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3168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 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 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 的发展, 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

2、缓急及发展的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持 性的国际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思考,而不是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 货膨胀的一种激进的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这种方法。 具体措施: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

3、目的。通过全面的自由化来实现整体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理论依据: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货币学派的思想。 中国采用了渐进式改革模式:内容:1. 改革旧体制的过程必须是平缓的、渐进式的过程,以防止经济的激烈震荡。因为突然破坏旧体制在经济上将产生较大负作用。2.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首先不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旧体制的废弃上,而要放在培育和引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使之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内容:采取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减少财政赤字,抑制社 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缺口,制止通货膨胀的发展放开

4、物价,取消或减少价格补贴,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让灵敏的 价格信号发挥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国内市场向国际开放,建立自由贸易体制;实行货币自 由兑换,使出口得到所需要的外汇取消经济控制和对私营部门的限制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按市场机制运行,建立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混合经济 失败原因 :“休克疗法”是市场经济国家遇到恶性通货膨胀的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它不可能解决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问题。俄罗斯是在缺乏市场经验条件下推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实行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形势,但俄罗斯 推行之初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休克疗法”是治理通货膨胀,

5、稳定经济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要解决体制转轨,特别是私有化问题,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俄罗斯经济规模巨大,国有经济遍及所有部门和行业,私有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可能立即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休克疗法”措施难以奏效。“休克疗法”把 希望寄托在西方援助上,可是,对于稳定俄罗斯经济,西方的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 新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动 的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有: 经济全球化、 经济服务化、 经济网络化、 经济转型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

6、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 际间人员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紧密地把世界经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致成为一种经济网络的状态和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作为经济范畴,它 是世界经济存在的一种状态,是由生产、贸易、投资、市场等一系列经济变量加速运动、各经济体紧密融合的实体;作为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经济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长波理论:1896 年,俄国人帕尔乌斯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大致5060 年有一次长期波动。1925 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正式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平均约50 年的长期波动这一结论,即所谓“长波理论”。

7、内容: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像马克思所说的那种7-10 年的短周期, 还存在着一个50-60 年的长周期; 每个周期当中又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时期,各持续20-30 年;一般情况是长期波动的上升期繁荣年份比较多,而下降期则以萧条年份为主。 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是政府间经由一定的组织形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 和达成协议的行动。主要有国际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作用: I.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II.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III.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IV.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经济周期:是指世界范

8、围内的经济活动交替出现扩张与收缩的波动过程,具体表现为 世界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反复交替过程。 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 结构的外在表现,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 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 世界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 是对一定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类型的理论概括。考虑到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强度和方式,市场经济模式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有政府调节的市场 经济模式和有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模式。选择市场经济模式的标准:不能简单照搬和盲目模仿国外某种现成的市场经

9、济模式;要注重模式的协调性;不能把各种模式的某些方面简单拼凑,形成一种板块式的硬性组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殊国情来设计;不能只刻意追求形式上完美无缺的模式;不能排斥国外市场经济模式对本国可借鉴的方面。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济经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相同点 :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以国家干预为补 充;以法律体系为保证。区别 比较1 2 3 计划因素计划的作用较小计划有重要作用国有经济成分国有经济比例最小国有经济占有一定的位置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 平衡重 视 经 济增 长

10、的 同 时 追 求 社会 公 平 和有效率经济增长和贸易成功政 府 和 个 人 的决策权力微 观决 策完全 给予 企业、家庭和个人,国家只限于控制若干宏观经 济目标介 于 二 者之间高度集中于政府的高级官员和企业的巨头发展中国家: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拉美经济发展模式; 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转轨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非洲经济发展模式 自由经济模式: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 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基本特点:是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

11、通过 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强调自由竞争、自由放任主张经济活动依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自发地运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就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美国政府通过实行保护竞争政策,自由价格制度,并尽可能少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从而保证了市场机制充分、有效地调节经济高效率地运行,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基本框架:经济立法。 禁止垄断,禁止限制贸易,禁止采用歧视性价格、排他性销 售合同,禁止商业中的不公平和欺骗活动等等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

12、币政策。 粮食安全: 世界上约有8.52亿人口因绝对贫困而长期面临饥饿另有20亿人口因不同程度的贫困而间歇性地缺乏食品安全由于粮食和石油价格连续六年高企,已有33个国家发生了“社会动乱” 中国面临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继续增长,人均粮食产出持续在低水平徘徊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城市化、沙漠化和退耕等导致可耕土地逐步减少 自然灾害增多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削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成年劳力外出打 工则导致生产力下降 世界经济中心:指在世界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 家集团。问答: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热点:1. 世界经济将向何处去2. 股市如何超越“虚假繁荣” 3. 保护主义

13、会否愈演愈烈4. 多哈回合能否“修成正果”5. 美元贬值何时休6.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调整7. 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迁8. 全球经济治理能否与时俱进9. 战略新兴产业何在 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内容: 原因: ?历史因素 ?科技革命?经济体制、政策和战略的影响?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因素的影响?环境、资源和人口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表现 ?不同类型国家经济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在增长机制上的差异 ?同一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出现的消长和分化经济转型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现的问题 内容: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经济实力、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国际化程度、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

14、地位和发言权?经济发展的机会不均衡 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不平衡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影响变动的因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指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基本特点是美国 保持其领先地位;欧盟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加强;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6 分)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由多个力量(国家) 或力量中心 ( 国家集团 ) 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决定的趋势。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到目前 为止并没有成为一种基本的格局。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定型之间,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影响变动因素 : ?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 ?世界经济权利分配的改变?人类经济活

15、动空间分布的变化?国家之间的对立与合作情况的变化?不同经济制度类型国家之家的矛盾与斗争?经济一体化程度?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程度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转移的客观障碍日益削弱,使 得取得政治独立的后进国家在追求和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比较便捷、比较充分地获得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的支持,可以更好更快地开发和利用国内资源,可以更快地发展本国的产业和提升产业结构,从而可以加快经济增长,缩短追赶先进国家的时间。挑战: 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

16、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其国 家民族利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失业者增多 , 所有这一切,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南北经济摩 擦。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主权互让。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间经济主权的相互约束、交叉和让渡。国家主 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被承认的基本标志,维护国家主权是一国政权的基本职能之一,侵犯和剥夺别国主权一向是发生国际战争的重要原因。国际法规大于和高于国内法规,从而使国家经济主权相互约束、交叉 和让渡,使各国的经济利益更加融合,从而使各国的利益冲突得到缓解,对巩固世界和平起着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将在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中,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入发达国 家的行列,形成日益增多的有广泛影响的经济贸易中心,也就是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的“多极”。“极”的增多过程,就是“极”的消失过程,就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 走向均衡同步发展的过程,就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增强的过程。总之,经济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