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5054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师说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第 17 课师说走近作者韩愈 (768 824) ,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省孟州 ) 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养大。贞元八年(792) ,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元和十五年(820) ,唐穆宗召韩愈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主张“所志千古者,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为文宜师古圣贤人”等。注音(1) 习其句读( du) 或不( f u) 焉官盛则近谀( y ) 郯( t n) 子苌( chn) 弘老聃( dn) 李氏子蟠( pn) 作师说

2、以贻( y ) 之(2) 传传(chun)道授业列传( zhun)盛盛(ch?n )饭盛(shan )气凌人关注形似字的细微差别,巧记字音汉语中有许多字的字形很相近,如果对其字形识记不牢,就会出现误读。对此,先要辨清字形,再依形记词定音。平时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学会用联想记忆法。如:“滇(di n)池”里有“水”,“缜(zh n)密”的思维要“丝丝入扣”, “嗔(ch n)怪”得用“口”。也还可以把同形旁( 声旁 )的字放在一起,集中辨析,甄别读音。- 2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师襄(xi n)嗟乎(ji)或不焉(b)B郯子(t n) 句读(du) 阿谀(y )C

3、老聃(dn) 谄媚(xi n) 经传(chun)D蟠桃(pn) 苌弘(ch n) 贻误(y )解析: A 项, “不” 应读 f u ; C项, “谄” 应读chn;“传” 应读 zhun ; D 项,“蟠” 应读 pn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孰能无惑 ( 谁,哪一个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本来 ) B. 彼童子之师 ( 那些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岂,哪 ) C. 余嘉其能行古道 ( 赞赏 ) 士大夫之族( 类、辈 ) D. 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 是故无贵无贱 ( 没有 ) 解析: D项,无:无论。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或师焉,或不

4、焉B余嘉其能行古道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 A 项, “不”通“否” ; C项,“受”通“授”;D项, “知”通“智” 。4下列加点的“其” 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 圣人之所以为圣 , 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 A项,代词,他;代词,那;B项,代词,他们;代词,他;C项,均为“代词,他们的”;D项,副词,表猜度,大概;副词,表反问,难道。- 3 -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

5、同的一项是( D)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C小学而大遗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解析: A 项,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B 项,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C项,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D项,古今意义均为“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就叫“读”。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解析: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学习;B项和

6、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C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耻;D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 / 人非生而知之者解析: A 项,介词,跟/ 介词,对于;B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他; C项,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D,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承接,就。8下列各组句子中, “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兴怀,其

7、致一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 A项,表凭借。B、C、D三项均表原因。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解析: B 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 项是判断句,用“ , 者,, 也”表判断。C项是定语后置句,定语“利”“强”分别放在了中心词后。D项是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时”“于余”放在了中心词后。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4 - (1) 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

8、是一页_的活的史书。(2) 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_。(3)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欣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_的问题呢?A. 触手可及水到渠成眼花缭乱B. 唾手可得水到渠成眼花缭乱C. 触手可及一以贯之目不暇接D. 唾手可得一以贯之目不暇接解析: (1) 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2)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

9、条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即功到自然成。(3)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人们被笼统地告知,PM 2.5 有害健康。但究竟不同成分、不同浓度的PM 2.5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何差别,有关部门至今仍然没有拿出翔实的研究数据。B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中华民族中优良品质的回归,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理当去传递、弘扬这种观念才算是适宜的。但能这样做的影视作品,为数太少。C根据质检总局的统计,99% 的内地奶粉质量合格。但现在的问题是,内地奶粉的质量,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度很差,这才造成内地客到香港抢购奶粉

10、的局面。D专门从事湖区水面卫生保洁工作、每年获得由政府财政拨给的600 万元作业费的湖光保洁公司,始终没有达到该湖区的保洁标准,因而群众投诉从未间断。解析: B项, “理当 , 才算是适宜的”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内地奶粉的质量”前应加“对”;D项, “保洁公司 , 没有达到 , 保洁标准”搭配不当。当改为“保洁公司,始终没有使该湖区的卫生达到保洁标准”。1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经过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今天的人们对价值观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孔子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依孔子的思路, “述”是述其历史, “信” 是珍视历史中内含的价值,历

11、史中自有价值,所以要“述而不作” 。我们现在反思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理解到其中是有深刻含意的。现实中价值失落,所以才“信而好古”。此语颇为人诟病,被看作保守、复古。这恐怕是一种误解。ABC D 解析:是总起, 引出议论的对象; 紧承; 是对的进一步解释;中的“价值”与中的“价值”相照应,应紧承;照应总起句,收束作结。13请看下面一幅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5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_ _ (2) 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表现出来的的治国理念。( 不超过 10 字。 ) _ 答案: (1) 示例:图片以高大的形象为中心,他的右手紧紧按在一个笼子上,笼子里

12、边是代表权力的图章,上方有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 意思对即可 ) (2) 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装进笼子里。/ 把权力锁起来。/ 限制滥用国家权力。写法归纳一、论证方法1下定义、作结论。 师说一文概念明晰,论证严密。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定义了老师的职责。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2对比论证。第二段中对“耻学于师”,文章连续用了三组对比。第一,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相比,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其后果只能是更

13、加愚昧。第二,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示那些人的不通道理。第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进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错误心理,发人深省地指出两种人的地位与智能的反差,更令人幡然醒悟。通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从而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 6 - 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尚,而作者的观点也不言自明了。3引用论证。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第三段,作者举出古人从师的例子,并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增

14、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引用论证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二、语言特色1顶针句。顶针,又称顶真、连珠,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本文多处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以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文章思路连贯,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2丰富的语气表达。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语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

15、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制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写法精讲引证法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