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527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尚书:是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是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东汉王充 解释尚书的名称说: 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 故谓之尚书。 地位和作用:相传为孔子所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坑儒,损失 很大。 要职: 1、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2 、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对后代的作用: 1、 尚书实际上是二十八篇,每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 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2 、 是我国编年史的 开端 3 、作为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严格的说过尚书 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 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史籍的雏形, 有 很高的

2、史料价值。 二、春秋:是西周、春秋时期编年史书的统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都著有 春秋 。这里所要介绍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其体例 是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迹,起源于春秋时代。 优点:便于考察历史事迹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并可以避免重复论述。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 难以 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事迹,以致详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和文化情况。 春秋是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 并修改周王室及各 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编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地位和作用: 1、 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对

3、中国史学体例的发 展有重要的贡献 2, 、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 开后世私人修史的先例, 是我国史学史上的 一件大事。 3、孔子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 4、孔子的春秋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 三、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原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 体例特点: 1、同春秋一样,同属编年体2、用史实疏证春秋3、叙事,不只详明当时事件的原委,还记载人物对话当中,集录 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 成就: 1、保存了大量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书。2、 左传在思想观点上较春秋有很大突破,不专尊周,而将它 与诸侯国同等,并不遵从古之避讳制度3、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春秋战

4、国时期“重人事,轻天命”的社会思想解 放运动。4、 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善写战争,不是单纯的把战争看 作军事行动问题,而是首先当做政治问题, 这给当时及后世的教育影响是深刻的。 四、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 共二一卷,计周语三卷, 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 , 越语二卷。 体例特点: 1、按国别叙述史实,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以记言为主 3、是史料汇编性质的史书,不是著述体的历史著作 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1 、从体例上说它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为国别体史书 的发展开创了先例 2 、许多材料是国语所无的,即使有些史事

5、左传有 所记载,但详略不同, 且往往由出入, 这些正可以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 供重要参证 五、战国策原是战国时期各国各国史官记载的有关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的言 论资料,到西汉,曾经过刘向的系统整理,到北宋又经大儒曾巩的编订、校补才 成为今天的样子。 史料价值1、 战国策的大部分材料脱胎于先秦的一些史书,有一定的史料 价值 2、 左传 国语基本上是根据各国史官的实录写成的,所载历史事 实和历史人物的言论大致可信。 战国策的情况有些不同,也许其中有一部分 是各国史官关于策士们言行的记载,与一定的真实性, 但难免有夸张背离事实的 地方。 六、世本第一个辑录世本的是南宋高似孙。 史学史上有重大意义

6、,它企图博古通今,写出传说时代到战国时期的整个 历史过程,它着意反应历史的各个方面,显示社会生活的全貌。 七、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 “经的意思是经历。所谓南山经 西山经是南经之山、西经之山的意思,它是一部固定死的地理志。 八、史记 是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古代传说中 的皇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 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共 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本纪和列传部分是主题,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 纪传体特点:就是记载各类历史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史书题材 本纪:记载的主要是历代帝王或最高当权者 表:就是用表格的方式记载

7、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书: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 世家:主要记载诸侯世系 列传:记述各个时期将相大臣及各层代表人物的事迹,以表达各个时期的内容 成就: 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所搜集的各个时代的材料非常慎重,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少数民族及各色重要历史人物的材料,莫不涉及。 他处理材料非常慎重, 贯穿了 略古详今的原则,司马迁的这些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工作仍有重要作用。 司马迁是封建是封建史学家, 他的历史观是唯心的, 但他的书中仍有一些进 步观点值得注意:比较重视经济的记载要求统治者照顾人民物质利益的思想, 也是比较进步的。 缺点和错误:存在

8、“天命论”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部分史料还是 有缺点和错误 九、汉书又称前汉书 ,作者班固东汉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史记 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 下至新朝王莽地黄四年,共230 年的史事。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 传,共一百篇(后人划为一百二十卷) ,共八十万字。 特点:以儒家正统观念处理历史人物,自此,正统观念相袭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观念。 成就:从编纂体例和内容方面讲 汉书开创了纪传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此后没换一个朝代,就修一部前 朝的断代史,到清朝共有“二十四史”的形成,除史记南史 北史外, 全部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

9、在编排方法上,远比史记整齐严谨,汉书的个传一般是按 时间顺序排列,先专传、和传,次类传,个传名称,概以姓- 或姓名标题,诸王 传除外。 汉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瞻而是详”, 汉书增传也不少, 曾史迹的更多, 其中以对民族史传资料的补充最为突 出,为研究民族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多用古字义,文字艰深难懂 十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蜀安汉人(今河南南充市) 三国志纪传体的分国史,仅有纪传而无表 从黄巾起义写起的好处: 三国局面的形成, 正是黄巾起义失败后, 军阀混战的 结果 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缺点:和其他封建史学著作一样,仍是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除魏书记有 一

