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0011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_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1、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 年 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 年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丝绸之路(1)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因大量中

2、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13、佛教东传:佛教由古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推广。我国内地最早的寺庙是洛阳白马寺。影响:有利于维持封建等级秩序;有利于给贫困民众以精神上的安慰。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1、官渡之战:200

3、 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 赤壁之战: 208 年,曹操失败原因:军队不习水性,十分疲惫,军中出现瘟疫;曹操的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3、三国形成:国别人物时间都城魏(曹魏)曹丕220 洛阳汉(蜀汉)刘备221 成都吴(孙吴)孙权222 称王 229 称帝建业(今南京)4、南方经济的发展: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2 政权分立:东汉三国(200 年)西晋(280-317 )隋朝( 589)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江南特点:社会相对稳定,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大量南迁: (1)开始时间:东汉末年(2)主要原因:北方战乱,南

4、方相对安定(3)迁移路线:西线巴蜀;中线两湖、江西地区;东线江浙地区(4)意义: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多的局面,长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得到极大改善;北方官民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了南方的经济增长,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生机。经济开发:(1)农业经济区域:巴蜀、两湖江西地区、江浙(2)手工业:造船、造纸、冶铸、制漆、制瓷、丝织业(3)商业城市:建康、京口、吴郡、余杭、广州( 港口城市 ) 、鄮县(港口城市)5、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政局:北魏隋特征: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孝文帝改革:(1)北魏鲜卑人政权 386 年建国 493 年统一北方都城:平城(

5、2)冯太后:政治:三长制;经济:均田制;官员实行俸禄制(3)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民族融合(1)特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起居发生变化;南北互使、南北互市。(2)意义: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又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阶段。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开发,为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从而奠定了隋朝统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础。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1、甲骨文、甲骨文概念: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辞。、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 、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6、史,开始于商朝。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周也有甲骨文。2、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青铜器用途: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礼器、生产工具。4、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乳丁纹平底爵:已发现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四千年左右四羊方尊:已发现最大的尊5、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思想:仁、义、礼(2)教育:教育对象:广收学徒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等。6、派别及其主要思想派别

7、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道家老子春秋时期道德经辩证、“无为而治”儒家孟子战国时期孟子“仁政”孔子春秋时期论语主张仁、义、礼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韩非子法治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墨子“兼爱” “非攻”“举贤” “节俭”兵家孙武春秋时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7、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著有楚辞离骚8、 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史学价值: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王羲之:书圣,所写兰亭集序(天下行书第一)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10、我国古代数学成就4 朝代内容成就地位商朝十三个数字“十进制

8、”运算当时世界领先春秋使用算筹四则运算汉朝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至东汉的数学成就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当时世界领先11、我国古代其它成就学科朝代成就地位天文历法战国石申:石氏星经世界最早天文著作战国秦汉逐渐形成二十四节气西汉太阳历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农学北魏贾思勰其农要素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地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当时地学最高水平12、造纸术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意义(贡献) :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

9、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13、我国古代医学成就朝代人物发明成就春秋战国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传统诊断法秦汉黄帝内经中医经典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华佗麻沸散世界医学史上的大发明五禽戏5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2 1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图材料三:丝绸之路图 (1)谁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哪一年?出使西域的另一位是谁? 答:汉武帝。两次。公元前138 年;公元前119 年。班超。 (2)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什么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10、它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为此做出巨大 历史贡献的人物是谁? 答:西域都护。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做出巨 大历史贡献的人是张骞。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具有什么影响?答: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4)西汉时期,人们所称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什么地方以西?“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答: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5)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经坎坷,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精神?答: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 神等。 (6)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是什么?答: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7

1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形式。答:和平交往。 2、材料:“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王莽篡位 , 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苛,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谴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永平中,北虏乃胁诸侯共寇河西, 郡县城门昼闭。 十六年,明乃命将帅,北征匈奴 , 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因以超为都护, , 于是五十国悉纳贡内属 , 。” (1)文中“西域”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答: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 和更远的地方 . (2)文中“武帝”、“北虏”各指谁?答: “武帝”指汉武帝“北虏”指匈奴 (3)

12、“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件事?有何意义?答:“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史料中“以超为都护”指的是什么事?答: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5)班超出使西域有何意义?答: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歌诀:黄巾起事东汉瘫,群雄割据起战乱。三国鼎立魏蜀吴,分裂国家六十年。西晋代魏灭蜀吴,统一时间太短暂。东晋偏安于江南,十六国家乱中原。宋齐梁陈称南朝,三 魏齐周北半边。分裂二百七十载,统一江山隋朝建。 (1)请写出三国鼎立时各国的建立者、时间和

13、都城。 答:魏:曹丕,220 年、洛阳;蜀:刘备, 221 年、成都;吴:孙权, 222 年、建业。 (2)三国中最先被灭亡的是哪个政权?灭掉它的是哪一个政权?答:蜀;魏 (3)“西晋代魏”发生在哪一年?何时灭掉吴国?答: 266 年 ; 280年 (4)“统一时间太短暂”西晋何时统一全国?何时灭亡?答: 280 年 ; 316年 (5)“三魏齐周北半边”中的“三魏”指哪些政权?“齐周”指哪些政权?答:“三魏”指北魏, 东魏, 西魏。“齐周”指北齐,北周。 5、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

14、稻,以渔 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 ,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 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答:“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答: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 答: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4)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状况: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

15、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6 (5)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变化: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 (6)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答: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7)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 等 6、民族

16、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 (1)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两大显著特征是什么?答:政权的分立;江南地区开发。(3)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 7、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 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1)两则材料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