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土的分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2484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路基土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路基土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路基土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路基土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路基土的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路基土的分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路基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2 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 个大区,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湿热区、西南潮暖去、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二级区划是每个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6个等级,过湿、中湿、润湿、润干、中干、过干,还结合各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将全国分33 个二级区和19 个二级副区。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方法两种:一种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另一种以地表、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由划定。公路自然区划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

2、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3、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划分方法:平均分界稠度(土的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差与土的塑限和液限之差的比值)和路基临界高度 (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4.路面结构分层:面层、基层、垫层;面层: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p 平力和冲击力,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 基层: 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各种混合料 (石灰、 水泥或沥青) 稳定土或稳定碎 (砾)石、贫水泥混凝土、 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煤渣、

3、粉煤灰、矿渣石灰渣)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垫层: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松散粒料(砂、砾石、炉渣)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5、路基等级划分: 高级(水泥、 沥青混凝土、 厂拌沥青碎石、 整齐石块或条石) 、次高级(沥青贯入碎(砾)石、路拌沥青碎(砾)石、沥青表面处治、半整齐石块)、中级(泥结或级配碎(砾)石、水结碎石、不整齐石块、其他粒料)、低级(各种粒料或当地材料改善土、炉渣土、砾石土、砂砾土)。6、路面分类:柔

4、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7、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刚性路面设计中,在设计车道上,50cm 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轮迹作用次数与通过该车道横断面的轮迹总作用次数之比。8、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 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9、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10、CBR :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 用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的比值表示 CBR值。10、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

5、合。11、路堤的分类:矮路堤(11.5m) 、高路堤( 18/20m ) 、一般路堤(1.518m) 。12、路堑的分类: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半山洞路基。13、路基设计一般内容:路基宽度、高度、边坡坡度。14 14、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台、错车道。15、坡脚圆:坡面为水平面,圆弧滑动面通过坡脚。16、中点圆:边坡角小于某一限制,则最危险滑动面将移至坡脚以外,连同部分地基软弱土 形成整体滑动。17、坡面圆:最危险滑动面在坡脚地面线以上。18、路基防护与加固措施: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湿软地基的加固处置。19、坡面防护措施: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

6、植树)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20、直接防护措施:植树、铺石、抛石、石笼。21、间接防护措施:主要指导治构造物(丁坝、顺坝、防洪堤、拦水坝)。22、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砂垫层法、换填法、反压护道法、分阶段施工、超载预压法、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现场监测。23、挡土墙类型: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山坡挡墙。24、挡土墙构造: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伸缩缝。25、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主要力系、附加力、特殊力。26、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展宽墙趾、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改变墙身断面类型(加大稳定力矩和减小倾覆力矩)。27、地面排水设备

7、:边沟(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截水沟(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中点;用以拦截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排水沟(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跌水、急流槽、渡槽、倒虹吸、积水池。28、地下排水设施:盲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29、压实度: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30、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内因(土质、湿度)、外因(压实功能(机械性能、压

8、实遍数与速度、土层厚度)压实时外界自然和人为其他因素)。31、优质级配碎石基层的作用: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32、磨耗层功能: 用以抵抗由车轮水平力和轮后吸力所引起的磨损以及大气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并能提高路面平整度。33、保护层的功能:用来保护磨耗层,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磨损。34、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35、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 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 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36、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离子

9、交换作用、结晶作用、火山灰作用、碳酸化作用;影响强度的因素: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率、密实度、石灰土的龄期、养生条件。37、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原理:水泥的水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激发作用、碳酸化作用;影响强度的因素:土质、水泥的成分和剂量、含水率、施工工艺过程。38、二渣:石灰煤渣;二灰:石灰粉煤灰;三渣:石灰煤渣掺入一定量的粗集料。39、沥青路面的分类:按强度构成原理 (密实型、 嵌挤型);按施工工艺 (层铺法、 路拌法、厂拌法);按沥青路面技术特性(沥青混凝土、 热拌沥青碎石、 乳化沥青碎石、 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40、劲度模量:在一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

10、比值。41、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42、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43、车辙: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失稳型、结构型、磨耗型)。44、动稳定度: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所检测的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就是动稳定度是沥青路面在正常使用状态的稳定性指标45、稳定度:马歇尔试件做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遭破坏时的最大应力,流值是对应的变形。46、沥青材料: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改性沥青。47、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目的:确定沥青混合料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48 配合比设计步骤:选择混合料类型及原材料基本性能试验;初选配合

11、比范围及沥青用量(初定5 组用量);按马歇尔试验方法成型试件、测定体积指标及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初定最佳沥青用量;按初定配合比进行高温抗车辙、低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等检验。若达不到要求, 对初定配合比设计作调整, 重做相关试验,直至达到要求。试验指标满足要求,则提交报告目标配合比工作告一段落。49,沥青路面设计内容: 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与选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以及路面结构方案的比选。50、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经验法、力学经验法。51、我国现行的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弹性层状体系作力学分析基础体系,以双圆垂直均布

12、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整体沉降(弯沉)和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52、横向接缝:缩缝、胀缝和施工缝(真缝)。53、传力杆: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横缝,每隔一定距离在板厚中央布置的圆钢筋.其一端固定在一侧板内, 另一端可以在邻侧板内滑动,其作用是在两块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 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的,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5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属于弹性层状体系;取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指标作为设计指标;必须使荷载疲劳应力与温度疲劳翘曲应力之和不超过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55、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内容:路面结构层组

13、合设计;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混凝土面板的 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路肩设计;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56、新规范列出的设计方法以弹性半空间地基有限大矩形板模型为基础,以100kN 单轴双轮标准轴载作用于矩形板纵向边缘中部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控制设计。57、温克勒地基是以反应模量K表征的弹性地基; 弹性半空间地基是以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表征的弹性地基。58、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方法有:直线法和圆弧法。直线法适用于砂土和砂性土;圆弧法适用于粘性土。直线、曲线、折线;工程地质法、力学分析法、图解法。59、半刚性基层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较强的板体性;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4、强度和刚度随龄期增长;半刚性材料的刚性大于柔性材料、小于刚性材料(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的能力大于柔性材料;半刚性材料到达一定厚度后,增加厚度对结构承载能力提高不明显。半刚性材料的垂直变形(弯沉)明显小于柔性材料;半刚性材料易产生收缩裂缝(干缩与温缩裂缝)。种类: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的集料或粒料。60、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什么要设置接缝?接缝分为哪几类?试分别简述它们的作用、布设位置及画出基本构造。答:混凝土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所组成,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昼夜温度的变化。 这些变形会受到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的自重、车轮

15、荷载等的约束,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为避免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接缝主要分为缩缝、 胀缝和施工缝。 缩缝的作用是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裂缝。缩缝的间距一般为46 米(即板长),昼夜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地基水文情况不良路段应取低限值,反之取高限值。 胀缝的作用是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长, 从而避免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其能起到缩缝的作用。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或与其他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化处应设置胀缝。施工缝是每天完工及因雨天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施工时的筑接缝。施工缝应尽量设置在胀缝处,如不可能也应设置在缩缝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