10、卷记载边疆少数民族及外族的情况外,全部都是记载人物事迹的纪传, 但记载 劳动人民的事迹却一卷业没有没有表 优点:三国志叙事条理清楚,质朴无华,取材审慎,不苟下笔 三国志评论人物基本准确,作者评价人物比较客观,既肯定其优 点,业指出其缺点,而且很注意把握分寸。用类比的方法说明问题 十一、后汉书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 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其至汉献帝的195 年历史。 成就:保存了后汉一代的史料,是研究后汉一代历史的重要参考史书 后汉书和汉书一样,将有关治道的论文集重要词赋都收入到 每个作者的传中, 一方面保

11、存了史料, 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研究这些历史人物也省 去了翻检之劳。 编纂方法: 后汉书的专传较少, 和传最多,类转次之。 后汉书效法史记 , 不仅在类转方面以类想从进行编次,而且在和传方面, 也不拘于时代的先后, 各 就其人之行事相同,以类相从,是读者更容易了解各类人物的情况。 思想上:记述社会上敢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崇尚节义的人士,这在一定历史时 期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虽然这些人物说讲的气节, 仍然是封建士大夫的气节, 但他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权威和腐败黑暗现象,敢于表示愤怒、 抗议,这与劳动 人民的利益一致, 还是应当肯定的。 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 范晔不免受到时 代思潮的影响,书中关于

12、天命、符瑞、占卜等神学思想的记载还是不少的,但其 思想主流确是反对佛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首创列女传,这无疑肯定了妇女 的地位。 十二宋书作者: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就(今浙江武康)人,纪传体断代 史。全书上起宋武帝永初元年,下至宋顺帝升明三年(479 年)共 100 卷,计帝 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无表。 成就: 首先八志材料丰富, 有古代叙述到宋末, 可以考见前代典章制度的全貌。其次宋书纪传多效仿汉书 ,收载皇帝,大臣的重要诏令及奏疏,保 存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此外, 宋书创带叙法,这也是作史的一种良法。所谓待叙法,就是其人 不必立传,但有事可叙,则将附叙与其有关的某人传内。十三南齐

13、书萧子显,字景阳,兰陵郡兰陵县(今浙江常州市)人 南齐书共五十九卷,包括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记载齐高 帝建元元年 (479 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 520 年)共 24 年南齐的历史。 成就: 南齐书叙事简介,各志和“类传” ,除少数外,一般都有序文,概 括全篇内容,说明作者旨意。本书是现在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书籍。 缺点: “赞”和“论”重复多余,只要其一便可。 南齐书不仅为他的祖父 萧道成作本纪,竭尽颂扬回护之能事,而且还为其父豫章王作传,备极表扬,颂 美。萧子显将他父亲单独立一传,排在文惠太子之后,以示尊显。 十四魏书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人 魏书一三零卷,计十

14、二篇,列传九十二篇,志十篇。帝纪十二篇共十 四卷,记述从道武帝拓跋珪登过元年(386年)建立魏国开始 ,至东魏孝静帝元善 见,武定八年 (550 年)东魏灭亡,共165年的事迹。 成就:此书是研究北魏历史最原始的著作,客观而论,魏书还是一部比 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价值较高,而且在编纂体例上也有一些可取之处。 十五前汉纪荀悦,字仲豫,颍川颍阳人 共十三卷,和汉书一样记事起于公元前206 年刘邦称汉王,终于公元前 23 年王莽灭亡,共 299 年 成就: 汉纪在编年叙事时,引进了类比材料的方法,即记一事,同时又将 有关的事附记在一起, 不机械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材料,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编年体首

15、位不能连贯的弊病,它被视为我国断代编年史的最早代表作。 前汉纪十分重视论和赞的撰写,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在论 赞中大量宣扬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封建正统观念,不过有的史论却也能触 及问题的实质。 大大简化了汉书,其字数不到汉书的四分之一 十六、后汉纪袁宏 字彦伯 陈留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起自东汉光武帝 建武元年刘秀成帝,终于魏文帝黄初元年,曹丕废汉献帝灭汉,即帝位,共195 年。 特点: 后汉纪取材广泛,当时流传的各种有关后汉的史书、传记,袁宏 都参阅过,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宝贵资料。 十七、华阳国志常璩字道将,东晋蜀郡江源人(今四川重庆) 史料来源:来自先秦典籍和“正史 来自成汉政府的各种文献档案 来自常璩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华阳国志 上起巴蜀二国的传说时期, 下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 成汉政权 的灭亡,共十二卷。 史料价值: 1.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 2. 对成汉政权历史的记载有为翔实可信,成为后世研究成汉是的第 一手资料。3.华阳国志的一个特点,是记载西南地理较详,记载西南 三十几个少数民族和部族情况, 还详细记载了其中的主要部族的形成,社会形态等,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4.华阳国志 .是一部方志体史书, 是研究西南地区历史的重要史籍。 十八、十六国春秋崔宏,字彦鸾,北魏东清河郡(今山东平原县)人 优点:1.五胡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