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考工记_建筑设计理论研究_匠人建国_营国的设计思想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3783760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考工记_建筑设计理论研究_匠人建国_营国的设计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_考工记_建筑设计理论研究_匠人建国_营国的设计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_考工记_建筑设计理论研究_匠人建国_营国的设计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考工记_建筑设计理论研究_匠人建国_营国的设计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考工记_建筑设计理论研究_匠人建国_营国的设计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考工记 成书于春秋晚期,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先秦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的珍贵文献。 其中 匠人 建国 和 匠人 营国 两节, 特别是 匠人 营国 一节,对周代城邑建设体制、 礼制营建制度及城邑规划制度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记述。这些规划思想和方法, 一直为后世所继承, 已发展为我国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和方法了, 因此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一、 考工记 匠人 中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建筑特色在春秋时代, 所谓 “营国”, 即是建城, 因为按照当时的体制, 建一城, 实际上是建立一个以城为中心连同周围田地居邑所构成的国家。为了对匠人建国、 营国的设计思想进行探讨, 先将其中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

2、和建筑特色作分类的概述,使我们对其形制有所了解。(一) 整体规划方面 :1. “方九里” 1 。(形制为方形, 重城环套, 规模大小为九里。)2.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 (按照井田设计, 城区分为九分, 以性质不同而区分) 23. 以宫城为中心, 中轴线对称布局。(宫城为全城规划核心, 位于王城中心,以宫城南北轴为主轴线, 此轴线南起正门, 经外朝、 宫城, 达北正门, 门、 路、寝、 室布置在主轴线上)4. 王城内左祖右社, 宫城内面朝后市, 前朝后寝 (城前方为外朝, 后面为市,宗庙和社稷分居左右两侧)。(二) 具体规划方面 :1. 门的形制 : 城门为旁三门, 共计十二城门。 城邑为三

3、朝三门, “庙门” 3 为外朝的门, 其宽度能容下七个贯通鼎上两耳的举鼎横木 (两丈一尺)。 “闱门” 4 为庙中的门, 与宫廷规划无关, 其宽度为三个长两尺的扃 (六尺)。 “路门” 5 为宫寝区的正南门, 其宽度为两辆半马车 (丈六尺五寸)。 “应门” 6 为 “治朝” 7 的大门, 也是内朝区的朝门, 宽度为三个两彻 (两丈四考工记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匠人建国、 营国的设计思想文 / 杨 恒 章倩励考工记 涉及宫城设计的有 “匠人建国” 和 “匠人营国” 两节。 虽只有两百来字, 但它却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

4、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 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试从宇宙观、 礼治制度和重农业的观点等方面 , 对匠人建国、 营国的设计思想作些探讨。82SHEJI设计尺)。2. 道路形制 :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8 王城中经纬道各三条, 一道三涂。 “经涂九轨, 环涂七轨, 野涂五轨。”9 王城的主干道经纬涂 (经涂), 道路宽九轨 (七十二尺), 环城 (环涂) 干道宽七轨 (五十六尺), 外连接其他城市的交通干道 (野涂) 宽五轨 (四十尺)。3. 墙和门的高度 :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 宫隅之制七雉, 城隅之制九雉。” 10 宫城城门的屋脊 (门阿) 标高为五丈, 宫城城墙四角处

5、 (宫隅) 的标高为七丈, 城邑城墙四角处 (城隅) 标高为九丈。 宗室、卿大夫的城邑城墙四角处仅相当于王宫城门的屋脊高度, 即为五丈。 诸侯城的城隅仅相当于宫城城墙四角处, 即为七丈。(三) 房屋形制方面 :“夏后氏世室, 堂修二七, 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 四三尺。 九阶。 四旁两夹窗,白盛。 门堂三之二, 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 堂崇三尺, 四阿重屋。” 11 “周人明堂, 度九尺之筵 ; 东西九筵, 南北七筵, 堂崇一筵。 五室, 凡室二筵。” 12 这是夏、 殷、 周三代房屋建筑的标准。夏王朝的室 : 正堂的南北之深为十四步, 东西之广为十七步半。 五室为中央土室和木、 火

