。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累计提高 41.7%到 86.7%。加强耕地保护,维护农民权益,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大量准

12、备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对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基层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大力兴修水利,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面积保持在 18.2 亿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连续 6 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46.5 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033 万户,解决了 3 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无电区 445 万人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0 年以来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

13、革基本完成,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冲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 7.79 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

14、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 1.6 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 1000 亿元,资助学生近 8000 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 1260 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 3000 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

15、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9 年以上。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 8729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 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 2007 年的 1.4%提高到 2012 年的 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 74%。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

16、、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加 860 万人和 880 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 54 万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五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 1973 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 2800 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830 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