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474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7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卷(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诸弟韦应物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答:(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答:参考答案: (1)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2)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芭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之情。2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1)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2)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 (1)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篇。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 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首尾照应。末句中的“嗷嗷”“猿鸣”照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照应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通篇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

3、六句主要写景,末两句主要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2)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景写情,把“此时恨”借猿鸣声表现出来,抒发了无尽的思乡之愁。采用反衬 (以静衬声 )的手法,以入暮后的静境衬托深山清亮而凄婉的猿鸣声,表达出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采用设问的手法,先以“如何此时恨”的自问,再自答: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声声猿鸣声。使思乡之情更为深长悠远,更为强烈。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

4、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王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郑诗分别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离情?答:(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 (1)“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同时又是心里的感受。(或“醉”字最能表现离愁,“醉”字暗示“酒深情亦深”,体现离愁之深。)郑诗通过杨柳、杨花、风笛等意象体现浓浓离别之愁。(2)王诗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情景,表现惆怅别情。郑诗从视听两个方面实写离别,借眼前景依依杨柳、蒙蒙杨

5、花、凄怨笛曲,抒发绵绵离愁别绪。4.阅读下面一组唱和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信。(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答:(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 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上看,属于“初关”还是“重关”?为什么?答:参考

6、答案: (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是以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2)元诗自然属于“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5.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野步(宋) 周密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 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答:(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

7、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答: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依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

8、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1)如何理解该诗颔联“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答:(2)清人卢世评论说,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 似复似繁, 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参考答案: (1)旧时你入我故园之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儿,你却只远远地看着我!诗人用了拟人的手法,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2)同意。全诗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为客经春”是

9、全诗的线索。中间四句看似句句咏燕,却句句与自己的茫茫身世有关。最后一联,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贴燕,后三字“益沾巾”突然转为写己。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御街行 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 敧 (q ):倾斜。 谙:熟悉。(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答:(2)该词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参考

10、答案: (1)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 在词的开头, 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残灯明灭枕头敧”与上阕中“月华如练”形成对比,室外月明如昼,室内灯昏如灭,两相映照,突出室内寂静、凄然的氛围。8.阅读下面李益的两首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 夜 闻 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1) 夜上受

11、降城闻笛 一诗中,前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答:参考答案: (1)诗的开头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登城时所见景象:远望回乐城外面烽火台前的沙地,在月光的照射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秋霜那样令人生寒的月色。(2)不同。 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词的上片采用了借

12、景抒情的手法,词人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2)下片中“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答: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林花凋谢、春红已去、风雨交加的暮春图景。词人借此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自己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2)不是直抒胸臆。词人移情于景,采用比拟的手法,将林花人格化,写其流泪留人,巧妙地将词人的迷离和惆怅的心绪表达了出来。10.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1)“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一句里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心理活动?“空”字有何深意?答:(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参考答案: (1)“望”字当中包含着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心理活动。“空忆”的“空”字,暗示下文,诗人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2)尾联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发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