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793170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导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探讨 【摘要】导读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爱用学生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导读教学法中,教师设置问题要注意对象,要注意问题的设置方式,要注意文本情境,要注意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也就是说,问题的设置是有所要求的,应有针对性,应有范围,应有水平,应有意义;问题的设置对学生应有引导思考作用,应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探讨;导读教学;问题设置 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师生合作,要求教师重视教与学的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是师生的交往过程。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做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做教育内容的研

2、究者,做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从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趋势来看,我们有必要探讨导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方法。 导读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来设置的。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师生间的互动行为,通过它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 在导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应讲适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问题的设置是有所要求的,应有范围,应有针对性,应有准确性,应有意义和作用问题的设置对学生应有引导思考作用,应有启迪作用。 2首先,教师设置问题要注意对象。1 加 5 等于多少,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可能是一个问题,而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则不能算是一个问题;5 乘

3、 7 再加 6 等于多少,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可能是一个问题,而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不能说是一个问题。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不懂加减乘除的运算,三年级学生 10 以内的加减法题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其次,教师设置问题要注意问题方式。有教师曾给二年级学生出了这么两个问题: 、你在回家的路上捡了钱怎么办? 、今天下午,吃了饭后你做什么? 这么两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将这两个问题交给成年人来做,答案也未必让设题人满意。成年人回答第一题时可能是这样的:知道了失主我会将钱交还给失主;如果不知道失主,我只好将钱存放起来等失主来认领。成年人回答第二题可能是这样的:吃了饭后,该做的事未做好,我得继续;没有事可做

4、时,我会去散散步。如果设题者在问题设置时,就将自己满意的答案注入题目中,那情况可就不同了。现在看这两道: 1你在回家的路上捡了钱应该(): (1) 交给警察叔叔;(2) 交给父母; (3) 交还失主;(4) 自己用了。 2今天下午,吃了饭后你应该(): (1) 骑单车玩;(2) 做家庭作业; (3) 与邻居小朋友玩。 3这样设计,学生也容易做,其答案也会让设置者满意了。 因此,在导读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出的问题来建设新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设置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不能太宽泛太抽象,甚至不着边际。也就是说,要我们注意问题的适度性原则。 什么是路?向社会学家提出

5、这样一个问题是可行的,如果把这个问题交到小学生乃至初中生面前就不行了。桌子是什么?向成年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可行的,如果把这个问题交到小学生乃至初中生面前则不行了。有人会说,这些问题也可以向小学生初中生提出来,让他们发挥想象式地解答,这样还对他们的思维有启迪,引领作用。我认为,这些问题对小学生乃至初中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毫无意义的问题只能让学生思维混乱,没有一点好的作用。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在上公开课,教育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上课间,他提出了一个问题: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春天。老师纠正了他的答案,说应该是水。事后,一位教育专家对该教员进行了批评指责:学生的答案是对的,因为冬天之后

6、是春天。看来,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想竟然赶上教育专家的思想了。试想,教育专家建议教师将问题换成为“雪化了成为什么?”则效果如何?因此,可以这么说,教师设置问题得认真审查,设置问题要精准,得讲科学性艺术性。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而设置的。情境既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使学生在思考时,能够有机会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主旨相关问题。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孙犁先生的4荷花淀 ,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老师就让学生谈谈对上面语句的理解。有学生回答说,这是水生的封建思想的体现。水生在水生嫂的贞

7、节与生命面临挑选时,要求水生嫂放弃生命而保守贞节;同时,也反映了水生嫂的温顺。如果学生了解了荷花淀内容的时代背景,如果学生认真审读了荷花淀 ,我想他应该不会作如此的回答。为此,面对这样回答的学生,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再次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再次走进文本情节中去,理解荷花淀文本旨意。抗日战争时期中抗日英雄们的思想是誓死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坚决保卫自己的家园。 荷花淀描写的是水生嫂等妇女们成为抗日战士的经历。因此,老师设置问题后,如果学生答不出或者答不准,就应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中,直到把答案找准为止。 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着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要理解这个陈

8、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 ”高中语文第四册中选了曹禺的雷雨 ,其中有周朴园的这么两句台词: 周朴园: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有教师就针对上面两句台词提问:文中加点的词语“明明白白”5和“痛痛快快”能否互换?为什么?这一问题,同学们都易答出不能互换,可是难以答出为什么来。其实,要答出为什么来也不难,只要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看看两句台词前面的文字就可以了。仔细审读文本就会知道:前句周朴园以为鲁侍萍在转弯抹角地向他要钱,他认为鲁侍萍可以为自己的苦难明明白白地开出价钱来。后句 周朴园以为鲁侍萍在利用鲁

9、大海威胁他,他急于摆脱这种环境,他想赶快用钱结果眼前的扮扰。这个问题的设置,围绕文旨,既注意了文本情节,又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引导。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以及解答问题时,都要注意问题的系统性。 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现在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的活动。 ”问题教学法就是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当然,问题教学不仅仅只注意问题的设置,而应当还要注意给予学生一个较好的评价或者比较满意的答案。有一位教师在上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下面两句话有一个标点符号不同。作者曾经见到自己作品中的句号改成了逗号,

10、认为这个错误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如果不换回句号,这篇文章就不要发表了。请同学们谈一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问题抛出后,学生们议论纷纷:多数学生都从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意义方面去诠释,少数学生就该句话在其语境里的意思方面去诠释。这些回答都未切中要害。可是,我们的老师并未作正确的提示和解答,真让人感到丝丝遗憾。因此,我们设置了问题,就要注意引导6学生去解答,去答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否则,我们就违背了问题设置的启发性原则。 导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能够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也还能引导学生善于设置问题、发现问题。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就自然而然地能发现问题,也能去解决问题了。一位大学教授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大学

11、生将一个美国大学生的一个课题研究出来了。在公布科研成果时,美国学生坚决地要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前边。原因就是,如果他不发现这个课题,那么就没有这么一个科研成果。中国学生只好让步。这一事实证明:中国学生善于证明问题,而美国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中国的教育家已经发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那大概就是师传生受吧。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此时此刻,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开始了,新课标、新课程出台了。老师们,让我们从威严的师传生受的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认真地设置好我们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们主动地和我们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课堂任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