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853577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论语》中代词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关于论语论语中代词的研究中代词的研究 论语论语学而学而至至论语论语雍雍 也也摘要代词在古文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其分类虽说是相对明确的,但在代词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意义却还甚为复杂。本文以论语为研究背景,对前六篇中所出现的全部代词进行了细致地分类。总体而言,代词大致可分为五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其中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分为近指代词、远指代词和充当第三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分为问人代词、问事物代词和问处所代词;不定代词分为肯定性不定代词和否定性不定代词;辅助性代词主要有“者”和“所” ,在本文中,笔者

2、将第三人称代词归入到指示代词中。通过对代词类别的归纳整理,以期更好的理解代词,学习论语 。 关键词关键词 论语 ;代词;分类绪论近几年, 论语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掀起了一阵热潮,不少国内外学者都对论语进行了研究,但针对论语中的代词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然而代词在论语中的使用不在少数,准确理解这些代词对我们学习论语无疑会大有裨益。虽说没有专门研究论语中代词的文章、著作进行参考,但却有很多学者对论语进行注解,凭借着这些资料,笔者对论语前六篇中的代词进行了整理归纳,以期更好的学习论语 。 代词是代替名词以及其他实词或词组的词,主要作用在于行文时避免重复,以达到文章字句简洁的效果。根据代词指代

3、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五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1 人称代词:根据人称代词所指代的物件的不同,可将其细分为三种:11 第一人称:指代说话者本人。在论语中用到的有“吾”、 “我” 、 “予” ,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吾”:学而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为政 9:“吾与回言终日。 ”八佾 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八佾 10:“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八佾 12:“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 14:“吾从周。 ”八佾 24:“

4、吾未尝不得见也。 ”八佾 26:“吾何以观之哉?”里仁 15:“吾道一以贯之。 ”公治长 6:“吾斯之未能信。 ”公治长 9:“吾与女。 ”公治长 11:“吾未见刚者。 ”公治长 12:“吾亦欲无加诸人。 ”公治长 27:“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也。 ”雍也 9:“则吾必在汶上矣。 ”“我”:为政 5:“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 ”八佾 17:“我爱其礼。 ”里仁 6:“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公治长 7:“从我者,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公治长 1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雍也 9:“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予”:八佾 8:“起予者商也。 ”公治长 10:“于予与改是。 ”

5、1.2 第二人称:指代说话的对方。在论语中用到的有“女” 、“尔” 、其中“女”同“汝” 。例如:“女”:为政 17:“诲女知之乎。 ”公治长 4:“女,器也。 ”公治长 9:“女与回也孰愈?”雍也 1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 13:“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 14:“女得人焉乎?”“尔”:八佾 17:“尔爱其羊。 ”公治长 12:“赐也,非尔所及也。 ”公治长 26:“盍各言尔志?”雍也 5:“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在翻阅毛起先生著的论语章句时,我发现他在学而 6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 ”中,将第一个“而”注释为:而,汝,谨慎汝言语之信用。他将“尔

6、”注释为代词“汝” ,然而在其它版本中, “而”均被理解为连词, “寡言少语,诚实守信” 。我也认为将“而”理解为连词更为恰当,虽然“而”也可作第二人称代词,但在论语的前六篇中并未出现此用法,而是多用作连词、介词,如学而 5:“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 学而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学而 14:“敏于事而慎于言。 ”等等。此外,将“而”理解为连词在结构上也与后一句较搭配。在先秦汉语里并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只是借用指示代词来表达第三人称的意义,因此,关于第三人称的问题,就不在此讲述,而是放在指示代词中。2 指示代词:传统的分类是根据其指代物件的远近,将其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但笔者

7、认为还应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充当第三人称。2.1 近指代词,在论语中用到的有“斯” 、 “是” 、 “若” 、“其” 。例如:“斯”:为政 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八佾 11:“其如示诸斯乎!”八佾 24:“君子之至于斯也。 ”雍也 10:“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 17:“何莫由斯道也?”“是”:八佾 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公治长 10:“于予与改是。 ”“若”:公治长 3:“君子哉若人。 ”“其”:雍也 26:“何为其然也?”2.2 远指代词,这类代词在论语中用到的很少,主要有“其”和“斯” 。例如:“其”:八佾 17:“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对于“斯”作代词的

8、用法,李小龙在论语全解中将“观过,斯知仁也。”的“斯”注为“代词,那” ,然而其他版本却又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笔者在此也不敢轻下判断。2.3 充当第三人称,这种用法在论语中就非常常见了,主要有“之” 、 “其” 、 “斯” 、 “是” 。例如:“之”:学而 1:“学而时习之。 ” “之”指代学习的内容。学而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之”指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人。为政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之”指代“北辰” 。为政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 “之”指代诗 。为政 5:“生,事之以礼。 ” “之”指代父母。为政 24:“非其鬼而祭之

