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570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 “ 资本主义萌芽 “ 。由于学者们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及其存在的条件有不同的理解,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也看法不 一。有人认为它出现于北宋, 也有人上溯至唐, 以至更早。多数学者是把它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或其起点, 认为它产生于明中叶,到清中叶有了发展。 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 生产力:明中后期,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2. 劳动力:人身依附的松弛,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明朝中后期放松了对农民和匠户的人身控制) 3.

2、市场:国内:城市的发展;国外:1567年“隆庆开海”,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二、资本主义萌芽曲折缓慢的发展 1. 历程: (1)产生:明朝中后期,首先在江南地区个别手工业部门出现,没有深入到农村; (2)挫折:明末清初,遭受打击。明后期政治腐败,政府横征暴敛;明末清初,战乱不已。 (3)发展: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表现是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满族汉化,商品经济的繁荣。 (4)停滞:到鸦片战争前夕,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5)转型: 1860、70 年代,大部分手工工场最终破产,小部分转化为近代民族工

3、业。 2. 原因: (1)政治:中国中央君主集权制根深蒂固,专制统治腐朽,政府横征暴敛。 解说: “中国自古是单一制封建君主集权国家,庞大的帝国组织靠直接向全国小农阶层抽税来维持。在那个时代尚无现代经济 理论,国家计税毫无科学依据,只能简单向全国平均摊派,不具备宏观调控功能,对社会经济并无积极作用。财政税收又多被 用于奢侈挥霍或豢养军队,巨额财富无法回到正常的经济流通领域,民间经济即不能从中获利,私人财富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资本自然无从积累。这便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 (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范围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有限; 解说:以单个家庭与小块土地为基础的小农经

4、济,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论人力资源还是土地面积都不具备扩大再生 产的条件。因此,它无法保证富余产品的稳定产出,更无力供养具有充分消费能力的民间市场。 (3)思想 : 儒家的正统观念,重义轻利,歧视商业,不重视科技。2 (4)政策 : 明清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5)主观:商业积累的财富大量用于购田置地、放高利贷和供应子女读书,限制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解说:在明清两代,徽商、晋商发财以后,都广置田地,开办当铺,认为田地是最可靠的产业,放高利贷可以安坐获益。这就 大大阻碍着社会财富向产业资本转化,困而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3. 影响: (1)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5、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风气的改变和社会阶级矛盾的新变化。 解说: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主要斗争是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明清两代,基本上还是这样。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城市商人、手工业者和手工业工人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也逐渐发展起来,成 为社会阶级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2)消极:与西方相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教学材料】: 材料 1:隆庆开海指隆庆元年 (1567 年) ,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 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

6、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从1567 年到 1644 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 亿 3 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也 有学者估算, “ 由万历元年 (1572 年) 至崇祯十七年 (1644 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 。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 命的资本。 材料 2:万历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到处搜过钱财。明神宗派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在工矿业发达地区、广设关卡,处处征 税。清朝在全国城镇、交通要道,遍设税局,征税范

7、围几乎包括全部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明政府还建立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 剥商人。由于从事工商业必须承担风险,封建地租、高利贷就有更大吸引力。 材料 3: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考察,一般是从生产力水平、产品的商品性、自由雇佣劳动的规模等几方面进行的。但因史料多简 略,学者在考证、解释上有不同见解,因而对萌芽经济实体的确认互有参差。比较严谨的看法,认为明中叶, 在苏州、杭州的 丝织业 , 广东佛山的冶铁、锻铁业中,已见多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到清中叶,继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有:江南 一些地区的丝织业,陕西南部的冶铁、锻铁和木材采伐业,云南的铜矿业, 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的煤矿业, 四川的井盐业,山西 河

8、东的池盐业,江西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制瓷业,一些地方的制茶、制烟、蔗糖、榨油等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地方的染坊、踹 坊、纸坊和木版印刷业,上海的沙船运输业等,共约20 个行业。又是指这些行业的部分业户,如景德镇制瓷业,具有资本主 义性质的只是制坯户中的少数大户,而窑户中未见。不过,这是根据史料考察的结果,尚未发现直接史料的行业和地区,不能 断定其必无萌芽。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 也是产值和商品值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仍属农家副业 , 没有资本主义萌芽 , 则可肯定。3 材料 3:在中国,由政治、经济结构所决寇,封建城市与西欧有很大不同。城市中的商人、手工作坊主与手工业工人不但力量 微弱,而且政治经济利益

9、基本各不相伴,并无形成统一的市民等级的共同基础,只是作为相互孤立的社会阶层而分散存在。他 们面对封建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压迫,有时也自发地进行过某些共同斗争,但是多属偶然,并缺乏组织,并不涉及要求改变自己 的政治地位。就是象明末反税监的斗争,固然规模巨大,动员广泛,但多少是在一种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偶然事件,也没有脱离 反暴政的性质。明末东林党人的活动,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也多少反映了一些工商业者的要求,但根本上仍然是封建阶级内 部士大夫阶层不脱离封建轨道的议论朝政,要求改革某些弊政而已,其斗争手段也没有脱离制造社会舆论的范围,与东汉的太 学生运动并无本质差别。至于因奸商囤米闭祟而导发出来的市民要求平

10、祟夺粮斗争,与市民运动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能把许 多并无内部本质联系的城市居民中发生的事件混在一起,用市民运动概括起来。我们可以承认,在中国城市中,到了清代,存 在着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芋工业雇佣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阶级斗争;但并不存在属于所谓”第三等级”性质的市民阶层和他们 发动的市民运动。这既是由于中国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更是因为中国城市中的政治经济结构与西欧有很大不同所 致。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材料 4: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导致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这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尤为显著。我们在第二章第二节已介绍 了明后期士绅们对地主、 商人生活奢靡和” 金令司天,钱神卓地” 现象的惊异。 清代,这种趋势有增无已。 江南一带,康熙间, 常服尚多用布,到乾隆嘉庆间,在无锡已是”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在苏州,”不论贫富贵贱,在乡在城,俱是轻 袭,女人俱是锦绣” 。饮食宅第也是竟为华侈。稍后的广东佛山镇”商贾猬集则狙诈日生,佣作繁滋则巧伪相竞。兼以旅廛逼 闹,游手朋喧,优船聚于基头,酒肆盈于市畔,耳濡目染,易以迁流,遂或失其淳实之素矣”。封建制度的许多神圣事物如伦 常道德已开始为金钱关系所销铄了。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