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0122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3山行同步测试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3 山行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 石径(j ng)雁(yn)嶂(zhng)浊酒(zhu)羌管(qi ng)寐(m i )黯(n)旅思(s)独倚(y)2读准多音字 (1)塞下:si其他读音: si组词:填塞其他读音:s组词:闭耳塞听 (2)未勒:l 其他读音:l i组词:勒紧二、重要词语 1寒山:深秋时的山。 2坐:因为。 3红于:比 , 还红。 4边声:边地的悲凉声音。5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6燕然未勒:指还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7不寐:不能入睡。 8征夫:长年戍守边关的将士。9黯乡魂:因思念家乡,心情悲伤。 10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三、作家作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2、安)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 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 过刺史, 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 著有樊 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 的文风, 反对无病呻吟、 片面追求形式。 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帜。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 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四、文体知

3、识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 句式、 字数、 平仄、 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近体诗从形式上,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1)律诗,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每首八句,可分为四 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长律,每 首十句以上。律诗一般偶句押韵,奇句不强求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绝句中二、 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1“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名句?2 点拨: (1

4、)对比新异。 将经霜的枫叶与二月鲜花相比,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 朵还要鲜艳。 (2)诗人情感独特。强调红色,引起联想,使人们感到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 (3)富有哲理。经霜红愈浓,经受磨难志更坚,以鼓舞、激励人们。(4)诗之灵魂。诗人 情绪转折,心灵变化尽在此顿悟中,境界也随之开阔。 2 山行与范仲淹的两首咏秋词渔家傲和苏幕遮相比情调有何不同,从哪些诗句中可看出来? 点拨: 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 但两词又有区别, 渔家傲 是“悲壮”,苏幕遮 是“悲凉”“悲清”。可从山 行的后三句,特别是最后一句看出;从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等句看出

5、;从苏 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寒烟翠”“明月楼高 , ”等句看出。 3核心图解1解释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 (1)远上寒山石径斜()(2)停车坐爱枫林晚()2文学常识填空。 山行作者是晚唐诗人_,他与李商隐并提,世称_。3用“”给下面诗句划分节奏。 (1)远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云 生 处 有 人 家。(2)秋色 连 波,波上 寒 烟 翠。 4 山行 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秋山图。这首诗写景的视觉角度有什么变化? 5试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_,霜叶红于二月花。 ( 山行)(2)塞下秋来风景异,_。 ( 渔家傲) (3)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课内品读阅读山行

6、,完成第68 题。 山行 杜牧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 (2)霜叶:7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8“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类文阅读】(一) (2010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911 题。 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 ) : 古书上指菱。蛩( qi ng) :这里指蟋蟀。9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 。 10找出诗中

7、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 11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 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 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夹明镜”,是 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指句溪和宛溪。12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 _。 13“两水夹明镜,双

8、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 14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交流】 15 用自己的话描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的内容,并简单赏析。 【体验中考】 16 (2010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1)( 2)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参考答案: 1. 参考答案:(1)山路绵长( 2)因为 2. 答案: 杜牧“小李杜”4 3. 解析: 一般情况七言诗是二二二一节拍,

9、五言诗是二二一节拍,四言诗是二二节拍。 但具体划分诗句节奏一定要根据诗句意思,照顾词义的完整性。 答案: (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 解析: “寒山”表明是全景,“远上”“白云生处”,乃由低到高,从眼前到远山之顶;停车看景且如此真切,当在眼前。 参考答案: 前二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低而高,由近及远。 后二句具体描写近处的景致,视野开阔。 5. 答案:(1)停车坐爱枫林晚(2)衡阳雁去无留意(3)明月楼高休独倚 6. 参考答案:(1)小路。(2)经霜的枫树叶。 7.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10、红于 二月花”可看出。 8. 解析: 理解其包含的哲理,要先从其诗句表面意思入手,然后深入思考其与人生的 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经霜不凋, 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霜叶”与“二月花”的比照表 明:美不美,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而在于能否经受住后天的磨炼。 9.答案示例:只见一支支枯败的菱梗、荷柄在瑟瑟秋风中战栗,遍地是片片枯黄的梧桐落叶。 10. 答案: 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11. 参考答案: 一方面是指秋天的衰败、萧瑟等况味; 另一方面也指宋江此时凄凉苦涩 (有家不能归的无奈、前途未卜的茫然)的心情。 诗歌也寄寓了作者对宋江命运的同情和前途的担忧。 12. 解析: 找出含秋天特色景

11、物的诗句。 答案: (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13. 解析:要从修辞、 用字、意境等角度考虑,围绕表现江城的美作答。注已有提示。 参考答案: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 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14. 解析:根据注, 再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照。 参考答案: 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 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 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15.

12、 解析: 描述应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进行一些渲染和描绘。赏 析就要从用字、手法、情感上对诗句的妙处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马车驶入山中, 沿途景色真是迷人,而傍晚山路两旁的枫林美景更让人流连 忘返。 原本就透红的枫叶经霜后更加红艳,现在又镀上了夕照的光辉,简直比二月盛开的鲜 花还要艳丽,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啊!这两句诗笔调清新、流畅。上句出语并不奇特,却能唤 起读者的注意: 诗人为什么要停车?已是傍晚因何为“枫林”如此动情?这就为下句抒情作了铺垫。 下句用“红于”二字把经霜的枫叶与“二月花”作比较,意蕴丰富, 使这秋色生机 勃勃起来。16. 参考答案:(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 心的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