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2994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答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1、阳和影子一、问题解答问题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问题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问题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问题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二、教法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 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

2、 以及人类的影响。建议教学思路如下:通过直接观察太阳视运动(观察太阳)和间接了解太阳的视运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变化),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用场景图太阳的日出和日落即太阳在天空中视运 动现象引入。建议:1. 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说亲身观察到的或是在影像资料上看到的日 出、日落的情景,为下一步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做好准备。2.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基本运动规律,如东升西落等,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奠定知识 前提。活动 1:认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方位和 高度。建议: 认清方位,最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描述

3、。 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描述太阳的位置。 用拳头表示太阳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计量方法。由于学生拳头大小的差异,观察的结果可能各人不一样。只要学生找出规律即可。活动 2: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1、画教学楼的影子。2、画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器材准备: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 厘米)、尺、钟表、温度计。3、讨论: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建议:1.先让孩子预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变化吗?会怎样变化? 2.画大楼的影子,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任选物体画影子。3. 制作观察影子的小仪器时,先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在白纸上标出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可以先定

4、方向,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再在纸上定 好小棒的位置。4. 观察记录应该延续一整天。利用每节下课时间去记录一次,一直延续到放学,这 样学生能够获得一天的数据。活动 3:在室内用手电筒模拟阳光下影子变化,寻找规律器材准备: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1、模拟活动2、讨论:A 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B 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C 预测气温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的关系建议: 1. 模拟活动前或后,一定要让学生讨论知道手电筒和竹篾分别代表太阳和太阳在天 空中运动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2. 对于学生预测气温的变化,教师不必表态,只是让学生通过

5、实测来说明气温和太 阳位置的关系。本课主要活动:连续记录影子侧重于科学探究三、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2、太阳钟一、问题解答问题 1、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二、教法分析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能做一个用 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

6、钟表”。建议教学思路如下:活动 1:阅读资料,通过展示古代的日晷了解有关日晷 的知识 。活动 2:设计并制作日晷:两种简易太阳钟的制作,1、小棍投影,石头标影位;2、 半圆纸上标刻度,纸板尖影映时间。步骤:1、为学生准备好标有刻度的半圆形卡纸和三角形硬纸板2 、学生将三角形纸板粘贴到半圆形卡纸后3、到室外确定好方位,在阳光下验证一下当时的时间与纸盘上的时间是否一致 ,检 验制作的是否准确。拓展活动:玩手掌日晷: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左手,下午右手),用拇指夹 住一枝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 时间。本课主要活动:设计制作日晷侧重于科学探究技能三

7、、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实验过程:书上比较详细。3、昼夜交替一、问题解答问题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问题 2、如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 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 或+2 或+2.30。 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二、教法分析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阳在运动,而实 际上是地球在运动(自转)。建议教学思路

8、如下:导入:观察同一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建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地白天和黑夜的情况,由大量的现象描述, 产生对昼夜现象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还需了解当早晨面向南方的时候,太阳出现在那 一边,傍晚的时候太阳又从那一边落下,为下面做模拟实验做好准备。活动 1: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做模拟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考虑:灯光的位置、地球仪的方向、观察到的明暗变化, 最关键的是学生需要考虑怎样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可能出现两种 情况:一种是用地球仪绕着灯光转动;另一种是地球仪和灯光的位置不变,只旋转地球仪。 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考虑怎样旋转才能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

9、类似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 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关键: 注意几个细节:地球仪应逆时针转动;把投影仪的光射向地球仪;投影仪不能 靠地球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讨论,提到模拟实验前进行。活动 2:观察模型讨论同一时刻的晨昏变化1、观察灯光下的地球仪,根据明暗的不同和明暗的趋势,判断出那些地方是白天, 哪些地方是黑夜;哪些地方是早晨,哪些地方是黄昏。 2、知识应用。活动 3:阅读资料:古人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过程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种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建议:可以用多媒体介绍有关对昼夜形成原因的科学史。讨论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

10、更加可信。列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的成分(所谓合理就是理论的阐述和解释与实际的观测是 一致的)。列出这几种理论中不合理的解释之处,鼓励学生对这些理论提出质疑。了解目前的合理解释。本课主要活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侧重于分析三、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 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 和黑夜交替出现。4、看月亮一、问题解答问题 1、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吗?答:月相变化的顺

11、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 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二、教法分析观察发现一个月期间月亮的运行变化的规律。交流:心中的月亮了解学学生前概念1、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从中了解学生对月亮的变化已经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对关于月亮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等 2、根据不同月亮的形状给月亮排序。学生可能出些多种排列方法,在此我们要尊重 学生的想法,把这些排序方法当成是学生的一种已有经验,在实际观察以后,让学生用自 己的观察结果来纠正自己原有概念的错误,而不在课堂上根据老师或者书本的介绍来直接 纠正学生错误概念。活动:连续观察月亮总结规律建议教学思路如下:1、观察

12、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给月相记日记。观察月相要记些什么?(阳历、农历、 观察地点、观察时间、月亮的方位、天气等)记录多长时间合适?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什么?2、观察中:定期组织交流月相日记检查学生有没有坚持观察月亮。教师要激发学生 的观察兴趣,保持他们的观察热情,促使他们能够坚持下来。这一过程比他们得到月相变 化的知识更为重要。3、观察后:就自己的发现,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活动:观察月亮盒中的月相变化。主要活动:讨论如何记录月相连续记录月相三、实验与观察观察名称:观察月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月相的变化,画出来。训练学生观察的毅力和耐心。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问题解答问题 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

13、吗?为什么?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上活动。问题 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二、教法分析单元总结课。揭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知道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活动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花钟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了解白天活动的动物和夜间活动的动物,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的 动物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白昼还是黑夜的活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 物的身体构造、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 活动 2: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生物钟以谈话的形式展开关于生物钟的讨论。活

14、动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动物和夜行动物拓展: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 提交任务收集资料科学讨论形成共识 主要活动:调查活动植物、人、动物的一天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1、光的行进一、问题解答问题 1、你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吗?答:萤火、闪电、太阳是自然光;蜡烛、灯泡是人造光。问题 2、你怎样解释下面光的现象?答:光是沿直线行进的。二、教法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启始课,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源和光的直线 传播现象。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认识光源自然,人造2、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直接观察:透射过密林的阳光、乌云后面射出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 起学生

15、的相关表象,使学生很容易地推测出光沿直线行进 用实验证明: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墙上”的实验 3、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主要活动: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误区和途径)三、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实验准备:手电筒、水、烧杯、等实验过程:在烧杯对着的两侧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 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实验结论:这说明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行进的。2、照镜子(平面镜和凹凸面镜)一、问题解答问题 1、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皎洁的月亮是怎样发光的吗?答:都是反射的太阳光。问题 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他们的

16、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二、教法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学生已经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直线传播 的光遇到其他物体阻挡时,会怎样呢,本课通过研究生活中熟悉的用品镜子,来探究 光的反射现象,说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建议教学思路如下:利用镜子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导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建立光的反射概念。1、“引阳光入教室”:聚焦活动,调动学生原有的玩镜子的经验,很快融入探究的情境。2、“怎么让她的脸亮起来”:进一步的探究活动,认识到人的脸也会反光。3、“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和皎洁的月亮是怎样发光的吗”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 几乎每种物体都会反射光线,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活动:研究光的反射1、观察镜子里的物体:图 1:感性地认识到光路是可逆的;图 2:认识到镜子中的影 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2、两面镜子:两面镜子彼此互相映照产生 3、体验反方向:镜子成像特点的应用 A 借助镜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