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82554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 “ 仁爱 ” 思想B墨家 “ 兼爱 ” 思想C儒家 “ 礼治 ” 思想D墨家 “ 非攻 ” 思想2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 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4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

2、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BCD5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 兼相爱,交相利B 仁者爱人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7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8三宇经中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荀子老子苏格拉底A.B.C.D. 9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10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11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2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1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

4、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4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5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6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5、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17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 “ 仁政 ”B.董仲舒的 “ 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 “ 心学 ”D.顾炎武的 “ 经世致用 ”18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9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6、A “心外无物”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0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21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2 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22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23 宋代 -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24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

7、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程颢C 朱熹D 王阳明25 “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2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7 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 君主立宪制28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

8、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B.C.D.29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30春秋时期, 郑国发生了火灾, 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

9、史评价的是ABCD31公元前6 世纪到公元前2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32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贾宝玉看见袭人的两个姨表妹,感叹这样好的女儿怎么没有养在侯门大户之家。对这种“爱无差等”的“感叹”,理解正确的是体现了墨家“兼爱”思想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说明儒家思正统地位的丧失A.B.C.D.3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

10、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3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35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ABCD36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

11、“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 “天理存则人欲灭,人欲胜则天理灭”3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38.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39.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

12、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 和法(效法) ,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40 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3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41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42 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

13、:古代女子列入“ 闺节 ” 、“ 闺烈 ” 的烈女节妇,唐朝为51 人,宋朝为267 人,明朝为36000 人。这种变化趋势表明() A礼教束缚渐趋强大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夫权社会基本形成43 有学者认为: “ 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 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天下为主,君为客” “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BCD44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此言出自 ()

14、 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45 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46 明代龚信认为“ 明医 ” 和“ 庸医 ” 的差别在于:“ 明医 ” 心存仁义、不谋其利;“ 庸医 ” 不学经书、希图微利。龚信区分“ 明医 ”“庸医 ” 的标准是 () A医术B收费C仁爱D口碑47 陈寅恪认为宋朝“ 尚气节而羞势利” ,这是因为当时() 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48 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 “ 民贵君轻 ” 思想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 大一统 ” 思想C陆九渊

15、反对传统伦理道德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49 “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50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 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51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 民本 ” 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 “ 经世致用 ” 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2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 君子 ” 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 “ 清议 ” 到宋代 “ 太学生 ” 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 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无不是儒家 “ 君子 ” 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A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