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4778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选择题练习整理好(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二选择题练习必修二选择题练习专题一专题一1.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

2、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交通运输比较便捷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逐渐东移近海 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远饷近虏” A B C D4.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 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5.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 。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因应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

3、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6.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2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是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7.右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8.佛山

4、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铸造业兴盛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居民重视风水A BC D 9.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 。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B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C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D以诚待人

5、,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10.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A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B “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C “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D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1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 ( )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 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3A B C D12.“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

6、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1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14.清续通典食货记载:

7、交子(右图)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 “争讼数起” ,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 16 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 ,发行“官交子” ,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15.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的

8、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有利于纸币使用A BCD16.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 “无产者赴逐雇倩(请) ,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17.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4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18.盐铁论通有指出:“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 ,则女工不施。故

9、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表明作者主张( )A合理利用资源 B以农为本 C农工商共同发展 D重农抑商19.雍正二年九月,两广总督奏请广东开矿,世宗批谕:“悯念穷黎起见,渝尔酌量令其开采,盖为一二真实无产之民,许于深山穷符觅微利以糊口资生耳。若招商开厂,设官征税,传闻远近,以至聚众藏奸,则断不可行。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严格限制民间开矿B保证官方开矿垄断权C体恤社会下层百姓D防止地方出现变乱20.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

10、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海禁加剧了寇患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答案答案:15 DABBD 610 DCCDD 1115 BCBCD 1620 ACCDC专题二专题二1. 下图是 18431858 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使中

11、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A B C D.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5题应是( )男耕女织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钢铁厂 1872 年继昌隆缫丝厂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来源:学科网 ZXXK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4.右图是南京晨光 1865 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 1865 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鼎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

12、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5.“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材料表明 ( ) A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 “分洋商之利” ,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 ”由此可见,李鸿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

13、工业 D.提倡“实业救国”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8.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6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9.1896 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

14、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0.1896 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11.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澈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