9、。 ” “之”指代“鬼” ,即自己的祖先。八佾 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 “之”指代“夏礼” ,然而,毛起先生在论语章句中将此句断句为“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同时将“之”注为“往” ,作为一个动词,不过,更多的学者是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八佾 26:“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査正贤在论语讲读中将“何以观之”意谓为“其人不足观也” ,也就是“之”指代“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的人,而非这种现象。里仁 6:“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之见也。 ” “之”指代“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的人。雍也 5:原思为之宰,与之栗九百。第一个“之”指代孔子,第二个“

10、之”指代原思。雍也 26:“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第一个“之”指代“仁者” ,第二个“之”指代井中之仁。“其”:学而 1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毫无疑问, “其”是代词,但“其”究竟是指代儿子还是指代父亲,就可谓“仁者见仁,知者见知”了。孔安国的论语孔氏训解和朱熹的论语集注皆认为指子而言,如此,则“父在,观其志” ,指父在世,为子者不得自专其事,因此只能从他的志向来看他孝与否:“父没,观其行” ,指父没后,则从为人子者之行为来观察。宋人范祖禹则以“其”为指父而言,谓“为人子者,父在则能观其父之志而承顺之,父没则能观其父之行而继述之。 ”为政 8:“弟子服其劳。

11、” “其”指代年长者。为政 9:“退而省其私。 ” “其”指代颜回。八佾 11:“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 ” “其”指代谛,天子之大祭。里仁 6:“恶不仁者,其为仁矣。 ”裴松之注三国志顾雍传引有这一句,不过他是在“矣”后断句, “者”后并没有断句,按照这一引用情形,“其”就当为语气词,表强调, “矣”表感叹,但从上下文的文意来看,将“其”视为代词更合适,指代“恶不仁”的人,而“矣”表短暂停留。公治长 1:“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 “其”指代公治长。雍也 29:“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其”指代“中庸” 。“斯”:学而 12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斯”指代“礼之

12、用,和为贵” 。公治长 3 ;子谓子贱:“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朱熹论语集注注:“上斯,斯此人;下斯,斯此德。 ”即第一个“斯”指代子贱,第二个“斯”指代君子的品德。公治长 6:“吾斯之未能信。 ” “斯”指代做官。“是”:里仁 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是”指代“仁” 。3 疑问代词:根据指称物件的不同,可将疑问代词分为问人的疑问代词、问事物的疑问代词和问处所的疑问代词三种。3.1 问人的疑问代词,在论语中用到的有“谁” 、 “孰” ,“谁”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谓语, “孰”多用于选择性的疑问句中,一般只作主语。例如:“谁”:雍也 17:“谁能出不由户?”

13、“孰”:八佾 15:“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八佾 22:“管氏知礼乎,孰不知礼?”公治长 9:“女与回也孰愈?”公治长 24:“孰谓微生高直?”3.2 问事物的疑问代词,在论语中用到的有“何” 、 “奚” 、“孰” 、 “恶” 、 “盍” 、 “其” ,可译为“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 、“难道” ,其中“何”的用法较多,可作宾语、定语, “奚” 、 “恶” 、“盍”多用于询问原因或方法,作状语, “其”多用来表示反问。例如:“何”:为政 19:“何为则民服?”为政 22:“其何以行之哉?”八佾 13:“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何谓也?”公治长 9:“赐也何敢望回?”雍也 17 ;

14、“何莫由斯道也?”“奚”:为政 21:“子奚不为政?”八佾 2:“奚取于三家之堂?”“孰”:八佾 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恶”:里仁 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盍”:里仁 26:“盍各言尔志?”“其”:雍也 6:“山川其舍诸?”雍也 26:“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3.3 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在论语中用到的多是“焉” ,译为“哪里” ,多作状语和定语。例如:八佾 22:“管氏有三归,管事不摄,焉得俭?”里仁 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公治长 3:“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治长 11:“枨也欲,焉得刚?”雍也 14:“女得人焉乎?”4 不定代词:该类代词所指

15、代的对象是不确指成分,根据所指代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肯定性的不定代词和否定性的不定代词。4.1 肯定性的不定代词, 论语中有大量的“或” ,译为“有人” 。例如:为政 21:或问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八佾 11: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八佾 22:或曰:“管仲俭乎?”公治长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公治长 11:或对曰:“申枨。 ”公治长 24:“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4.2 否定性的不定代词,这类代词在论语中使用的很少,前六篇中只有一个“莫” ,可译为“没有人”或“没有事” 。例如:里仁 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莫”:没有事。 “无适无莫”即无可无不可。里仁 14:“不患莫己知。 ” “莫”:没有人。雍也 17:“何莫由斯道也?” “莫”:没有人。5 辅助性代词:此类代词不能单独使用,主要是和动词性的结构一起构成名词性的结构,主要有“者” 、 “所” 。5.1 “者” , “者”多用于动词性词组后面,构成“者”字结构,从而将动词性词组变为名词性词组,用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译为“的人(或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