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作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44590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8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学前教育史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学前教育史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学前教育史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学前教育史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作业(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前教育史作业学前教育史作业1 1、论述科举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论述科举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2、比较陶行知与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比较陶行知与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中国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主主讲讲老老师师刘虹教授刘虹教授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先秦时期的幼儿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先秦时期的幼儿教育第一节、幼儿教育的起源和幼教概况第一节、幼儿教育的起源和幼教概况一、幼儿教育的起源于原始社会幼儿教育一、幼儿教育的起源于原始社会幼儿教育“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娉”的原始杂婚生活。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水平极低,常受洪水毒蛇猛兽的袭击,疾病和饥饿也常常威胁他们。从研究 40 多具猿人化

2、石中,发现有40的人未满 14 岁便已死亡。远古的先民们从严酷的现实中深刻认识到,要生存就必须结成集体,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不断改进工具,并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传授生产和对大自然斗争的经验,才能战胜自然界的困难和毒蛇猛兽的威胁。因此,他们十几人以至几十人结成一群,依靠集体进行生产劳动,也依靠集体来教养子女,进行幼儿教育活动。2例如教育孩子制造石器。开始,孩子们看到河滩上满是石块,心里很高兴,但不知道哪一块适合打制工具。他们捡回来的石头多是松散的,一敲即碎。老人们便站在河滩上给孩子们讲解:打; 制石器工具要选择又硬又大的石料,然后放在一块宽平的大石砧上,击去上面的松散碎片,敲出刃口和锥尖。这样便成

3、为尖锐锋利的石器,可以有效地追击野兽,进行生产劳动。经过老年人的多次讲解和示范,孩子们多次练习操作,便逐步掌握了打制石器的技术 o又如教孩子们用火。在原始人群里,人们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到了晚上,夜幕徐徐降下之际,大家围坐在山洞的火堆旁,小孩子和小伙子帮助掺木烧火,一边烤食白天猎获的禽兽,一边听老人讲解火的功用、取火的方法、如何保存火种,如何用火来烧杀猛兽,用火来熟食,用火来耕种田地。老人一面讲解火的道理,一面让孩子们烧火熟肉,覆盖保存火种,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孩子们就掌握取火用火的技能技巧了。可见,传授怎样取火、用火、保火的知识与技能,是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幼儿原始教育的重要内容

4、。我国古籍屡有记载。 白虎通曰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 ”意思是教人们(包括孩子们)懂3得用火熟食,防止毒臭患病,增强体质,变化性情,脱离“茹毛饮血”的野性和陋习。从上述两个事例可以看出,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对于幼儿教育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先民们在集体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经验,语言和思维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有必要和有可能教育孩子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团结互助,进行集体采集和狩猎活动,同毒蛇猛兽及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以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集体生活的安全。这种“老者”对。 。幼者”的教育,便是原始状态的幼儿教育。康有为在他的名著教学通议中,认为人类社会先事物后礼义、先物质后教

5、育是一个普遍的态势,教育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解决了经济生活以后,教育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教育是。老者”对“幼者”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一代代的延续过程。他指出:“教学不知所自始也?人类之生,其性善辨,其性善思,惟其智也。禽兽颛颛冥愚,不辨不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斯。 ”t凡物,粗者先乎?精者先乎?曰:粗者先。得其粗,然后可以讲其精也。事物先乎?礼义先乎?曰:事物先。有事物,而后有礼义也。礼教伦理必在事物制作之后, 虽或造于庖牺,必至黄帝而后成也。礼教伦理立,事物制作备,二者人道所由立也。礼教伦理,德行也;事物制作,道艺也。后圣所谓教,教此也;所谓学,学此也。 , ,又指出

6、:“老者传之幼者,能者告其不能者,此教之始也。幼者学于4长者,不能者学于能者,此学之始也。 (康有为全集第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10 月版)康有为这些文字说明了三个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无教育功能是人类文明与动物野蛮的分水岭。人类有教育,故能善辨, ,善思” ,有“智慧”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斯。 这种分析是正确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客观实际。第二, “事物先” ,礼义后,人们必须首先满足必要的物质生活,然后才能进行精神生活,进行教育活动,形成社会风俗习惯,积累知识、技能、思想、意识,产生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和社会意识的教育。这与孔子删定的诗经中“饮之

7、食之,教之诲之”的诗句(见小雅绵蛮)和孙中山关于“仓廪实” 、 “衣食足”而“礼生”(心理建设)的论述一样,都是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反映,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反映论在精神上也是一致的。第三,教育是“老者” 、 “能者”对“幼者”和“不能者”的一代一代的传授过程。在远古时代人类产生之后, “老者” 、 “能者”对“幼者”和“不能者”不断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与大自然斗争的经验,传授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及行为规范,这就产生了“教”和“学” ,萌发了原始幼儿教育。这就说明,幼儿教育和一5般教育一样,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产生于远古时代,起源于人类传授生

8、产生活和与大自然斗争经验的需要,起源于传授社会意识和人类公德及审美观念的需要。综上所述,无论在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还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幼儿社会教育都是在集体生产劳动和集体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教育始终与生产劳动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为之服务的。因此,幼儿教育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斗争的需要。二、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二、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从原始人群产生时起,经历过氏族公社的两个阶段,逐步发展起来。总的来说,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不断进步,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范围由小到大,由公养公教逐步向家庭教育过渡,这个发展变化的趋势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相

