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2126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一生物的主要类群(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复习一复习一 生物的主要类群生物的主要类群 一、一、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等级 、由大到小的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大的是界界,最小的是种种。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 小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大,亲缘关系越近,近,生物的种类越少少。反之, 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大,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小,亲缘关系越远,远,生 物的种类越多多。 2、生物的分类动物动物植物植物 生物生物 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遗传物质核酸组成。微生物微生物 细菌细菌: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 真菌真菌: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无叶绿体叶绿体。 二、动物二、动物 1、动物的进化顺序(由低等到高等) 。 。 。 。 。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鱼类鱼类、两栖类两栖类、爬行类爬行类、鸟类鸟类和哺乳类哺乳类。 2、 家蚕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受精卵幼虫幼虫蛹蛹成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称为完全变态发完全变态发 育育。如蚊、蝇、蜜蜂、蝴蝶蚊、蝇、蜜蜂、蝴蝶等。蝗虫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蝗虫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受精卵幼虫幼虫成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称为

3、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发育。发育。如蟋蟀、蟑螂、蝼蛄蟋蟀、蟑螂、蝼蛄等。灭蝗虫、菜粉蝶等昆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幼虫时期。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受精卵蝌蚪蝌蚪幼蛙幼蛙成蛙成蛙。蝌蚪和成蛙在形形 态结构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把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变态发育。 蝌蚪的呼吸:鳃鳃,青蛙的呼吸:肺和皮肤肺和皮肤; 3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鳞片,用鳃鳃呼吸,用鳍鳍运动, 用用侧线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4、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叫做先天性行 为,也称

4、本能行为本能行为。如:蜜蜂的采蜜、蚂蚁的筑巢、蜘蛛的织网、鸟类的迁徙 等。 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生活经验 和和“学习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海豚的顶球、猴子做算术题。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 能力就越强。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5、。 5、我国的珍稀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 除了被誉为“活化石活化石”的大熊猫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 朱鹮、扬子鳄朱鹮、扬子鳄等 三、植物三、植物 1、植物的进化顺序、植物的进化顺序(由低等到高等)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 :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生殖。 如:衣藻、海2带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子,无根,作为 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孢子生殖。墙藓、地钱等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孢子生殖。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生殖,种子外面没有果皮,中国

6、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生殖,种子外面有果皮,完全具备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六大器官的植物 2.我国的珍稀植物我国的珍稀植物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桫椤、水杉水杉、金花茶金花茶、珙桐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荷叶铁线蕨、龙棕龙棕、红桧红桧。 四、微生物四、微生物 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食品保存方法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食品保存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

7、、添加防腐剂等。现代食品保存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目前:广泛利用酶酶。如,利用溶菌酶溶菌酶对水产品水产品进行保存,不仅可以防止细防止细 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复习二复习二 显微镜、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显微镜、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一、探索生命的器具显微镜显微镜 1、观察:两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 2、与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3、物像的移动:物体的移动的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4、像的特点:与原物体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如:“b”的像“q” 5、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倍数越大,物象体积

8、越大,看到的细 胞数目越少。 6、反光镜 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7、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 人和动物细胞滴加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植物细胞滴加自来水。 二、人和动物细胞结构二、人和动物细胞结构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各结构的作用 细胞膜 : 控制细胞物质进出 细胞质 : 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 : 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线粒体 : 呼吸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3、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三、光合作用三、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叶绿体,利用光能光能,

9、把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有机物(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水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气孔气孔进入。 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则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33、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 把无机物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有机物; 把太阳能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化学能,贮存贮存在有机物中; 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了氧气 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光照、温度

10、、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当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 0.5%0.6%时,光合作用显著增强。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称为空中肥料空中肥料 4、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原料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产物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条件条件 光光 场所场所 叶绿体叶绿体 实质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复习三复习三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主要的)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 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脏 1、肾脏的结构肾皮

11、质肾脏 肾髓质 肾盂2、肾单位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包括大约 100 万个肾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肾小球 肾小肾小囊囊 肾小管肾小管 肾单位图三、尿液血浆血浆:90%的水、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葡萄糖、尿素等 1、血液的组成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2、尿液形成的过程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成分都可以滤过, 形成原尿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 部分无机盐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余下

12、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水、无机盐和尿素形 成尿液尿液。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肾皮质肾髓质肾盂4总之尿液形成的过程:总之尿液形成的过程: 血液 原尿 尿液 血浆血浆:90%的水、蛋白质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 ; 原尿原尿:90%的水、微量蛋白质微量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葡萄糖、尿素等 尿液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3、尿检分析 正常尿液中不含:血细胞血细胞 、蛋白质、蛋白质 、葡萄糖、葡萄糖(糖尿病) ,当尿液中出现葡葡 萄糖萄糖时说明肾小管肾小管出现病变, 当尿液中出现红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时说明肾小球肾小球出现病变 4、注:肾小球肾小球中

13、的液体是血液,血液,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是是原尿原尿,肾小管,肾小管中留下的 液体的液体是尿液尿液 复习四复习四 传染病与免疫传染病与免疫 一、一、 传染病传染病 1、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 疾病。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2、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传 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传染 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控制传染源、

14、)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保护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如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对传染病病人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发现、 早报告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隔离、早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如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 保护易感人群:如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采用预防接种。 、 4、传染病的特征:(1)具有传染性传染性和流行性流行性。 (2)传染病在发病前发病前就有了传 染性。 (3)发病初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5、常见的传染病:肺结核、蛔虫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乙型肝炎肺结核、蛔虫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乙型肝炎 二、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

15、:第一、二两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 原体,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性获得的,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 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皮肤和粘膜阻挡病原体侵入,分泌杀菌 物质非非 特特 异异 性性 免免 疫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体液中的杀 菌物质和体菌物质和体 内的吞噬细内的吞噬细 胞胞溶解、杀灭和吞噬侵入人体 的病原体免疫免疫特特 异异 性性 免免 疫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产免疫细胞产 生的抗体生的抗体抗体能识别和吞噬病原体53、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脾、扁桃体扁桃体和淋巴结和胸腺淋巴结和胸腺等; 4、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5、抗原、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注射的疫苗、移植的器官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注射的疫苗、移植的器官等 6、抗体抗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有些抗体消灭对应的抗原后仍然会留在体内,如: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可以有些抗体消灭对应的抗原后仍然会留在体内,如: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可以 终身留在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