6、、 金、 水四室, “堂上为五室, 象五行也。 木室于东北, 火室位于东南, 金室于西南, 水室于西北。” 曰 13 五室大小为三个四步, 四个三尺。 台阶共有九级, 每室有四户八窗 ; 以白色的蜃灰粉刷墙壁。 门堂为正堂的三分之二大小, 门堂之室的进深为正堂的三分之一。殷朝的重檐之屋 : 南北向长为七寻,东西广为九寻, 高三尺 ; 重檐之屋为重檐庑殿顶。周朝的明堂 : 用九尺大小的竹席(筵) 来度量, 东西有九筵的长度, 南北七筵。 堂高一筵。 木、 火、 金、 水、 土,五室, 每室二筵的大小。二、 考工记 匠人 中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宇宙观在对 考工记 匠人 中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

7、建筑特色有所了解之后, 下面具体分析周人的天人观、 时空观、 五行观对形成这种形制的影响。(一) 天人观上文中提到王城的布局是中轴线对称布局, 以宫城南北轴为主轴线。 这就涉及到周人用什么方式确定东西南北方向,和为什么要如此设计。 而在 “匠人建国”中记载说 : “水地以县”, “置 以县, 视以景。 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 昼参诸日中之景, 夜考之极星, 以正朝夕。” 14这段话说明了周人确定东西南北的方法,即是地面修整成水平, 用竖立的杆, 观测日影, 用圆规画圆后, 白天依据日出与日落之影, 晚上依据北极星来确定建城时的东西方向。 但这只是一个 “以正朝夕”15 , 王城布局中确定方

8、向的问题, 而不是人类生存需求的基本要素。 “人类上古时代 未有宫室, 冬则居营窑, 夏则居 巢 ,根本不顾及方向” 16 , 到周人才有了较复杂的方位测量操作。 这样的科学技术, 是怎样孕育发展出来的呢?文中记录, 为了 “以正朝夕”, 要 “水地以县”、 “参诸日中”、 “考之极星”。 这里有一个 “天” (日、 极星)、 “地” (水地以县) 和 “人” (人的住宅) 的贯通或类比, 是一种 “立像以尽意” 17 的设计思想,在有限中蕴藏无限, 在设计中寄寓人世诗情。 易经 说卦 云 :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 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 ; 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 故曰

9、六画而成卦” 18 这里的 “三才”, 即天、 地、 人,是主宰万物的三种力量。 周人这种讲究人与自然的沟通融合的文化精神, 对当时各种生活、 生产活动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所以, 周人要求宫城 “正” 朝夕, 以达到 “人” 所住之宅与 “天”、 “地” 贯通的目的。 这便显示出早期匠人的能动性,更反映了周人的天人观, 对神秘自然的崇拜。(二) 时空观在王城的整体规划中 , 王城是方形的。 “方九里” 中的方形王城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风格。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 方向有东西南北 四方、 季节有春夏秋冬 四时” 19 。古人认为这种对自然界时间中四季更替,和对空间中地方、

10、 四方加以模拟, 可以与自然沟通融合。 也就是说, 方形的王城格局是在古人的 “时空” 观的背景下形成的。 并且, 有学者认为 : 中国古代的宇宙即时空。 “宇 (时间) 是指 宙 (空间)的空间存在方式, 宙 又是 宇 存在的 运动过程, 宇 具空间之广延性, 宙具时间之连续性。 时空并存, 不可分离。” 20在具体规划方面, 门被设置为 “旁三门”, 说明王城四面各三门, 共十二门。 郑玄注 : “天子十二门, 以通十二子” 21 。 贾公彦注 : “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为子, 故王城每面各三门, 以通十二子也” 22 。 这是匠人在自子至亥十二支所形成的时空观念的影响下, 为了追求与天相通而

11、在王城的营造中模拟时空。(三) 五行观在上文房屋形制方面, 两处提到 “五室”, 即是木、 火、 金、 水、 土五室。 体现出了周人的 “尚五”。 “五行” 在 尚书 洪范 中解释为宇宙的生成和系统存在 :“一、 五行 : 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 23 在 管子 五行 中, 认为木、 火、 金、 水、 土都是宇宙万物在阴阳二气支配下的根本存在序列, 人们遵守宇宙构成的系统及其存在, 就能 “作立五行 , 以正天时, 五官以正人位。 人与天调 , 然后天地之美生” 24 。总之, 匠人 思想中的天人观、 时空

