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398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8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 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

2、, 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导管内液面上升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氮气的利用: 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 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 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导纤维、计算机芯

3、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1. 现象:现象原因空2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

4、展性、 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释放能量吸收能量它们的 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 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 别变化时是否有

5、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 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呼吸相互关 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 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 化。1、变化5、性质6、 能量变化3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 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 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 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 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 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

6、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7、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 , 现象:无水硫酸铜变蓝 CuSO4(白色) + 5H2O = CuSO45H2O (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燃烧时: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

7、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 固。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 生成 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 元素。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是炭黑颗粒,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 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O2CO2H2O 点燃4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 化、现象结论、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 点 燃 前观察蜡烛的颜 色、 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用小刀切下一块 石蜡,投入水

8、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 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 于水 点 燃 蜡 烛用火柴点燃蜡 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 外焰三层,第三层最明 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 , 其火焰分 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 第三层最亮 , 内层暗 取一根火柴,迅 速平放在火焰中, 1s 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 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 加热用外层 火焰用一干燥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片 刻,取下火焰上方 的烧杯,迅速向烧 杯内倒入少量石灰 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 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 化碳 熄 灭 蜡 烛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 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用火柴点燃刚熄

9、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278O221稀有气体 0.94CO20.03其他 0.03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测定 红磷的燃烧 原理: 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P2O5 注意:五氧化二磷( 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51,(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误差: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 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装置

10、漏气;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点燃现象:少于 515 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 1/5 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有残余氧气。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实验:取少量葡萄糖、砂糖和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完全烧焦。 烧焦后,都得到黑色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碳,说明它们都还有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

11、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4P + 5O22P2O5装置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弹簧夹、橡胶塞药品:红磷,水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盖好橡胶塞后,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5 等份,做好记号。用弹簧夹夹紧胶管,将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并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经导管流到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 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注意事项大于516 3.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

12、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并不存在,当其中杂质成分含量极少时,即可认为是纯净物。同 素异形体是混合物 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如白磷和红磷。(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2、氮的氧化物 )等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SO2、 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温室效应:主要是CO2,( CH4也有一定的作用)酸雨: NO2、SO2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空气成分的发现 :舍勒和普利斯特利分别制得了氧气,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 气组成的。空气中含有氦

13、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 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 氡(Rn)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如金刚石是无视透明的晶体,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用 于制造金刚石。而石墨为黑色质软的固体,用于生产铅笔芯。石墨还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常 用作电池的电极。而他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思考 1】蜡烛燃烧这个过程是什么变化? 答案及解析: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说是化学变化,在 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变短了,所以也包含物理变化。 【思考 2】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哪个是化学变化、哪个是化学性质? 答案及解析:酒精燃烧,

14、这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所以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是酒精这 种物质的一种性质、能力,所以是化学性质。 3.描述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注意:描实验 述现象时不可说出生成物的名称) 4. 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人们利用其创造对人类有意义的物质。 例题精讲: 【例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食品变质 C.水分蒸发 D.酒精燃烧 答案: C 解析:其余三种都有新物质生成,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这六种物质变化现象都是物 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例题 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15、() A.火上浇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 死灰复燃 答案: C 解析:此题易误选B。“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除去了过量的碳,这是利用了碳的可燃性,属于化 学性质,火上浇油和死灰复燃也都是体现物质的可燃性;玉不琢不成器的含义是玉器需经打磨才 能改变其形状,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形状,这是一个物理过程。【例题 3】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四个7 概念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把块状的硫研碎(属),取少量放入燃烧 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属),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属),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16、属)。 答案: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例题 4】(2010,汕头)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做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答案: D 解析: ABC 三个选项分别利用的是导电性、硬度和吸附性,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而D 项 利用的是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稳定性,这是化学性质。【例题 5】(2010,烟台)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 .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 答案: C 解析:蜡烛燃烧,典型的化学变化。花香四溢是扩散过程,物理变化;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 象,物理变化;木已成舟,是把木头通过一些制作过程变成船,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例题 6】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可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