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749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 命题:审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题 3 分,共 9 分)保持文化的定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 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 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 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

2、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 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 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 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 的标志, 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

3、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 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

4、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 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2009 年 11 月 27 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1下列选

5、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2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

6、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评可以说毫无益处。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D

7、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选择每题3 分,翻译 5 分,共 17 分)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 “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

8、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 九战九胜, 追北千里。 昭王出奔随, 遂有郢。 亲射王宫, 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

9、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 天不再与, 时不久留, 能不两工, 事在当之。(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注】嗼( m)静默无声。4.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貌适

10、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B.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礼节,气节D.故圣人之所贵贵:重视,崇尚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请因说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子胥乃修法制蒙冲斗舰乃以千数C.之秦之道谨庠序之教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故内惑于郑袖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故钓于渭以观之退而耕于野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水冻方固,后稷不种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A.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

11、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5 分)(1)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三、古诗文阅读。 (共 11

12、分)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这支小令咏赞江南的美景,写出了江南景物什么样的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 6 分)_ _ (2)此曲写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 (5 分)_ 四、古诗文默写。 (共 10 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5 分)(1)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_,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3 ) 若夫能成天地之正,_,_,彼

13、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5 分)(1) 李白在 蜀道难 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和浪漫的激情,把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混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其中借用“飞禽走兽”来侧面表现“蜀山之高之险”的诗句是“_,_ ” 。(2) “文章憎命达” 。这是杜甫天末怀李白中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 中“万里悲秋常作客,_” , 登岳阳楼“_,_”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杨绛和他的父亲杨绛, 原名扬季康, 江苏

14、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她“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而是有着“缄默的智慧”的,有着静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这观的态度。她的父亲扬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他表面看起来凝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 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望之俨然,接之也温”的性子。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那年杨绛16 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 学生运动很多, 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 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救,问能不能也说 “家里不赞成” 。父亲却一口拒绝,说: “你不肯, 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扬绛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