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与传统文化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794101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与传统文化(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道文化与中医学 第一节 道文化择要道文化是由道家文化与道教文化所 构成的一种多元复杂的文化形态。在中 国历史上,道文化与儒文化一起,构成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两大互补性主流文化 ,自汉末以后,又与佛文化一起,形成 了中国传统文化三足鼎立之势。道文化 是中华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哲学宗教”文化形态,故而鲁迅先生曾 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它对中国社会 各领域和各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影响。从医 学文化角度看,道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最 为密切,可以说对中医学的发生、发展及 成熟都起到了直接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至于有“医道同源”之说,反映了从先秦 至隋唐时期道文化与中医学一而二、二而 一的合

2、而不同的景况。宋元以后,道文化 依然对中医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导地位 已被新儒家文化所取代。 一、道家文化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以“道”为世界的最终本原,故称之为道 家。创始人为老子,其他主要代表人物 有关尹、庄周、彭蒙、田骈等。道家的 著作,除老子、庄子之外,还 有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 下、白心、内业诸篇,汉初的 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1973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 、称、十六经等。 1、先秦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今称老庄学派 ;另有杨朱,属另类道家人物;先秦稍后又出现 黄老学派。 (1)老子主要思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A、道本原论及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 子 B、朴素而又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合抱之木,发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无为而治的治理之道; D、贵柔守雌的处世之法; E、清虚恬淡,见素抱朴的人生观; F、小国寡民,知足常乐的社会理想;老子思想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影响甚 大,他的最大理想就是能过上小康生活 。 (2)庄子主要思想(名周) A、万物齐同,物我为一的“齐物论”思想 B、混同物我,泯灭是非的“坐忘论”思想 C、顺从自然,泰然达观的“宿命论”思想 D、挣脱名利,自由逍遥的“至人

4、论”思想 总之,庄子思想既有浓重的相对主义色彩 ,又具有超越世俗观念,反对“人为物役”的积 极因素。 (3)杨朱思想 A、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的“自保论” B、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的“养生论” 2、黄老之学 (1)道家分支黄老之学是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 期的哲学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神杂糅”的人物。 战国中、后期百家托古,多集于黄帝。黄 帝被说成是上古的圣帝明王,是大发明家 、大思想家,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西 汉时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 汉书.艺文志里记载托为黄帝的书有21 家,除黄帝内经外都以亡佚。战国时,道家分化出黄老学派,其主 体为齐国稷下学派(

5、田骈、慎到等人)。 管子一书中的许多内容为黄老学派的 著述。黄老之学兼容并包,认为“贵清静而 民自定”。主张君主治国“无为而治”,掌 握政治要领即可,不可作过多的干涉。还 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这些 主张受到汉初统治者的赞赏(如汉文帝、 景帝、窦太后等)汉初主要大臣萧何、曹 参、陈平等“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 ,当时恢复了封建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黄老之学分为两派:经世派与养生派 。西汉以前的黄老之学,经世与养生并 重。到东汉时,黄老之学蜕变为“自然长 生之道”,一些方士把黄老之学与神仙长 生、鬼神祭祷、谶纬符录等方术杂糅一 起,视黄帝、老子为神仙,形成了原始

6、道教,给黄老之学带来了消极影响。汉 淮南子一书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总结 。(2)黄老之学主要特点: A、继承老庄天道思想,侧重于“无不为”的 思想理念。 B、采用外道内法的治国之道。 C、引入阴阳家的阴阳五行说,充实自己理 论。 D、弘扬道家思想中的养生思想,形成养生 方术文化,对中医学的建构产生重大影 响,是中医学的直接文化母源。3、新道家:玄学 (1)玄学释义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的思潮。“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 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 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 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 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 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

7、视 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 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2)基本观点 A、以“三玄”为研究对象:老子、庄 子、周易崇尚清谈; B、以辨证“有无”为中心问题; C、以“得意 忘言 ”为基本方法; D、以修炼服食为社会时尚,从文化学角度 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3)历史地位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它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 想,克服了汉代经学的弊病,开创了糅合 儒道学说的一个新的哲学时期,还对尔后 的佛学,乃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出的“本末”、“体用”等宇宙本体论 思想,比前期道家和儒家,在理论思维上 有一个很大进步。在中国诗歌里我们可以读到

8、像陶潜 (372427年)写的这样的诗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道家的精髓就在这里。二、道教文化1、道教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 (1)道教依托道家理论道教在理论上紧紧依托于道家。道家 学说和老庄哲学本是学术派别,而非宗教 ,但道教却利用道家作为通向宗教世界的 桥梁而抓住不放,使两者长期纠缠在一起 。道教把道家的某些学说加以扩充延伸, 使之成为道教教义。如道家宣传清静无为 ,有远离尘世的厌世情绪,道教则由此演 绎出超然于尘世的自由逍遥的宗教人生论 。道教还吸取道家的养生理论,为追求长 生不死提供了

9、许多道功道术。尤其是汉代黄老学说的兴起,使道家同尊黄帝和老子 为创始人,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 因素,这些黄老学者中,还有许多方士 ,他们综合神仙长生思想和阴阳五行学 说并作出宗教性解释,使黄老学说与神 仙方术合流,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 老道,这便是早期道教的前身,也是太 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当然,老子既然是道家的创始人, 道教也自然地把老子奉为教主而被神化 ,称之为“太上老君”。(2)神仙学说与方士方术 A、神仙家也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燕 齐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群求仙方士,他们 从山林的云雾变幻及海上的海市蜃楼中 受到启发,生出许多诸如长生不死、生 活逍遥自在等奇想。说是海上有蓬莱

