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44213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导学案(学生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准确、简洁、重点突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回顾和梳理。 2、掌握并灵活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1、准确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预学: 1、独学任务: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三段文字内容。例一例一、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 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 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

2、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选自端午的鸭蛋)例二例二、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 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 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 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选自藤野先生) 例三例三、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 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 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3、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 唯一的希望。(选自我的叔叔于勒) 2、完成后举手展示、评价。 3、思考并交流答题方式。二、互学: 1、自由阅读下列文段,试着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 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老王老王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 , “没 绕过来” , “晚了一步” ,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 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 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

4、,另一只是“田螺眼” ,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 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 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 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 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登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 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有一年夏天,老王

5、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 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 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 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 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 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 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

6、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 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 ,让老 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 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 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 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 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 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 只

7、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 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 好些了吗?”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 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 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 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 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

8、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 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 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 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 也不懂,没多

9、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 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 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 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 小组合作探讨并做好展示准备。 三、评学(一): 1、分组展示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分别表现在哪里。 2、总结解题步骤:(1)仔细审题 (2)细读文章 (3)辨明文体 (4)关照 全文 (5)清晰表达 四、评学(二): 1、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收获。 五、评学(三): 惟有少年心惟有少年心 昝圣

10、骞 (1)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 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 阵响。(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 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 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 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 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5)长期被挤压在

11、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 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 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 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 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6)穿过了白杨礼赞 ,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 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 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

12、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 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 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 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 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 。我的朗 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 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 “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 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

13、不似现在,随手“朱批” 。那个时 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 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 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 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 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 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 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 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

14、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 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 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 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1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 分) (1) (2) (3)敬畏红字 (4) 2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 么如此细腻与温柔。(3 分)3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 “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4 分)4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 (4 分)5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 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