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2789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回头考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绍兴一中 高三历史回头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有分,有 35 题,共题,共 70 分)分)1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 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 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 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4.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 使用高转筒车 曾推行均田制 出现了曲辕犁A B C D 5.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 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

3、利益 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 B. C. D. 6.淮南子中记载, “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 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7.明清时期, “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 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

4、业分工明确 8.2011 年 10 月 1 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 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礼,无以立也”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9.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 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2013 学年 第一学期2” 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5、绝其道,勿使并进。 ”上述两者的思 想共同点是: 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10.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他主张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D致良知,知行合一 11.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 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 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是: A 日知录 B 明夷待访录 C 变法通议

6、D 天下郡国利病书 1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 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13.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 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 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

7、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1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 “(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15.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略) ,从中我们获得有关中国经济 的正确信息是:第一时期(18721894)第二时期(18951913)设厂数(家)53463商办资本(

8、千元)469790801 设厂数(家)1986官办和官 商合办资本(千元)1619629469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得到迅速发展 16.1915 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 ,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 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3“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 。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17.西方文明史中记载:

9、“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 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 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A. B. C. D. 18.1883 年,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德律风系泰西新创之器诸般讲话,远近皆 可传声,其极远者可至数千里之外。 ”这反映了: A报纸成为商业

10、广告的主要媒体 B上海的社会生活方式开始西化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 申报以宣传西方文化为主 19.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 打擂比 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 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20.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 处,往往脱略行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 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 可见康有为 A.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

11、人才 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注重言行一致 D.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21.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 “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歼 B洪仁歼、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22.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期中 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 学,只有 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 38%-45%,而 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 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

12、划时期 D文革时期 23.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 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 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 隶性。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4.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 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说明中 国共产党A将抗日领导权交给国民党 B首次提出统一战线的主

13、张C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425.1958 年, 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 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26.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 其中一个层次, 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 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 1984 年国家 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弦”比喻 1996 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 “箭头”比喻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28.“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 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该材料出自A 论人民民主专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