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5605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说明:第卷16 小题和第卷1315 小题的答案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2、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3、,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

4、,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2下列各项不属

5、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是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戆子记【清】谢济世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

6、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主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

7、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糵,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

8、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注】戆:迂愚而刚直,憨直。侑:劝人饮酒进食。司阍:守门。眴:用目光示意。媒糵:酝酿之意,比喻定计陷害。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辈兴阑矣阑:残尽B主人强颔之颔:点头同意C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伺:伺候D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果:实现5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召未至,戆者已归挥拳逐去,客哄而散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多酤伤费,多饮伤生谢之,而心颇衔之即吾侪报主之时也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为“戆子”作记,其实是借戆子宣泄心中的郁愤,剖示耿直忠诚之心,

9、也是对朝廷吏治、君主视听等弊端的一种讽刺与揭露。B文章善用对比手法,戆子与黠者的言行对比,黠者自身前后的行为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仆人的“可用”与“不可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C本文是一篇文字简练、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其中黠、朴二人是朝中奸佞小人和平庸俗人的化身,而戆子则是忠诚正直官吏的写照。D本文借戆子厉斥歌者、夺酒劝主、沽直之辩这三件事情,描写了主人由不开心、勉强接受到心中感佩的情感转变,阐明了明辨忠奸的重要意义。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尔欲沽直邪?市恩邪?(3 分)(2)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3 分)(3)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10、(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 题。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兰 竹 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8钱起的诗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 分)9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

11、躁也。(荀子劝学(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6)民生各有所乐兮,。(屈原离骚)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神秘的战栗刘克敌公元前 514 年,一位伟大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领百万大军西征希腊。当他登高远眺,看到自己的部队正在踏桥西渡时,突然萌生出一丝悲凉:如此生龙活虎之战士纵然不牺牲于战场,数十年后也必然化为尘埃。他思来想去,悲从心来,禁不住潸然泪下。可以想见,这位伟

12、大帝王的内心深处,那一刻一定有神秘的战栗掠过这该是灵魂的洗礼、良知的发现,更是对造化的敬畏、对人生的慨叹。在那一刻,这位君主所感受到的,不再是自己的权力有多么大,而只是感到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永恒。他所能领悟到的,恐怕就是“刹那见终古”的境界吧。混迹于滚滚红尘之中,我们似乎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是吗?当酷暑难挨的夏日,你的午睡被鸣蝉的聒噪所惊醒,于不经意间瞥见窗外那一枝摇曳的树枝时;当秋风袭来,你站立水边看那片片枯叶坠入水中时;或者在漫长的旅途中,邂逅一双纯洁而又美丽的眼睛然后又不得不分手时;或者在寂静清冷的冬夜,聆听到远方传来的一声汽笛时每当此时,是否你的内心深处,会像春风吹过湖面激起一层涟

13、漪,使你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悲哀,产生那神秘的战栗?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对于这种人生的悲凉感和幻灭感,已经没有体验,抑或不再有时间体验因为平庸的我们,都活得实在过于匆忙,以至忘记了拨动那可能生锈的心弦。这是怎样的不幸和悲哀啊,可惜我们不能发现,或者说不愿发现。面对一个日益沉沦的世界,好像我们已做好与其一同沦陷的准备。倘如此,则人类存在的价值何在?人类本不能指望上帝的拯救假如有,上帝的旨意其实也必然是让人类自救,但迄今为止,人类好像还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自觉和能力追求物欲的力量看来总是大于追求精神的力量,我们似乎只有束手待毙,悲夫!唯一的出路在哪里?大概还是只有回到内心。心弦

14、如果生锈,那就设法把它擦亮吧,至于得到拯救的机会有多少,且不去管它,聊胜于无毕竟也是一种希望。1888 年,时已近疯狂的天才大哲学家尼采在被好友接送回家的路上,竟然即兴创作出一首后人命名之为威尼斯的极为优美感伤的诗歌,这该是他幸福的绝唱:褐色的夜,我伫立街头,远处飘来歌声;金色的雨滴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游艇、灯光、音乐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醉醺醺地游荡在朦胧中我的心弦,被无形地拨动了,悄悄弹奏一支船歌,战栗在绚丽的欢乐前。你们可有谁听见?在自己生命的终点就要到来之时,尼采又有这么一次心灵的战栗,他该是带着无上的幸福感离开人世的吧。不是哪个人都能有幸感受到如此美丽幸福的瞬间的,即便是天才的诗人也无法

15、从容把握。此时此刻,诗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幸运而深刻地感受此种美丽和幸福,而且可以把它抓住并传达给我们:“我的心弦/ 被无形地拨动了 / 悄悄弹奏一支船歌”这“船歌”不就是诗人奉献给我们并要我们感受的“幸福之歌”和“艺术之歌”吗?当然,我们也想成为诗人,但愿望是一回事,而能否实现是另一回事。我们更能指望的,也许只有某种程度的自欺欺人而已。好在这方面,古人已经给我们做好了准备。于是,我们最后看到了陶渊明的聪明与机智、无奈与怅惘: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问题解决了吗?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解决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人

16、的心弦,应该是雪亮、一触即响的,时刻准备聆听来自宇宙的黄钟大吕之声,让自己的灵魂得以飞升、飞升、飞升而我们唯一的希望,也只是渴盼自己偶尔会有几丝向上的冲动,如此而已,而已。(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神秘的战栗”的理解。(5 分)(2)文章第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 分)(3)“心弦如果生锈,那就设法把它擦亮吧,至于得到拯救的机会有多少,且不去管它,聊胜于无毕竟也是一种希望。”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的含意。(6 分)(4)文章最后一段说:“诗人的心弦,应该是雪亮、一触即响的,时刻准备聆听来自宇宙的黄钟大吕之声,让自己的灵魂得以飞升、飞升、飞升”请结合全文,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