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1129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城子同课异构学案print(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1江城子江城子授课人:郑克楠授课人:郑克楠授课课题授课课题江城子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 授课年级授课年级高二 109 班授课类型授课类型同课异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苏轼对亡妻的思念并把握全词哀婉的基调。2.初步学会鉴赏词中运用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通过品味词中关键词及名句,体会苏轼深沉的思念之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通过品味词中关键词及名句,体会苏轼深沉的思念之情。 2.鉴赏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3.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 ,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诵读法、默涵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学学

2、习习 过过 程程作作 者者 简简 介介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 “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 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与欧阳修合称“欧苏” ,与辛弃疾合称 “苏辛” 。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 ,与陆游并称“苏陆”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 “诗神” “词圣” 等。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 年(嘉祐二年) ,苏轼与弟弟

3、苏辙同登进士。唐宋 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 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但在父子 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 大家。 ” 苏轼的一生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 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

4、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在晚年的时候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自嘲:“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知知 识识 回回 顾顾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

5、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苏轼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蝶恋花 苏苏 轼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背背 景景 介介 绍绍这首词,是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

6、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有关史料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谢世了。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熙宁八年,也就是公元 1075 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

7、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 ,指的就是这一年。王弗 相敬相助王闰之 贤妻良母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3王朝云 生死相随问问题题探探讨讨江城子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就词的内容方面来说,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2这首词的主要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3词人在写作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X高高 考考 链链 接接1.1.阅读下面的唐诗,

8、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赏析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至,令人怅惘不已。 ”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2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7 分)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9、(4 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名名 作作 链链 接接喜欢苏东坡喜欢苏东坡 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 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 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 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 苏东坡,山、水、酒、月都会大

10、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 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 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 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都“馀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情,或在 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 ,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 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 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

11、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 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 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 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安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 ,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 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

12、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 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 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 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 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 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 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 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 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 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