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50294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93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讨论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徐稳龙徐稳龙 2014年年12月月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 问题:防烟分区面积划分得很小合理吗? 错误做法:有些工程设计人员为了减小排烟系统风量,在设 计大空间如大型商场的排烟系统时,将排烟分区划分 得很小,更为典型的是设计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时把突 出楼板下高度超过500mm的结构梁当做挡烟垂壁,划分 出数量众多的防烟分区。 错误原因:烟气产生量与火灾热释放量有关,过小的防烟分 区其储烟仓容积不能容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必然会 产生

2、烟气蔓延,挡烟垂壁已经失去了防烟分区的作用。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建议做法:按性能化设计方法计算排烟量。对于一定的使用 功能房间,可以确定其火灾热释放量,根据建筑层高、 清晰高度等条件可以计算烟气产生量和需要的排烟量。 从便于工程设计角度,可以按常规条件计算出常用 功能区域排烟量,将其规定为最小排烟量,根据最小 排烟量套用单位地板面积排烟量指标反过来确定最小 排烟分区面积。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问题 规范规定:“通风、空调系统风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等处应设 置防火阀。” 问题: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如何处理 分析需求:风管道设置防

3、火阀的目的是保证建筑被动防火系 统完整有效。按目前国内执行的通风与空调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的排烟风管制作材料,排烟风管 耐火时间不能满足要求,在管道穿越防火分区等处应 采取措施。 解决方案一:设置防火阀,但增设防火阀会增加其误动作导 致排烟系统故障的风险。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问题 解决方案二:采用耐火极限符合一定 要求的排烟风管。如右图所示。 风管耐火时间: 穿越一般防火分区的,风 管耐火时间1.5h。(与防火阀 耐火时间相当) 穿越前室、楼梯间等重要 场所的,风管耐火时间2h。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 规范规定:高规“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

4、30min” 低规“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 不少于30min” 问题:规定不清晰,280是指通过风机的烟气温度还是风机所 处的环境温度? 风机耐火极限:现行行业标准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 GA211-2009进行风机内部耐受高温气流试验。说明风机 不具备耐受外部烟火侵袭能力。 常见错误做法:大空间排烟风机、汽车库排风兼排烟风机等, 为了不占用机房面积,直接吊装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室 内空间内,排烟风机直接受烟火威胁。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 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 建筑用消防排烟风机在通过温度 不低于280气流时连续运转30分 钟无异常为合格 工程设计

5、做法讨论 排烟风机设置场所问题 正确做法: 方法一:设置排烟风机房 方法二:对直接设于室内空间内的排烟风机采取保护措施, 将风机设置在用具有一定耐火时间的材料围合的专 用空间内。采用此方法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 要能够打开围合空间以满足风机检修要求,一个是 需要引入冷却风的风机要从室外或其他防烟分区引 入冷却风。 与消防有关的风机如加压送风机、排烟补风机等均应得到防 护,保证发生火灾时在规定时间内正常运行。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地下室排烟问题 规范规定:“地下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房间总面积大于 200m2的应设机械排烟” 问题:如何排烟 做法:在疏散走道和面积大于50m2的房间设置机械排烟口,

6、 其他房间不设置排烟口。排烟量应取最大面积房间按 照火灾模型或按所有房间面积60m3/m2计算确定。 理由:面积小于50m2的房间人员疏散距离短、人员数量少、 疏散速度快,在发生火灾时有充足的时间逃生,无须 设置排烟口。不设置排烟口的房间,其烟气可通过房 间门洞溢出到走道,由走道排烟口排出。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方式问题 规范规定:“排烟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问题:部分区域排烟距离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防烟分区怎么办? 做法:重新划分防烟分区或全部机械排烟。 理由:规范中自然排烟一节未明确规定排烟距离,但是从烟气 流动角度而言,机械排烟强制流动通常比自然排烟效果 好,可以

7、理解为自然排烟距离不应该大于机械排烟距离。 当自然排烟窗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30m时,已经不能保 证排烟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原则是保证同一防烟分区 内采用相同的排烟方式。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方式问题 例一:长度超过30m且仅一端有可开启外窗的内走道 错误做法:不设置防烟分区,距外窗30m以内区域自然排烟,距 外窗30m以外机械排烟。 原因:当机械排烟系统启动时,自然排烟窗不能排烟,导致走 道排烟量不足,不能保证人员疏散需要的清晰高度。 建议做法:由于走道排烟量相对小,比较简单的做法是整个走 道都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排烟方式问题 例二:进深超过30m的大空间区域(例如商场)

8、 错误做法:同一防烟分区内,距外窗30m以内区域自然排烟,距 外窗30m以外机械排烟。 原因:当机械排烟系统启动时,自然排烟窗不能排烟,导致防 烟分区排烟量不足,不能及时排除烟气。 建议做法:由于全部采用机械排烟方式会大幅增加排烟量,宜 按自然排烟区域和机械排烟区域划分防烟分区,并分别 按要求设置排烟设施。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走道排烟问题 规范规定:长度超过20m的走道应采取排烟措施 错误做法:用隔墙将走道分隔成若干长度不超过20m的走道。 原因:要求长度超过20m的走道采取排烟措施的原因是人在浓烟 中低头掩鼻的最大行走距离为2030m。采用隔墙分隔走 道既不能缩短人员疏散至安全出口的距离,而

