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78573 上传时间:2017-02-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术园地 杂交稻种子质量影响因素 及控制措施研究 毛一剑李春生张小惠孔宪琴吴荣梁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24100) 1杂交稻种子质量内涵研究 11 杂交稻种子质量概念 杂交稻种子质量是指由杂交稻种子所具有的各种 特征特性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程度。因此杂交稻种子质 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遗传质量,又分为品种纯度、品种质量。品种纯度是对品 种真实性程度的质量反映;品种质量主要是对杂交稻种 子播种后农艺性状的质量反映,包括品种生育期、产量、 抗性、米质、适应性、抗倒性、株型及其他性状等;二是播 种质量,这是指播种后与田间出苗相关的质量,包括净 度、水分、发芽势、发芽率、种

2、子健康度、生活力、活力、色 泽、饱满度等。 1_2 杂交稻种子质量强制性要求 121 杂交稻种子质量标准 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 同出版了3个新修订的强制种子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包 括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2008,该 标准于2008年4月14日发布,2008年9月1日开始实 施,是目前杂交稻种子质量必须遵循的最新标准。 122 杂交稻种子检疫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相关规定,杂交 稻种子不得带有检疫性病虫害,细菌性条斑病、谷斑皮 蠹、稻水象甲是目前我国杂交稻种子的检疫性病虫害。 123 杂交稻品种审定的要求

3、根据种子法规定,杂交稻属于主要农作物,其品 种必须通过审定才能在审定公告规定的区域推广。杂交 稻品种审定最关注的是产量、抗性、米质。 124杂交稻种子包装和标签标注要求 按照种子法第三十四、三十五条规定,杂交稻种 子应当包装,并要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 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及经 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内容。 13杂交稻种子消费者对杂交稻种子质量附加要求 根据笔者对浙江、江西、湖南等地150户杂交稻种 子消费者(农户)调查,当前农户对杂交稻种子质量附加 要求的关注度排序前五名依次为品种的抗倒性好、株型 好、种子带菌少、种子色泽鲜黄、种子饱满。品种抗倒

4、性 和株型应该成为品种选育者和品种审定委员会严格把 关的品种质量性状。 2 影响杂交稻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从业人员素质差 随着近年我国国有种子公司的改制转型的基本完 成,大批懂技术、有经验的生产、检验技术人员离开了种 子公司,走向了种子管理机构或其他岗位,造成种子企 业总体上合格技术人员明显缺乏,而种子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技术人员技术素质提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 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目前不少种业企业存在部分 生产、检验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上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子质量。 22杂交稻种子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34种子世界201010 术园地 目前,南于我

5、同种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且竞 争的焦点还处于较低端的价格竞争,因此,总体实力不 强的种子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千方百计 压低种子生产基地的种子收购价格,严重挫伤了种子生 产者的种子生产积极性,导致基地生产规模难扩大,种 子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难以得到切实地落实,有的公司 在对待基地上干脆打一枪换个地方,这些现象的存在致 使我国种子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种 子质量表现不稳定。 23 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周期长 目前,杂交稻种子纯度的主要鉴定形式为种植鉴 定,一般通过海南鉴定来完成,当年生产的杂交稻种子, 要到次年3月中旬左右才能完成纯度鉴定,而此时大量 的种子已经销给农户

6、,万一纯度差,回收难度很大,部分 质量意识淡薄的公司干脆抱着侥幸心理不回收。可见, 纯度鉴定周期长对种子质量影响很大。 24亲本纯度差 我国原有的杂交稻亲本繁殖体系是“省提、地繁、县 制”,这套体系对我国当时的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起到 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种子法的实施,以及随之开 展的国有种子公司体制改革的逐步完成,原来的这套体 系也逐渐消失。目前,亲本种子来源广泛,提纯繁殖技术 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亲本纯度出现一定程度地下降。如 果亲本纯度差,即使其他生产环节再严格,往往也会导 致种子质量不达标,并可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种子质量问 题。 25机械混杂 在水稻商品化种子生产的播种、育秧、栽培、收获、

7、 贮藏、加工、运输等各个操作环节,如果质量管理不到 位,均可造成机械混杂;另外,制繁种田前作稻的落田谷 长成的植株也会造成机械混杂。 26生物学混杂 在杂交稻制种或不育系繁种生产中,水稻不育系通 过恢复系或保持系异交授粉来完成异交结实,如果隔离 措施不到位,极易接受外来花粉造成生物学混杂。 27 品种分离 有些品种由于本身还没有完全稳定,容易出现分 离,产生变异类型;有些品种即使世代已很高,但可能由 于遗传背景比较复杂,仍然会出现一些自然变异株,如 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一32因此,品种分离也是导致种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28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植物进化的动力所在,所以在水稻种子 生产中也必然会

8、发生基因突变,尤其是在不良的环境或 栽培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 29 生产技术失当 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失当造成种子产量低,由于杂 株绝大多数是自交结实的,结实率几乎不受影响,所以 种子的相对含杂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导致种子纯度降 低;另外,生产技术失当还会造成遇连续阴雨穗萌发芽、 病虫草害防治不到位、植株倒伏、灌浆不饱满等,严重影 响种子质量。 210 种子检验工作无法及时、快速、准确开展 检验员技术水平低,检验设备老化、落后,都会导致 种子检验速、准确开展,从而不能科学 地判定种子质量,会导致不合格种子混入合格种子,进 而影响种子质量。 211 贮藏、j条件差,仓库达不到隔热防潮要求,

