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90008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知识经济与高等院校知识创新人才的 培养摘要: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劳动者的素质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造能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科技人才在未来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学会创造思维,打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应该具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开阔的视

2、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应该具有健全的体格,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创新、高等教育、终生教育、教育改革。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劳动者的素质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造能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科技人才在未来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曾尖锐地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

3、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创造能力,是科学2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 一、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创新模式和要求 1.MIT 创新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简称 MIT),是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MIT 在推进创新教育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是独具匠心的。它强调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并特别注意把两者融合起来,造成一个整体最优的环境。其中,MIT 有两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一是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简称 UROP),该计划为本科生(从刚入学时就开始)提供科研工作机会,

4、学生可以从事众多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可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可由自己设计研究或邀请教师作顾问等)。学生早期进入研究工作,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设备条件,密切了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关系。现在美国已有很多大学(包括斯坦福和布朗等著名大学)都到 MIT 学习这一经验。二是独立活动计划(简称 IAP),该计划为学生利用圣诞节至二月初的一段假期,进行独立学习、研究和其他活动。期间,学生不必再为考试和学分操心,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活动目标以及争取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MIT 为此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在 1984 年IAP 最终指南中,列出了558 项活动,还有一些专题等。从 MIT 开展创新教

5、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可以看出,作为培养跨世纪创新型人才主阵地的高等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构建高校的创新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优化创新型人才的成才环境和运行机制。 2.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从 MIT50 年来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高等学校作为孕育知识经济的“孵化器”和产生知识生产力“电流”的“发电机”,其基本功能就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3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各类人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高等学校接受过创新教育培养与训练的学生,在接受需要创新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其成功率要比其他学

6、生高出 3 倍。 大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既是知识经济本质特点决定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体现。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特点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成为知识与技术创新工程的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还应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库。此外,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还是我国提高经济、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无论当前和今后,必须把推进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中心工作,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知识时代的各种挑战。 二、知识经济需要现代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石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

7、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利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要素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和知识表现出来的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独特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武装。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知识创新,所谓的高新技术不过是高新知识的凝结。 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发达,科学技术就会不断进步,经济就会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就会不断提高。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直接创造知识和财富,教

8、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高等教育在教育中居于最高层次,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造知识、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的地方,而且必将是哺育知识型企业的场所。从一定意义上讲,高等教育是社会的发4动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理应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石。 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现代化的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教育也理应是全新的教育。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无论办学模式和机制,还是人才培养的效果,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内容等,都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化高等教育就不能产生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必须有现代化高等教

9、育作为基础和依托才能发展起来,如果不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国的知识经济时代也不会到来。所以,必须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革,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迎接和发展知识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现代化及其内涵的界定众说不一。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等逐步达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力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过程。其内涵主要有: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条件装备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培养目标的现代化,培养人才

10、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和成果的现代化等。 2高等教育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和依托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力、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而把知识和技术看做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而现代知识经济理论认为,知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源泉,因为高等学校拥有人才、科技、知识、信息和创新等优势,所以,高校又是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生长点,是创新的策源地,是5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依托。知识经济时代将由“资本积累”的生产方式,向“知识积累和创新”的生产方式转移,因此,高等教育将成为未来世纪新的经济增长和国力增强的

11、支撑点。 近年来,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降低,包括总统在丑闻面前仍不下台和为首对南联盟动武,都主要仰仗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贡献,以及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力的增强。美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是高新技术的知识创新的结果,得益于人力资本的质量,其背后都包含着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创造的奇迹1。美国波士顿 128 号公路沿线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支撑的高科技园区,而加州硅谷又是由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支撑的高科技园区。可以这样说,没有这些大学就没有美国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也就没有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高科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高校高科技企业以每年 30的

12、增长速度发展,出现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高科技产业,日益显现出高校对社会的贡献。 三、新时期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 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面对高等教育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高等学校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自身发展。 1、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更新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使我们的教育思想真正从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我们必须把传统的知

13、识质量观以及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含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如果我们不能转变教育思6想中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那些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培养创造性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人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动力是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常常表现为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过去的教育鄙视创造能力,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大脑都是教育生产流水线产出的思维标准件,整齐划一,循规蹈矩。凡要标新立异,就成为次品、等外品。只有当把创造精神放在生命意义的高度上,把创造力当做人的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才会改变以往知识灌输和考试训练的模式,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2、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

14、改革教学方法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创造性的教育,而学校实施教育的途径是教学。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就成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2.1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摈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 2.2重视工程实践训练.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需要。 2.3重视

15、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第二课堂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各展所长,并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7力因素。 2.4把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 例如,开设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课、实习课和大作业;把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纳入某项课题的研究之中等等。当然,让学生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更是直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2.5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 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选择性已有较大发展。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志对教师的言传进行加工、改造、吸收,使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觉的

16、评价标准的。平等的研讨、自由的双向交流,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要通过开设带有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综合性作业等,培养学生的科技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加快教学内容的调整步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突破,二是融合,突破能产生新知识,回合也能产生新知识,而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在现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中,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删减一些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发现发明创造的课题,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