12、观、 五行观是周代多种思想的综合。如, 周易 的 “三才” 说, 自子至亥十二支所形成的时空观念, 管子 “五行” 说等。 由此, 中国古人怀着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根据自己对自然中万物形成的序列、时间、 空间的理解, 通过建国、 营国来模拟, 以达到沟通天人的目的。 将天、 地、人与时间、 空间等结合起来, 即形成了早期古人的宇宙观。三、 考工记 匠人 中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宗法礼制观上一节实际上讲的是 匠人 中反映出的对自然的崇拜和模拟, 也就是敬天的意思。 而这里讲到的血缘构成的宗法礼制观, 其实是尊人。 将敬天和尊人结合起来看, 就会对匠人建国、 营国的设计思想有更清晰的了解。(一) 突出

13、王城在王城的具体规划中, 有 “门阿之制, 以为都城之制 ; 宫隅之制, 以为诸侯83之城制 ;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 野涂以为都经涂” 25 的描述。 它记录了诸侯和宗室、 卿大夫城内门墙的高度, 以及道路的宽度,并且诸侯和宗室、 卿大夫的门墙高度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是根据宫城内的标准,按照等差级数来安排规定的。可以看出, 匠人 将城邑分为 “三级” 26 。 第一级是王城, 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宗室、 卿大夫城。 这正反映了周代的宗法血缘制度。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子, 王所居的王城便是全国宗法血缘中心, 所以列为第一级城邑。 诸侯承王命,以政治和宗法的双重身份, 在他们的封疆内营建国度, 构成

14、宗法血缘统治网的一个大据点, 故诸侯列为第二级城邑。 宗室、 卿大夫受采地, 禀承上命, 同样以双重身份, 建置采邑, 作为第三级城邑。 三级城邑是按照九、 七、 五的等差级数来安排礼制的, 所以 “自上以下, 降杀以两,礼也” (汉书 韦贤传)。” 27 这样, 本着以多为贵, 三级城邑经纬涂宽度分别是 :王城为九轨, 诸侯为七轨, 都为五轨。 可见, “匠人营国” 是在以宗法血缘为礼制的思想中设计的。(二) 突出宫城从上文城市的总体规划可以看出,整个王城是以宫城为中心的, 在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 中, 王城占井字的中间一部分, 有如众星拱月, 以层层衬托的磅礴气势, 显示出王城的核心地位

15、。 可见, 城邑的主体结构是以宫城为中心。 同时体现出 “折中论” 28 和 “尊中” 29 。周礼 大司徒 对此作过论述, 认为 “中” 是天时、地利、 人和三方面最有利的位置 30 。 这与本文上述的天人思想、 宇宙观结合起来,说明在周人宗法血缘中最尊贵的周王的宫城, 占据着与天和自然沟通的最有利位置, 突出了其尊贵性。(三) 突出王权“左祖右社”, 说明 “祖”、 “社” 的分布位置。 “祖” 为宗庙, 是周王奉祭王室祖先的地方。 文献记载周代宗庙为五庙制和七庙制。 “社” 为社稷, 此为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 “祖” 祭王室祖先, 代表天命的神权。 “社” 祭祀土神和谷神,

16、 代表国土。 周人把社设在主轴线的右前方, 与朝紧密联系, 又和宗庙相对, 表明国土为王室所有, 王以太宗子身份, 有总揽天下土地, 人民的权利。 这种设计无疑强调了宗法血缘制度中的王权, 体现了整个城邑的礼制思想。“面朝后市” 中的 “朝”, 贺业锯理解为 “外朝”, 即是处理狱讼、 颁布法令等等的重要场所。 并且外朝与宗庙相连, 宗庙大典时联系到外朝, 所以也是整个仪式的组成部分。 “市” 为商品交换的市场。“面朝后市” 则是说在王城前为 “朝” 后为 “市”。 “朝” 是王权的象征, 它的位置与 “市” 相比显然比较突出, 将它置于王城的中线上更突出了它的尊严性。(四) 突出尊卑道路具体规划中的 “九经九纬”, 说明王城中, 每坐城门有三涂, 一边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