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728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奴隶社会的改革 1梭伦改革 背景: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 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 改革的阶级基础 ) 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政治前提 ) 措施内容影响 颁 布 解 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 抵押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 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 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确 立 财 产等 级 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 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 务也越多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

2、正平等,打破了贵 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 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改 革 国 家 权 力 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 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评价: 积极性: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城邦

3、民主政治的基础(最重要),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局限性: 他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 得以续存。贵族凭借血缘门第,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享有公民权的人在其人口中只占十分之一。所以,它的民主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特点: “ 中庸 ” (“ 折中 ” 的色彩)、 “ 节制 ” 、“ 公平 ” 、“ 平等 ”(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大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

4、变法的潮流。 军事:战争频繁。文化: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 广纳贤才 , 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以农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求 富 的经 济 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 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

5、件;对秦国经济的发 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 强 集 权 的 政 治 改 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 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 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定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提 高 战斗 力 的军 事 改 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 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树立了新兴地主 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加 强 思 想控 制 的文 化 改 革“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

6、籍也是 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改 革 旧 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 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 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成功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商鞅变法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地主阶级:变法保证了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特权;农民:奖励军功,有利于 农民参与到政权中来,奖励耕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县制,且强调法治,使新法在地方得以 顺利的贯彻执行。良好的历史机遇:晋

7、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体评价: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8、背景: 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 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 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措施内容作用 前期 冯 太 后主 持 重 点建 新 制推行均田制,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 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 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 里长、 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

9、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 征收和发放;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 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后 期 孝 文帝 主 持 重 点 汉 化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 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成功原因: 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 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 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

10、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 特点: 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影响: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 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背 景社会矛盾的日 益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 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民族对立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

11、争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积贫积 弱局面 的形成积弱原因: 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 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 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积贫原因: 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 科举取士多;“恩 荫”法授官多)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 流民当民)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 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

12、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的局面庆历新 政昙花 一现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 危主持:范仲淹、富弼 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 年) -庆历五年( 1045 年)初 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 减轻徭役等。 结果:失败。 原因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2、有人诬蔑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 改革过于激进。 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 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

13、革的呼声高涨宋神宗 起用王 安石原因: 1、社会矛盾仍然尖锐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 时间: 1068 年,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时 间1069 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目 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内 容主要措施内容作用和成效局限富 国 之 法农田水利 法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 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方田均税 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 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 等,作为征

14、收田赋的依据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 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 得到实惠。青苗法在每年二月、 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 给农民贷款、 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 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 最大)强制 农民 借贷; 利息 偏高, 农民 负担 依然沉重免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 雇人承担, 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 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 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对贫 苦人 是沉 重的 负担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 出钱收购滞销货 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

15、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 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 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设立发运使, 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 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 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 购和运输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 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 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 活强兵 之 法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 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 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 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 的训练费用设军器监督制造兵器, 严格管理, 提高武器质 量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保马法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 保甲民户养马。

16、 保甲户自愿养马, 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 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将兵法每将置正副将各1 人,选派有武艺又 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 单位军队的训练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 军队战斗力取 士 之 法改革科举 制度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 科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 用,为变法造了舆论,有利于 改革的推进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 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结 果最 终 失 败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 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5、宋神 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