9、一致。原始社会幼儿教育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第一,教育为公,幼儿教育人人平等。教育为公,幼儿教育人人平等。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生产劳动、集体生活和同大自然斗争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结成了平等的关系,氏族公社内部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政治经济上和财产分配上的人人平等,决定了幼儿教育上的人人平等。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没有阶级性,只有全民性,实行公养公教,这是政治经济上“天下为公”在教育上的反映。正如礼6记礼运对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教育状况所描绘的那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杀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安排适当工作),幼有所长(抚育

10、教养),是谓大同。 ”幼儿都是氏族公社的后代,享受平等待遇,在教育上受到同等的关怀,实行同样酌公养公教。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引:用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一段话,赞扬氏族公社的教育和社会 j政治生活是“民主” 、 “博爱”和“平等”的,指出对儿童的教养、教育也是平等的:“孩子的照管和教养将成为公众的事情,社会精爿8同等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或非婚生的。 , ,这既是对原始衬会幼儿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思想。恩格斯所诩的社会“同等关怀一切儿童” ,正是原始社会幼儿教育人人平等的本质特征。第二,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主要围绕着生产劳动进行,并第二,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主要围

11、绕着生产劳动进行,并且且为生产劳动服务。为生产劳动服务。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为了满足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不断扩大生产,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生产劳动上。因此,生产劳动就成了原始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幼儿教育要紧密结合生产劳动进行,更好地为生产劳动服务。它要求远古先民的长辈通过教7育和训练,把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技能技巧,将种植、渔猎、采集、饲养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经验传授给后代,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健康的劳动者。我国丰富的古籍中,记载着远古教育的传说,其中有些虽为神话,但也有些真实地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教育状况。例如:易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12、,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韩非子:“燧人教民,以火以渔。 , ,尸子:“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 , 淮南子齐俗训:“尧其导民也,水边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以上数例说明了先圣先贤“教民” 、 导民”(含教育幼儿及青少年)的基本内容都是传授“稼穑” 、制作农具、渔猎、牧农等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在解放前还处在原始社刽介段,以狩猎为主要的生产劳动,其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集体生活所需要的牧人。 “例如住在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从生下来Q话等文艺形式。老人常向孩子讲述女娲补天” 、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等神

13、话传说,培养下一代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敢8斗争的精神;采用歌谣、舞蹈等文艺表演形式,用动作示范、现身说教的方法,教孩子们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如示范表演黄帝时的弹歌就是其中的例证。这首弹歌云:断竹,续竹,飞土,逐寅(古肉字)!这首歌大意是:砍下竹子,做成弹弓,弹出土块,去击打飞禽走兽。整首歌谣简短有力,节奏明快,老人边歌边舞,示范做弹弓狩猎的动作;孩子们跟着老人且歌且舞,模仿制作猎具、弹射飞禽走兽的动作,学会制造弹弓和弹射技术。这就把对小孩的教育同音乐、歌舞等文艺形式熔为一炉,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游戏也是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一种好形式。老人常常采取游戏活动的形式,教育孩子学习某种生产技能。如鄂伦

14、春人是打猎打鹿的能手。他们教育青少年的目的,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培养这种能手。而游戏是为培养此种能手而从小打基础的活动形式。所以,处于原始状态的鄂伦春族的老人,安排五六岁的男孩用弓箭、木枪做狩猎游戏,从小练就养成强悍、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以后,七八岁练习骑马、溜马、套马,十一二岁跟老人到山野射击,十六七岁能独立狩猎,成为打鹿能手。第四,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平等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第四,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平等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它没有专门教育机关,没有专门教师队伍,有经验的老人就是老师,山野、种植地、河边往往就是现场教学的场地。这是由原始社会9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状况所决定的。第二节、学校的产

15、生和奴隶社会的学校第二节、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学校一、学校产生必备以下条件一、学校产生必备以下条件第一,生产力发展,有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从劳动中脱离出第一,生产力发展,有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从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教育事业和参加学习活动。来,专门从事教育事业和参加学习活动。第二,脑力体力劳动已有明显的分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担任第二,脑力体力劳动已有明显的分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担任了教师;了教师;第三第三,有了文字书册,具备了教学必备的条件;有了文字书册,具备了教学必备的条件;第四,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继承人和满足官僚机构其他各种第四,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继承人和满足官僚机构其他各种专门人

16、才的需要,迫切需要举办各种学校。专门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举办各种学校。二、以西周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幼儿教育二、以西周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幼儿教育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真抓好胎教、婴儿教育和幼儿学前教育。( (一一) )倡行胎教。倡行胎教。周朝统治者为了使“太子正而天下定” ,维系周代长治久安,特别重视“正礼胎教。 ”周文王之母太任、周成王之母周妃后分别对文王、成王实行“胎教” ,就是两个典型事例。“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10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列女传卷一)“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成王生仁者养之,孝者襁之,四贤傍之,成王有知,而选太公为师,周公为傅,前有与计,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