10、、 瀛洲、方丈三神山,山上有仙人游息, 而且有各种服之成仙而不死的灵药,于 是形成一种求仙寻药的风气。药饵服食 又自然地与医家养生经验结合起来,而 医家在秦汉之际则推崇道家的圣哲黄帝 ,并吸收道家的自然消长及阴阳家的阴阳盈虚 观念,以此作为荣为养生的理论根据。所 以在秦汉之际,先秦道家、神仙家、阴阳 家、医家等,有一种相互融通的趋势。道 家讲如何治国,也讲如何修身;神仙家则 编造道家“先王”黄帝“且战且学仙”的故事; 医家的黄帝内经素问也托称黄帝等, 探询养生长寿的方法。各家的融合,便形 成了后世道教的雏形。道教将这种神仙传 说纳入自己的信仰核心之中,把神仙描绘 成现实生活中人的个体生命的无限

11、延伸和 直接升华。B、与神仙崇拜相伴随的是方士方术的出现 。“方”乃不死之仙方,神仙家和早期医家 就是“方士”,他们掌握着能炼不死之丹药 的“方术”,是神仙幻境的追求者。方士方 术的出现为人类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实现 个体生命永存提供了一线希望的光芒,从 而引发了人们诸多幻想和追求。为求不死 之仙方,秦始皇派宠信方士徐福,率童男 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又使韩终、侯 公、石生求之,当然一无所获。汉武帝时 ,方士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受宠 于汉武帝刘彻,史记.封禅书及史记. 孝武本纪对此有详细记载。神仙和方士方术的出现,因受到统治阶级的 重视而被广泛宣扬而传播,于是“长生不死”、 “肉体飞升”

12、的思想被人们认同而受到狂热追求 ,如黄帝铸鼎飞升,淮南王得道升天,卢敖 学道成仙,东方朔度世不死,老子修道成真 人,王子乔辟谷不食等。当然,早期方士只 有方术而没有理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 组织,但他们所行之术,如人主微行方、祠 灶、谷道、却老方、求仙术、侯神、望气、 导引、按摩、重道延命方、烧炼等,都成为 后来道教所信奉的道功道术,尤其是道教丹 鼎派更是直接源于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而 长生不死的思想是道教的核心教义,著名道 士孙思邈还被尊奉为“药王”。(3)鬼神崇拜与巫觋巫术A、 所谓“道”,是从古代“神道”而来。中 国古代社会盛行鬼神崇拜,人们将日月星 辰、河海山岳和祖先视为神灵,并对它

13、们 进行祭祀和祈祷。而主持“神道”者,谓之 “巫”和“觋”,他们充当人与鬼神打交道的 中介人,可以通过一套巫术交通鬼神,代 人祈祷神明,以符咒求其保佑。B、鬼神崇拜是道教滋生的温床。鬼神崇 拜首先是为了人类的祈福和免祸。在当时 的社会条件下,早期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人们希望生命健康却不 能实现,便把幻想寄托于鬼神。男觋女 巫便把人的祈愿转告鬼神,又把鬼神的 意志转告给人,他们提供着降神、解梦 、预言、祈雨、医病、占星等服务,在 人与鬼神之间进行沟通。古代人认为疾病和其他灾难都是鬼 神意志和情绪对人所作的报应,尤其是 恶鬼附体所致的疾病,必须用巫术加以 驱除,由此而有符咒驱鬼的法术

14、,所以 ,古代巫医不分家。C、 道教承袭了古代鬼神崇拜的神道巫风 ,以符水治病,祈禳和禁咒也可追溯于此 ,尤其是符录派的符咒、斋醮、科仪,多 取自汉代以前的鬼神崇拜和汉代的巫术活 动。汉代初期,刘邦“重祠而敬祭”;武帝 也“尤敬鬼神之祀”,这些在史记中都 有详细记载,道教不仅崇袭鬼神巫术,而 且还不断将许多鬼神纳入道教诸神体系, 并逐渐完善道教鬼神世界。时至今日,民 间的接生、婚嫁、送葬、治病等活动中, 都有道教活动和鬼神巫术的遗迹。概而言之,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 家的养生方术、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 崇拜活动,是被道教所吸收而构造其宗 教神学、修炼方术和宗教仪式的三个主 要来源。此外,儒家的神

15、道设教思想和 忠孝伦理,佛教的轮回报应观念、明心 见性之说,墨家的均平思想和刻苦精神 ,以及阴阳家的占验数术等等,也都为 道教所吸收融摄。2、道教的宗旨 (1)以神仙学说为信仰主体; (2)以得道成仙为人生理想; (3)以道功道术为修炼之途; (4)以卜筮理占为宗教仪式;3、道教的主要流派、人物及经典 (1)宗派及人物A、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道陵,奉老子为教 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自称老君 降命其为天师,故可谓天师道之雏型。其 子张衡、其孙张鲁相沿嗣教。B、太平道。创立者张角,奉太平经为 主要经典,是民间巫术与黄老学说相结合 之物,张角自称为大贤良师,与其弟张宝 、张梁一起自称大医,以治病为名

16、主要在 农民中组织秘密宗教活动,汉末发动起义 ,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因头戴黄巾,史称黄 巾起义,后失败,融入“天师道”。 C、天师道,最早源于五斗米道,南北朝时 ,寇谦之称老君亲授“天师之位”,另其清 整道教,革除“三张伪法”,并行服食修炼 之法,遂成“北天师道”。之后,南朝庐山 道士陆修静,吸取佛教思想和仪式,编 创了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此派称 为“南天师道”。陆的再传弟子为陶弘景( 上清派领袖)。D、正一道。自元代起,由上清派、买宝派 、净明道及南北天师道融合而成,以正 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以符咒巫 术为祈福禳灾的主要手段。 E、全真道。王重阳于金初创立,传说遇吕 洞宾,得修炼秘诀,遂出家于终南山一带 ,修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