9、烟气也因 为无法排出而必然在各段走道间蔓延,从而违背本条文 目的。 正确做法:按规范要求设置自然或机械排烟设施。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自然排烟外窗 规范规定:“可开启外窗面积” 问题:如何计算可开启外窗面积? 错误做法:直接把窗洞口面积作为可开启外窗面积。 要求:暖通工程师要了解窗户开启方式、开口面积,要掌握各 种类型排烟窗有效排烟面积计算方法。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自然排烟外窗 Fp=FcSin 旋窗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侧推窗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顶升窗按一半周长乘顶升高度计算 侧墙顶开窗按窗洞宽度乘顶出距离 计算 顶升窗、顶开窗计算排烟面积不得 大于窗洞面积 上旋窗不能作为排烟窗 中旋窗转轴以下

10、开口面积不计入 有效排烟面积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加压送风量计算 规范规定:“按计算确定并不小于规范规定值” 问题:如何计算,应考虑哪些因素? 思路: (1)基础计算方法:缝隙渗透风量计算和门洞风速风量计算 (2)系统风量计算:按楼梯间门窗设置情况、前室加压系统控 制方式进行计算 楼梯间加压系统,系统总风量是按规定的开启门数量计算 的通过门洞风量与其他门窗缝隙渗透风量之和,特别注意对有 可开启窗户的楼梯间要计算窗缝渗透风量。 前室加压系统,系统总风量是按火灾时开启一个防火门计 算的通过门洞风量与其他常闭风阀泄漏风量之和。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加压送风量计算 (3)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时: 对地上楼

11、梯间: 楼层数不大于15层时,开门数量取2; 楼层数大于15层时,开门数量取3 对地下楼梯间: 开门数量取1 门洞风速取值: 楼梯间和前室均加压时,取0.7m/s; 楼梯间加压、前室不加压时,取1.0m/s; 前室加压、楼梯间自然通风防烟时,前室门洞风速 不应小于1.2m/s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加压送风量计算 (3)计算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时: 计算门缝渗透风量时取用压差值: 门洞风速取0.7m/s时, P取6.0Pa; 门洞风速取1.0m/s时, P取12.0Pa; 门洞风速取1.2m/s时, P取17.0Pa; (4)计算前室加压送风量时: 门开启数量取1个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门数量; 未开门楼

12、层阀门泄漏风量计算: 33083. 0NALf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加压送风量计算 计算案例: 某商务大厦防烟楼梯间16层,每层楼梯间至合用前室的门为单 扇1.0m2.0m,楼梯间送风口为常开风口;合用前室至走道的门单 扇1.0m2.0m,合用前室送风口为常闭风口,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合 用前室的送风口;消防电梯的门为1.2mX2.1m。火灾时楼梯间压力为 50Pa,合用前室为25Pa。 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1)通过开启防火门风量L1 每层开启门面积Ak1.02.0=2.0 m2 门洞断面风速v取0.7m/s; 开启门的数量N=3; L1=2.00.73= 4.2 m3/s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加

13、压送风量计算 计算案例: 2)通过其他防火门门缝泄漏风量L2 取门缝宽度为0.004m,则: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Af=(1.0+2.0)20.004=0.024m2 取P=6.0Pa 漏风门的数量N=(16-3)=13 L2=0.8270.02461/21.2513 =0.79m3/s 3)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风量L L=1.15 (L1+L2)= 5.74m3/s(20658m3/h)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加压送风量计算 计算案例: 合用前室加压送风量计算 1)保持开启防火门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L1: 每层开启门的总断面积Ak1.02.0=2.0 m2; 门洞断面风速v取0.7m/s;开

14、启门的数量N=1; L1=2.00.71= 1.4 m3/s 2)送风阀门的总漏风量L2: 漏风阀门的数量N15,每层送风阀门的面积为AF=0.9 m2 则: L2=0.0830.915=1.12 m3/s 3)前室加压送风系统风量L: L=1.15 (L1+L2)= 2.9 m3/s(10433 m3/h )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压差控制 规范规定:“前室相对于室内走道有一定的压差(2530Pa), 且在前室门开启时保持门洞口风速不小于0.7m/s” 问题: (1)开门与关门时需要的风量相差很大,如何同时满足开门时 的风量要求和关门时的压差要求? (2)送风位置不同造成管道阻力变化很大,实际送

15、风量与设计 送风量相差很大,如何消除不利影响?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压差控制 案例分析:以一个25层、层高4米的建筑的前室加压送风系统为 例,防火门为2mX1m,防火门关闭时保持25Pa压差需要的 送风量约为450m3/h,保持门洞开启时0.7m/s风速需要的 送风量约为5040m3/h;采用金属风管,风速17.5m/s;送 风机设于首层。为简化分析,不考虑管道、不开启加压 送风阀的漏风量。 为了满足25层防火门开启时门洞风速要求,风机风 量应取5040m3/h;立管直管段阻力500Pa,其他干管、支 管阻力112.5Pa,进风口、出风口、弯头、三通、阀门等 当量总阻力系数取2.0,局部阻力为3

16、67.5Pa,风机计算 压头应为980Pa。 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压差控制 案例分析: 选择4-72-4A离心风机,转速 2340rpm,额定工作点风量5040m3/h、 全压980Pa。 (1)当送至25层且防火门开启时, 风机工作在额定工况点,风量满足 保持门洞风速要求。 (2)当送至25层且防火门关闭时, 风量约2700m3/h,门两侧压差高达 1435Pa,显然不符合要求。 风机全压(Pa)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5000100001500 1400 1300风量(m /h)3首层门开25层门开首层门开25层门开风机性能曲线工程设计做法讨论 压差控制 案例分析: (3)当送至首层且防火门开启时, 风机风量大于额定风量,门洞风速 约0.9m/s,符合门洞风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