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784249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改革学校评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教育评价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改革学校教育评价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一、社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转变是学校评价制度转变的前提;二、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是学校整个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三、学生评价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这是我们学校评价制度转变的根本和落脚点。 关键词:学校评价科学评价标准多元智能理论 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有人说重要的是改革传

2、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有人说关键在于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但笔者认为,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使学校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其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首要因素是学校的评价问题,尤其是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评价问题。教育评价是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在整个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它犹如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不仅制约着学校工作的方向,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不转变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如果不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恐怕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的课程结构,都难以在教2学中得到落实和应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

3、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从理论上探讨而已。 一、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首先是社会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标准的改变,这是学校评价制度转变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受科举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知育第一” “分数至上”一直成为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存在的普遍倾向。统考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高低成为家长们择校、择教的重要标准,也成了社会评判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平日我们听到最多的往往是“某某学校今年又考上了几个清华、几个北大” “某某学校今年本科的上先率是百分之多少” “某某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好,所教班级的数学课(语文等)平均分是多少,列全校(镇、区等)第几名” ,似乎一所学校的好坏、办

4、学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优劣,全在一个“分数”上。 本来这样的社会氛围已经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步履艰难,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做法,无疑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例如:有些党委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求学校必须每年考上几个学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学校,来衡量教师;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估中,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统考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的成绩奖惩力度过大,而对学校的其他工作例如政治思想工作、音体美工作、教师实际能力等则所查力度小,奖惩效果偏差。据 2002 年 1 月 17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地区升学率的竞争3已升级,学校以前拼高考升学率,这两年又增加了重点大学升学率和“十大名校

5、”升学率。这些做法自然要转化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观导向和客观的行为。于是,在这些要求和检查之下,我们的许多校长便不得不设法加班加点,不得不以教学成绩给教师定名次、发奖金,我们的许多教师便不得不去为分数而教,学生不得不去单纯的追求分数,甚至个别教师采用不正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强化文化知识的水平。什么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自由发展,在“分数至上”的环境中,只能是从理论上谈谈而已。这些做法背离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违反了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割裂了素质教育的各个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以牺牲多数学生、牺牲学生的多个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片面注重了素质教育中文化知识的地位与作用,以致造成“高分低能” ,使学

6、校的教育走进了“重知、轻德、弱体、无美、缺劳”的怪圈,使许多学生成为“文化上的尖子、身体上的残废、思想上的危险品” ,从而贻误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因此,目前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应当解决问题是教育的评价问题。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又在于首先要解决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问题,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和前提。 二、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整个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关键。 4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他们,管

7、理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要依靠他们。能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我们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 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意志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谁的工作方向与学校评价制度的要求相吻合且成效显著,谁的考核分数就较高,谁就能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决策层的鼓励和表扬,谁就能够在教师聘任、荣誉称号的获得、职称评定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工作和生活舞台上的强者。但现行的教师评价多以奖惩为目的,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许多学校往往还要根据教师评

8、价评价的结果进行排序,对得分高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发奖金、口头表彰;而对得分低的教师则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甚至待岗、解聘等。这种教师评价与教师的根本利益相冲突,常常会引起不少教师的抵触情绪。 再加上现存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使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教师的身心整天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据北京市 2001 年对 300 名教师和校长的调查显示,93.1%的教师感到“ 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74.6%的教师表示“每天觉得很忙、很累 ”,86.7% 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5因而在回答“如

9、果有机会,是否考虑调换工作”时,50.8% 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考虑调换工作。可见,我们的教师同学生一样,都被捆绑在各种“考试”这个巨大的战车上, “教师在轻视或剥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自己的主体性也被别人剥夺了”。 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力争能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使教师的工作得到承认,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我们评价方法、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公正而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的理论。它与以往的评价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发展性教育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

10、、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它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而且更加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并且在评价方式上强调重视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 如果我们对教师的评价能够借鉴这一理论,从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出发,把教师评价的发展功能置于核心地位,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对教师进行排队、进行评比,而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帮助教师制定针对性强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淡化评价的评比和奖惩色彩,使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达到与学生、教师、领导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功能。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探索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这是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的出发点和落脚

11、点。 6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学校的一切改革也必须要服务和服从于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学校中教师评价制度的转变、学校评价制度的转变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评价制度的根本转变。 根据北京市教科所基教所对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在“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时,78.9%的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考试,有近六成的小学生和近七成的中学生认为他们学校的考试、测验的次数“很多”和“比较多” 。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在教育和教育评价的方式上主要是考试,考试的类别不仅数量多、而

12、且特别杂;在评价内容上,偏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知识量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在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上,较多注重达标性测验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考试的诊断和反馈作用。我们的学生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和“奴隶”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 因此,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 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学生评价问题。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在人的智能中,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

13、智能是最重要的,人的思维就是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所需要的7只是语言和逻辑分析技巧。因此,传统的考试方式单纯地去考查学生的语言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评价学生主要看这两种智能是否得到充分发展,而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则很少去考察。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智能不是少数人拥有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智能,并表现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多元智能观还认为,能够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这就是智能,并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智能的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势智能的差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在制定学生评价方案时,必须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思想;评价学生时,应该探

14、索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所谓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对学生的评价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评价,不是某一方面、甚至某几方面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只通过考试这样一种形式、一个途径进行的,一次考试一个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做法必须予以改正。三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既要让教师评价,也要让家长、社会发言,而且还要让自己和其他学生参与,以形成全面、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 见 教育参考2002(4)45 页教育,为何如此这般折磨学生 。 见 中小学管理2002(3)33 页北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问题扫描 。 参考文献 81钟祖荣教育质量评价之思考.中小学管理 ,2002(8) 。 2聂荣鑫“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挑战 .中小学管理 ,2002(8 ) 。 3胡甲刚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探论.中小学管理 ,2002(2) 。4张晓峰多元智能视野中的教育评价 .中小学管理 ,2002(2) 。 5顾逸飞教育,为何如此这般折磨学生 .教育参考 ,2002(4) 。 6白月乔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建构 .山东教育科研 ,2002(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