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9443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 15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时间: 1978 年 12 月。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思想路线: 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 路线: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 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组 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的最重要成果; 伟大决策: 做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新决策, 开始

2、了对外开放的历 史性转变。 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 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a. 中共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从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的;d.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 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

3、全会有何相似?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 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大决策。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有哪些相似之处?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 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 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 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 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 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 “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 届三中全会开

4、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6、农村的改革之路原因、内容、概况/ 改革过程、作用、意义。 原因(人民公社制有哪些诟病) : 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 经营管理过于集 中, 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 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概况:1978 年, 安徽四川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的方针”, 实行包产到组包 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久, 全国实行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 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优越性、

5、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 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 。 7、 “小岗村”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会得到农民的支持?改革:从此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 主的责任制。 支持原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 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大 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8、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经历了四次变化:土地改革(1950-1952 ) ;农业生产合作化(即农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 ) ;人民公社化(

6、 1958-1978 )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或包产到户) 9、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过程、格局、特点、作用。 目的:通过引进外资, 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 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过程: 1979 年 7 月, 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出口特区”改名为 “经济特区” , 决定在深圳珠海 汕 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不久, 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深圳、厦门等4 个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1984 年 5 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7、 ,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 年起, 中央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 特区。 1990 年, 中央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格局: 形成 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层层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格局。作用:这 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 的, 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

8、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 识。 10、近代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何不同?前提不同。当 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国力增强的前 提下主动进行的; 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 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 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 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 而提出的。结果不同。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 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 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

9、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 11、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的意义(作用、影响)? 答: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加强了我国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 有力推 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的 成功探索 ,其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12、对外开放的的意义(作用、影响)? 加强了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 了人才,使改革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进程,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10、。第 16 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1、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背景:文革时期 , 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使人们 更加认识到民主法制健设的重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 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新宪法:时间: 1982.12;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地位: 新宪法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3、 其它重要法律: 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4、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果: 以 1982 年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 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进一步完 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 进一步完善 , 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 ) 6、民主与法制有怎样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 认和保障。民主需要法制, 因为没有法制, 民主就不能实现; 但法制更需要民主, 因为没有民主,法制最终会成为“人治底下的法制”,成为专制的工具而已。 7、高考中断原因、恢复高考的时间, , 意义。中断原因 : 文化大革命 。时 间: 1977年;意义:它调动了广大青年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全国引起巨大 反响,对于

12、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推动。 8、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自 1985.3,颁布文件 :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提出 在我国 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到 2000 年, 我国基本实现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 ,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 盲的宏伟目标。 9、高等教育规模的历史性变化高校扩招:1995,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 的决定 ,明确提出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10、我国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构成/ 内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 进,我国已逐步形成了 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协 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11、

13、“863”的含义、所涉及的领域。 1986 年 3月, 科学家王大珩等人提出关于 追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 的建议,中 共中央采纳并于同年11 月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及“ 863” 计划;航天 , 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等 8 个领域 15 个主题项目,成为我国发展高新 技术研究的重点。 12、鼓励科技创新 : 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时间: 2000; 首届获奖者 : 袁隆 平, 吴文俊 。 13、如何理解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 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以教育 为本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

14、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住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物质文 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基础工程,科学 技术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 民主法制观念,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肃清封建宗教迷信思想, 促进人们更新观念, 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第 17 课 体育事业的繁荣1、建国后促进科学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分别 是什么?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列举出不同时期我国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列举时期、成就) 文艺: 2

15、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 创业史 红岩 。 改革开放后: 文学创作方面设立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设立中国专业艺术最 高奖“文华”奖;电影界设立金鸡奖、百花奖;戏剧界设立梅花奖;精神文明建 设方面设立“五个一工程”奖; 3、 青春之歌 (作者杨沫,小说根据作者自身经历讲述了1931 年 “九一八” 事变到 1935 年“一二九”时期,女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由个人奋斗投身革命的 人生征途) 红旗谱 (作者梁斌,小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下,以 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讲述了朱、严两家三代人为代 表的农民阶级,对以冯老兰父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前赴后继的曲折斗争过

16、程。) 创业史(作者柳青,小说围绕梁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 的强大生命力,是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 益言,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规模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 营的敌我斗争, 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党斗争、 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 争相呼应。许云峰、江雪芹是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发展:改革开放后,提 出文学艺术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与“双百方针”一 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保证。 4、设置奖项 背景目的领域奖项名称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 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和文学艺术得到 空前发展,各种形式 的文学创作如雨后春 笋,不断涌现。为 奖 励 优 秀 的作品创作, 国 家 相 关 部 门 设 立 了 多 种奖项。文学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 奖有 力 推 动 了 文 化 事 业 的 繁荣和发展, 在 全 社 会 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