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795132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原创](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Fe2O3 + 3CO = 2Fe + 3CO2,属于上述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小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是都包含了所有的反应。,思考,点燃,高温,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从物质得氧、失氧角度分析,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进行的。,思考与交流,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CuO H2 = Cu H2O,(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问题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 2

2、NaCl 2H2Cl2 2HCl,可见,从化合价升降角度不但可以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也可以分析没有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结论因为有化合价升降,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NaCl 的形成过程,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失去e-,失去e-后,得到e-后,Na+,(三)、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与非金属反应:HCl 的形成过程,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电子对的偏移,H Cl,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 一种物质得到氧被氧化,同时

3、另一种物质失去氧被还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仅局限于得氧失氧的反应。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元素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 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B. Na2O H2O 2NaOHC. 2KMnO4 K2MnO4 MnO2 O2D. MnO2 4HCl MnCl2 2H2O Cl2E. 3Fe 2O2 Fe3O4 CuSO45

4、H2O CuSO4 5H2O,下列反应中,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aCO3 +HCl B、 AgNO3 + NaCl C、 Fe+CuSO4 D、 NaOH+ H2SO4,C,12,课后作业: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什么关系?并尝试画出其交叉分类示意图。,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例.指出下

5、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MnO2+4HCl=MnCl2+Cl2 +2H2O,6、HNO2在反应中既可作还原剂又可作氧化剂 的,当它作还原剂时,其氧化产物可能是( )NH3 N2 NO2 HNO3A、只有 B、 或C、只有 D、 或,D,+3,-3,0,+4,+5,16,4.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或称氧 化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或还原能力),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aCO3 CO2 B、Fe Fe C、Na Na D、 Cu Cu,B、 C,18,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最高

6、价,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最低价,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时,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如何?,思考:,(3)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该 物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1)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最高价,该物 质只有氧化性,(2)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最低价,该物 质只有还原性,19,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在Fe、Cl-、H+、F2中,能得电子的微粒有 ,是 剂,表现出 性;具有还原性的微粒是 ,它们在反应中 电子,发生 反应,其化合价 。在Fe2+、Fe3+、Al3+、H+、S、C、S2-、Cl-等离子或原子中,只有还原性是: ,只有的氧化性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7、是 。,H+、F2 氧化 氧化 Fe、Cl- 失去氧化 升高,S2-、Cl-Fe3+、Al3+、H+ Fe2+、S、C,规律:高价氧化、低价还原、中间价态两边转,20,5、能说明亚硫酸盐具有氧化性的是( )A、SO2+2NaOH=Na2SO3+H2OB、SO32-+2S2- +6H+ =3S+3H2OC、 SO32- +2H+ =SO2+H2OD、SO32- +H2O+Cl2=SO42 - +2H+ +2Cl-,B,+4 +4,+4 -2 0,+4 +4,+4 0 +6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强制弱规律(强弱律)-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

8、+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判断的方法:若判断氧化性强弱,找出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然后根据反应物的比生成物的氧化性强。,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H)Cu Hg Ag Pt Au,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弱,结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反之,亦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反之,亦然。,简单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来越强,常见的氧化剂有: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 (X2)、 O2、S等。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

9、4、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Al、Fe等。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根据反应2H2S+O2=2S2H2O,4NaI+O2+2H2O=2I2+4NaOH,Na2S+I2=2NaI+S,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A.O2SI2B.SI2O2C.I2SO2D.O2I2S,D,25,、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还原剂的是() A H2S B Fe2+ C Fe3+ D SO2,、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作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 NH3 B HNO3 C N2O

10、5 D N2O3,C,A,26,3.分析表格,找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结论 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及一般规律,1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2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3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几个概念间的关系:,4.电子转移及氧化还原关系的表示方法 -单线桥和双线桥,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结果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关系,重点:(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2)箭号起

11、、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 (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练习1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情况。, Fe2O3 + 3CO 2Fe + 3CO2Zn + 2HCl = ZnCl2 + H2 SO2 + 2H2S = 2H2O + 3S2KClO3 2KCl3O23Cl2 + 8NH3 = 6NH4Cl + N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元素的电子转移情况时,将氧化剂中降价元素与还原剂中升价元素用直线连接起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称为“单线桥法”,重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练习2 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SO2 + 2H2S = 2H2O + 3S 3Cl2 + 8NH3 = 6NH4Cl + N2 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S + 2KNO3 + 3C = K2S + N2 + 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