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44953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长城脚下_建筑艺术博览园_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114设计竞赛 DESIGN CONTEST 编者按 “长城脚下建筑艺术博览园”全国大学生设计方案竞赛于 2010 年 11 月 26 日揭晓,基地位于北京八达岭风景名胜区,该地块已规划 30 余栋中小体量的建筑,共分成 10 组,该竞赛是以特殊的客户群音乐家和演艺界人士为对象进行设计的。本刊选登几个典型方案,以飨读者。“长城脚下建筑艺术博览园”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台前木后 : 音乐人的双重生活金奖 (选择地块: 2、 6、 7)设计者 / 陈瞰、郑凯竞、刘梦佳 设计从解题开始。首先这组建筑的功能属性是“居” ,在延庆山中,

2、自然是想“山居”以躲避喧嚣 ; 而建筑的另一属性是建筑艺术博览园,要暴露给公众“看” 。同时,作为业主的音乐人士,他们在台前的交流表演和幕后的个人生活也有着对于“公共”与“私密”的双重需求,并要在二者之间频繁转换。因而,解决这组建筑公共与私密的对立属性是我们尝试解决的首要问题。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实地勘察地段后。基地上有着呈线性态势蔓延的原生的油松林 ( 最后会发展为油栎混交林 ),形成了公共与私密的天然分隔一层薄薄的“膜” 。我们试图并置公共与私密的双重生活,私密山居隐于林中,公共生活显于开阔地,人在二者之间可以自由的穿行,体验形成巨大反差的生活情境。“公共”与“私密”这对在居住建筑中可谓永恒的

3、主题,我们尝试将以“隐”为主的传统的“山居”理念带入以“显”为特征的现代生活。建筑物与山林都在生长,互为依据,互相依存。而人在建筑与自然这对共生体间可进可出 ; 可于台前面对众人高歌一曲,可于木后独坐幽篁享受山居。这个图景也许过于理想,但设计的过程,就是我们苦苦寻找人们心中关于居住的乌托邦的过程。规划地块北115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2 建筑学报设计最初源自对于这一课题特殊性的思考。别墅之于屋主,是一个微缩的私人世界。它的特性呼唤着特定使用者的先行。我们尝试从设定一个真实委托的角度切入,追求空间、结构与特定需求之间的最理想契合 , 从而产生了“陈平田”这一人物设

4、定,他作为建筑出现之前的存在,主导整个空间概念的生成。而设计师的工作,是将这一感性概念通过建筑语言进行重构,从而现实化。云居的结构诞生于需求。受个人性云居 : 平田的世界设计者/陈平田金奖 ( 选择地块: 3)格的影响,云居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二分结构。从而诞生了形状的原始概念 :漂浮。又基于重力场和室内功能倒置这两个次要条件,最终形成了下小上大的树型结构。同时,这一外部结构形态和谐与周围的山地树林环境。室内“浮板”概念的诞生源于对卧室空间完整性的追求。为达到卧室层 “暧昧的上空” 和 “绵延的视线”这两个效果,将二层的受力上置。由楼板直接承担,经由墙体传至基础结构。结构 = 功能 结构单剖面呈

5、倒梯形,直接反映竖向功能的倒置 , 意在卧室休息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分离。结构的完整性 建筑表面的较少较小的开窗使墙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 屋顶空腹钢的密肋梁架形成一个庞大的空间网架受拉,从而支撑底部的悬挑结构,同时承载屋顶和浮板的荷载。空间的丰富性 通过工作层楼板的高低错落使各空间既有区分又相互联系 ; 屋顶的密肋梁形成的众多凹槽与部分天窗结合,使屋顶空间变得暧昧,内部向上分层级的敞开。规划地块北屋顶平面工作层平面睡眠层平面2011.2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116设计竞赛 DESIGN CONTEST阿斯哈图设计者/冯银奖 ( 选择地块: 8)“阿斯哈图”在蒙古语中

6、译为险峻的石头。当大山被冰山侵蚀后,发育成刃脊和角峰,成排或单独分布在脊线上,石头与周围的高山树木和谐统一,同时石头又从高山树木中凸显出来。方案取意于此。考虑到音乐艺人的生活规律,给他们创造了较大的会客、活动区域,既考虑到他们的饮食起居,又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性质。在普通别墅中,以三台阶式一般来说,场地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有 3 种 : 建筑与环境完全的分离、 建筑与环境内外穿插、建筑与环境完全融合。我们正处于从建筑与环境相互阻隔状态向内外穿插状态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于是我们选择了这一状态进行探索。在众多的图形之中,我们选择了方形这种最简单最抽象的形状,作为我们与自然界的分隔。在建筑内部的中庭注入日光

7、、空气、风霜雨露、阴晴圆缺,一切关于大自然的物质性的、精神性的片段。这些片段与方盒子本身单调、冷峻、千篇一律的空间发生穿插和侵蚀,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自由、有机的形态。于是这里就成为一个储藏欢乐、祥和的容器,留待主人回来珍藏和欣赏或者与朋友一道交流和分享。异质介入设计者 / 陈嘉健、林昊天、郑惠婷、钱世奇银奖 ( 选择地块: 7)做了整体的内部划分,由下至上分别是餐厅、公共活动区域、休息部分,动静分区明确,工作间设置在最上面,较大的客厅给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会客环境。悬挑别墅亦如此。考虑到立面和功能的结合,我们基本上都采用了长条窗,既满足了功能上的要求,也在立面上完成了统一的构图。在材料上,由于考

8、虑到所给地形的优势和劣势,承重墙采用当地的泥土和混凝土混和而成的夯土墙,这种墙有良好的惰性。在冬季它可以极大的减少室内温度的耗散,夏季也可让室内保持凉爽宜人的环境。规划地块规划地块北117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2 建筑学报穴居设计者 / 郭盛楠、张嘉、崔斌银奖 ( 选择地块: 1)从别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希望别墅能够融合在环境之中,作为环境的一部分,所以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手法,把建筑隐藏了起来。这种类似“洞穴”的空间,也正是建筑最古老的原型,它所创造出来的空间古朴而有趣、原始而灵活,这种体验也正与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有着天然的联系。还有,通过被动式的技术设计,

9、也改进了“洞穴”空间通风不良的问题,使得此别墅既低碳节能,又安静舒适。形隐于山,乐盒连成设计者 / 李卓然、裴文祥、牛审、韩超银奖 ( 选择地块: 1)在一片原生态的崇山峻岭中,我们试图用一种低调却不平凡的手法来营造建筑艺术博览园。每栋别墅都采用完形的盒状体量列布在山体之上,与不远处长城林立的烽火台相呼应,通过道路和环境形成连续的艺术走廊。而建筑本身则采用“藏于山,隐于林”的思路 ,节点状的分布强化建筑对场地的潜在控制,下沉式的形态则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占据感,一进一退之中,以一种巧妙的手法来实现人居场所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建筑拒绝传统的多层结构,只用平均一层的建筑营造立体的空间形态,整个别墅可以纵向拆分为 3 个层面,屋顶空间、室内空间和庭院空间。规划地块规划地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