9、可使种子 水分含量上升,种温升高,种子劣变速度加快,从而影响 发芽率,严重影响种子质量;贮藏条件差,鼠咬虫蛀增 多,也会导致种子质量下降,有时贮藏条件差,还会造成 品种间意外混杂,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加子 净度、发芽率就无法进一步提升,种子的商品性质量也 就差,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种子质量的附加要求,如要求 外包装美观大方,无破损等,种子质量档次就无法提升, 也会影响种子质量。 3 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主要措施 31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在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从业 人员相关因素不行,质量控制就是空谈。应充分发挥从 业人员中技术骨干的“传、帮、带”的作用,有计划地对后 备技术骨干在理论和

10、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和 培养,从而提高这些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培训 要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3_2 强化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杂交稻制种有三大难题:制种成本高、制种风险大、 田间操作复杂,由此带来制种户的效益过低不 敢制种,怕风险太大不敢制种,怕操作麻烦畏惧制种,最 终导致制种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带来杂交稻 种子质量问题。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应作为我国实 行杂交稻战略的关键点来抓,国家应尽快出台杂交稻制 种基地建设扶持政策,把良种补贴的一部分用于补助制 种户。杂交稻制种企业也应构建合理机制,与种子生产 201010种子世界35 A cade mic F i。e。

11、 学术园地 基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有利于种子生产规模 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 33 加快杂交稻种子纯度快速测定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目前,利用称微卫星标记)技术快速测定种 子纯度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朱玉 君、毛一剑等(2009)利用杂交稻材料的纯度,结果表明利用度和田间观察鉴定结果高度吻合。因此,加快制订速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技术标准,并进行推广应 用,是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技术措 施。 34 把亲本提纯复壮作为质量控制核心措施来抓 亲本纯度过硬,制繁种去杂就省心得多,在隔离良 好的情况下,有时甚至不去杂杂交稻种子纯度也很高, 因此要把亲

12、本提纯复壮,繁育超纯亲本作为杂交稻种子 质量控制的核心措施来抓。 3_5严格隔离是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关键点 为了防止生物学混杂,种子生产田同一品种应集中 连片种植,并要求与其他水稻品种有一定的时间或空间 上的隔离。隔离不到位,导致串粉发生,对质量的影响是 无法消除的,串粉严重时,可致使所制(繁)种子质量不 达标而报废。我国大多数制种基地是每家每户小面积种 植,因此,隔离已成为目前最难解决的质量控制措施,是 杂交稻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36 严格去杂保纯是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杂交稻种子生产田的杂株来源广泛,如前季落田 苗,亲本种带来杂株以及机械混杂株、品种分离株、基因 突变株等均有可能在

13、种子生产田出现,因此在整个生育 期都要注意操作,特别是要在抽穗期前后这段杂株最容 易辨别的时期,根据本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如生育期、 株高、株型、穗粒性状等,进行严格去杂。去杂可由杂交 稻制种户自行去杂,但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跟踪监督指 导;组织去杂队去杂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无论何 种方法去杂,最终都应在收获前开展田间验收工作,验 收结果作为收购定级参考。 3_7 采用合适的种子生产技术是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 补充 采用合适的种子生产技术,可有效提高种子纯度、 净度、发芽率及其他内在品质。下列生产技术措施有助 于提高种子质量。 371 选择种子最佳成熟期 安排成熟期尽可能避开阴雨天,收获的种子色

14、泽 好,饱满度好,发芽率高,无芽谷。 372 选择适于去杂的移栽方式 宽行窄株、分厢种植、单本种植等移栽方式,有利于 田间去杂,有利于提高种子纯度。 373合理运用防倒栽培技术 好气灌溉、控氮增钾、烯效唑浸种等技术的运用,可 防止种子田倒伏,以避免难于去杂、出现芽谷、灌浆不饱 满、谷色褐色等不利现象出现。 374合理运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种子消毒、适时防病治虫以及喷施高效除草剂、农药 等技术运用,可大大减少种子草籽含量和种子带菌量, 提高种子饱满度和种子色泽,从而提高种子净度、发芽 率以及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在杂交稻 制、繁种生产中,防治好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提高产量和 质量的关

15、键性技术措施之一。 375 穗发芽抑制技术运用 杂交稻制、繁种生产中,由于施用“九二o”(赤霉 素),易造成穗上发芽,运用穗萌抑制剂在成熟期喷施, 可有效控制穗萌发芽,从而增加产量,提高发芽率。 38严把种子收购质量关 杂交稻种子的水分、净度主要靠收购时把关,在收购 时要由有经验的检验员专门把关,另外收购时还应安排 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纯度初检验,以免混入其他品种的种 子。收购时每个农户的种子都应做好标记,并留样最终 检验,以最终定级。 39质量检验要及时、快速、准确 检验室要配备专职持证检验员,常用检测仪器设备 要齐全,由于杂交稻种子质量检验需要讲究时效性,所 以质量检验要及时、快速、准确,这样才能及时采取纠偏 措施,使不合格种子合格化。如净度、发芽率不合格,可 采取精选加工的方式进行纠正;水分不合格,可以通过 烘干或翻晒的形式进行纠正;对于纯度不合格的种子, 则可以通过检验防止进入流通市场,或对已进入市场的 种子,采取召回补救措施。因此,开展及时、快速、准确的 种子检验31 升种子质量档次 建设隔热防潮等仓储性能良好的杂交稻种子常温 库、低温库,并在贮藏时应用磷化铝薰蒸技术,可使产后 种子质量得以良好的维持。购置种子精选加工成套设 备,对杂交稻种子进行精选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