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9950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级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2 页)2014 级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12 页)平凉机电工程学校二一四二一五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4 级语 文试题(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命题人审题人得分阅卷人一、基础知识(20 分)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鹧鸪( zh )鬓白( b ng)一骑( j )潦倒( li o)B. 残灯( c n)故垒(l i )樯橹(l )迢迢(zh o)C. 纤云( qi n)乍暖( zh )楼榭( xi )纶巾( l n)D. 当年( d ng)了得( li o)衣冠(gu n)洗马( xi 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2、的一项是()A. 精采锻练烦脑官冕堂皇B. 汹酒妥贴报消甘拜下风C. 气概云宵辩别一筹莫展D. 毕竟引申迁徙再接再厉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内容和功用的不同,条据可分为说明性条据和证明性条据。B. 便条可细分为:请假条、留言条、托事条、约见条和借条。C. 根据用途,书信可以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D. 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4.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按照顺序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落叶C. 山顶千门次第开。次第:依次D. 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5. 下面对诗句的诵读

3、,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女 / 如花 / 满/ 春殿B:寒蝉 / 凄切,对 / 长亭 / 晚C:暗风 / 吹雨 / 入/ 寒窗D:百年 / 多病 / 独登台6. 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主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

4、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现实观照的结果。7. 下列对山居秋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正是一幅“春山晚景图”,诗句蕴含的内容无限宽阔,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B:“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猜测他描绘了傍晚山村的生活情景。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一静一动,一色一声,和谐安适。“松、泉”言归隐之情趣。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王孙依然陶醉于此不肯离去,向

5、往长留。“自可留”体现了作者欲摆脱尘俗,归隐山林。8. 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声声慢”为词牌名,本首词表达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几乎全用口语,而韵律感极强。B:“寻寻觅觅”即寻觅又寻觅。写词人孤独寂寞,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戚”即忧愁悲伤,两个“戚”字叠用,表明忧愁悲伤的程度之深。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天上下着绵绵细雨,到了黄昏,雨打桐叶,点点滴滴,更增愁绪。“梧桐”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有着凄苦的意味。2014 级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2 页)2014 级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12 页)D:上片,写女词人借酒浇愁,仰望

6、旧时相识的大雁,更增思乡的惆怅。下片,写院中开满了菊花,词人不忍摘菊赏菊,听着雨打桐叶的声音,饱受着愁苦的折磨。9.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选择周瑜作为怀古的对象主要是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传达自己对于成就一番大事业充满自信。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语,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C:词的上片以长江赤壁为背景,颂扬当时众多的英雄豪杰。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D:“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都是抒发对周瑜少年得志的仰慕。“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

7、“羽扇纶巾”写他风流潇洒;“樯橹灰飞烟灭”写他战功卓著。10. 对石头城越中览古这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越中览古着重渲染的是今日的凄凉,而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从而突出了主题。B:“只今惟有鹧鸪飞”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C:“潮打空城寂寞回”用拟人手法写潮水虽有情,但在荒凉空寂的石头城下只能带着满腹惆怅落寞而去。D:石头城的三、四句让人陡升“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叹,想昔日六朝帝都夜夜笙歌,而今冷落萧条,于是悲从中来。二、名句补对。(10 分)11. (1)长安回望绣成堆,。一骑红尘妃子笑,。( 2),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3)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

8、 4),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 5)大江东去,。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0 分)草鞋人和皮鞋人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几声鸟儿呜叫,让人好不惬意。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缕缕光亮。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

9、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地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叭”,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至皮鞋边。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去, 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但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刚才是草鞋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伟伟听话吗?”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

10、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的街道上移动着。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子,城里能做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走过不到一里的马家溪路

11、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子,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负担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A组题(普通班学生作答)12. 本文的“草鞋人”是指,“皮鞋人”是指,这属于修辞手法,本文是采用第人称来写的。(4 分)2014 级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12 页)2014 级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12 页)13. 开头一段的自然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 分)14. 第四段是插叙。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段意。(4 分)15 阅读本文,联系到你的父母,你一定会有与皮鞋人同样的感受,请你写几句发自内心的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7 分)B组题(三校生升

12、本班学生作答)12文中的 “草鞋人” 和“皮鞋人” 分别指谁?这属于哪种修辞手法?简析此修辞的作用。( 5分)13“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这句话的具体含意是什么?(4 分)14下面是描写草鞋人的两个句子,分别体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6 分)( 1)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2)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15读完本文,联想到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一定会有与皮鞋人同样的感受。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此时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5 分)四、古代诗歌阅读

13、(20 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6. “初唐四杰”分别指的是:、17.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两颗巨星,它们的诗作代表着唐诗创作的高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誉为诗仙;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誉为。他的诗成为唐代社会的真是写照,历来被称为。18. 登高一诗中,两句,既表现了秋天典型特征,又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19. 诗的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6 分)20. 如果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中的“落木

14、”改成“落叶”,“萧萧”改用“飘飘”,“滚滚”换成“滔滔”可以吗?试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5 分)五、应用与写作(30 分)(一)指出下面一封介绍信在内容上、格式上存在的问题。(5 分)介绍信我们派李三同学前往你处交流经验,请予以接洽。李三同学是我校团委宣传部的干事。此致敬礼年月日(二)指出下列托事条的错误,并改写成一封合格的托事条。(10 分)快下班了, 小陈临时要参加公司的一个接待活动,她托同事小张下班后把她儿子星星从幼儿园接出来,送到小陈的爱人彭兵的单位,彭兵单位的地址是:小区楼单位室。于是,她给小张写了一张托事条:小张:请把星星接回来送到爸爸处。谢谢。小陈即日(三)光阴流转, 韶光

15、易逝。 我们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度过了一个学期,学习上、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但也有些许遗憾存在。请为自己写一封合格的个人学期总结。(15分)2014 级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12 页)2014 级语文试卷第 8 页 (共 12 页)平凉机电工程学校二一四二一五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4 级语 文试题(卷)答题卡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命题人审题人得分 杨 骞 阅卷人一、基础知识( 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名句补对。(10 分)12. (1);。( 2),。( 3);。( 4),。( 5),。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0 分)A组题(普通班学生作答)12. (4 分)、13. (5 分)14.(4 分)15. 15. (2 分)B组题(三校生升本班学生作答)12. (5 分)、13. (4 分)14. (一)(3 分)(二)(3 分)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