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基础知识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0280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基础知识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级基础知识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级基础知识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级基础知识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级基础知识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基础知识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基础知识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2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3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1 丘脑 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7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包括由12 对脑神经和 31对脊神经 组成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8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9脑干在颅腔内,与脊髓相连,包括

2、 延脑、脑桥和中脑三 部分。是 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10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使有 机 体 在 一 定 刺 激 作 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12 下丘脑 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13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14枕叶 以视觉功能为主,视 觉 中 枢 位 于 枕 叶 的 枕极。 15 顶叶 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16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17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18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

3、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2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 反比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21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2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23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 纳米 780 纳米之间的电磁波。24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 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 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

4、。25彩色有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26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 的差别来辩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32时间知觉 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27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 的原因造成的。 28 听觉的适宜刺激: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 1000Hz 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29声音有 音调、响度和音色 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30

5、皮肤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皮肤感觉中的痛的性质很清楚,定位也很准确。痛觉最难于适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3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整体反映。3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很多,如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估计时间。听觉估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2 34因而错觉具有三个基本特 性:歪曲性、固定倾向性和难以克服的性质。36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又叫再现)和再认三个环节。37艾宾浩斯遗忘38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直观形象性,表象的片断不稳定性,表象的可操作性,表象的概括性。 39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

6、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40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4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42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 熟 悉 的 规 则 进 行 的 思维。 43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44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人工概念只是模拟自然概念,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 移 的 作 用 新 问 题 的 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

7、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影响46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通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50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47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 48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又叫布洛卡区(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顶枕颞叶交会的颞上回,又称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失读症);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失写症)49想象是人对已有的

8、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本质上的差别。52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53注意稳定性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55需要是有机体 内 部 的 一 种 不 平 衡 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56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的话,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

9、不平衡引起的需,又 叫 生 理 需 要 或 生 物 需要。 )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 需 要 , 又 叫 获 得 性 需要。 ) 。57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 61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62詹姆士 - 兰格的情绪外周理。63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

10、绪)和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 。65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和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3 66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 现 预 定 目 的 的 心 理 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 服 困 难 和 挫 折 才 能 达到。 68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

11、69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70人格的结构: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和动机)和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两个方面。社会心理学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想象中的存在或隐含的存在。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4勒温的: B=f (P, E)5价值中立原则即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2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 获 得 方 式 先 赋 角色,成就角色;按角色功能功利型;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不

12、自觉角色。角色冲突有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15自我或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 16主我与客我(詹姆斯(机能或功能主义代表人物)18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19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20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到心理的自我。21自尊:个体对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种角色单独评价的总和。22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

13、、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23詹姆士提出的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 / 抱负。24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成功行动的反馈;选择参与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29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 按社会常模, 随大流:不被排斥或笑话(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伪装、戴面具;留下好印象(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人所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30协变原则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的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个体从以上三方 面 信 息 的 协 变 得 出 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

14、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25 影 响 社 会 知 觉 的 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认知者的情绪。28所谓重要的他人是指和自己有密切联系和利益关系的人,如家人、朋友和同事等。31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32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起源于依恋。33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外界压力、痛苦的情境);情绪因素(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15、;出生序列。34抱负水平:个体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成就动机;过去的成败经验。4 35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过高、过低都不利);个体为实现目 标 施 展 自 己 才 干 的 机会。36侵犯的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 ( 依 据 社 会 规 范 和 准则)。37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情绪唤醒水平习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1)社 会 角 色 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38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 我 控 制 能 力 降 低 的 状态)与侵犯行为正相关。39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间压力;

16、利他的对象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登三轮捐款例,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利他者的心理特点:心境;内疚;人格。 ?利他的技能41。嫉妒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和普遍性的特点。4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43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44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模式):( 1)态度的情感成分 (AFFE2)态度的行为成分 (B )(3)态度的认知成分: (C 45海德的平衡理论:是一种人际关系和态度变化的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事件、他人、文化观念等)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海德提出 POX模型。 (P:认知个体?O :他人?X:另一个人或事)海德认为,如果 POX关系相适应,则该体系呈现均衡状态,P的态度无须变化;反之,如果不相适应, P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