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动作经济原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28185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E动作经济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IE动作经济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IE动作经济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IE动作经济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IE动作经济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E动作经济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动作经济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E 组培训专用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动作经济原则首创于吉尔布雷斯,后经很多学者研究改进,美国巴恩斯将此原则分为22 条,归纳为三类:一、 关于人体的运用( 1-8 条)1、 双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2、 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3、 双臂的动作应该对称,反向并同时进行4、 手的动作应以最低的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5、 物体的运动量应尽可能的利用,但是如果需要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的程度;6、 连续的曲线运动比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7、 弹道式的运动,较受限制或受控制的运动轻松自如;8、 动作应尽可能的运用轻快的自然节奏,因节奏能使动作流利及自发。二、 关于

2、工作地布置( 9-16 条)9、工具物料应放置在固定的地方;10、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处;11、零件物料的供给,应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的手边;12、堕落应尽量利用重力实现;13、工具物料应以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14、应有适当的照明,使视觉舒适;15、工作台及座椅的高度,应保证工作者坐立适宜;16、工作椅式样及高度,应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势。三、 关于工具设备( 17-22 条)17、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脚踏工具代替;18、可能适应将两种工具合并使用;19、工具物料应尽可能预放在工作位置上;20、手指分别工作时,其各指负荷应按照其基本能予以分配;21、设计手柄时,应尽可能

3、增大与手接触面;22、机器人的杠杆、十字杆及手轮的位置,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姿势,且能最大的利用机械力。第一条原则:双手动作应该同时而对称。1、 手应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2、 除规定的休息时间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3、 双臂的动作应该对称,反向并同时进行。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用以双手持两磅重的物体(1 磅=0.4536 公斤) ,在 254mm 的两点间来回移动,移动200 闪后,手发酸。在休息以后,再用双手各持两磅重的物体,也在254mm 的两点间移动,结果到400 次,仍未感觉到疲劳。以上试验说明:双手同时对称的动作能适合人体的对称,使动作得以相互平衡,从而不易疲劳,如果一只手运动

4、,则身体肌肉必须一方面维持静态,而另一方面保持动态,肌肉无法休息,所以很容易疲劳。IE 组培训专用资料第 2 页 共 5 页第二条原则:人体的动作应该以尽量应用最低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妥:4、 动作应以最低级的等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工作时,人体的动作分为5 级:第 1 级动作:手指的动作这是级次最低、速度最快的动作。各手指的动作速度都各有差别,一般食指的速度最快,在设计工具时要考虑这一点。手指的动作力量最弱,若需要力量较大时,就必须考虑用高级次的动作。第 2 级动作:手指、手腕的动作大臂和小臂都保持不动,仅手指和手腕动。在极短的距离内,伸手及移物都应为第2 级动作。第 3 级动作:手指、手

5、腕及小臂动作动作限制在肘部以下,肘部以上不动。 这一级动作通常被当作不致引起疲劳的有效动作。一般的伸手和移物都属于第三级动作。第 4 级动作:手指、手腕、小臂及大臂的动作由于零件、材料、工具离应用地点较远,非第三级动作所能达到,必须有伸臂的动作。第 5 级动作:手指、手腕、小臂、大臂及身体的动作最耗体力,也是最缓慢的动作。身体的动作包括脚、膝、腿、躯干的动作,所以这一动作已使动作位置变更。以上 5 级动作,级次越低,最需时间越短,所耗体力越小。实践证明,第5 级动作是最不经济的动作。但是,第1 级动作也并不是在任何操作中最省力、最有效的动作。在许多情况下,第3级动作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动作。为了选

6、择级次较低的动作,使工作距离缩短,所以就应该将材料、工具、零件尽可能靠近工作地。在进行工作地布置时,应依工序排成连续不断的线。所谓连续不断的线,就是第一人完成的工件放置处,即第二人伸手取物处。这样,所有工作都无需操作者起立走动、搬运材料及零件。第三条原则: 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弹道式运动较受控制的运动为快,动作尽可能使之有轻松的节奏。5、 物体的运动量应尽可能的利用,但是如果需要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的程度;6、 连续的曲线运动比方向突变的直线动动为佳;7、 弹道式的运动,较受限制或受控制的运动轻松自如;8、 动作应尽可能的运用轻快的自然节奏,因节奏能

7、使动作流利及自发。(1)工作物运动时,自然产生动能,要充分利用动能 M=mv2/2 ,是质量与其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应尽量运用这种动能来改进工作。例如挥动大铁锤,有两种方法,一是上下挥动大铁锤,其最佳效果的效率为9.4%,其所产生的动能没有被利用, 全部被肌肉所制止。 另一种方法是圆弧型挥动大锤,从后面挥上去, 从前面打下去,由于从后面挥上去,运动动能完全用来帮助前面的打下,所以肌肉不易疲劳,其效率可以达到20.2%。(2)连续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直线型的突变运动每到方向突变之点的前面,必须用肌肉制止速度,而使速度为零。 转向新的方向时, 又必须用力前推, 产生加速度前进。 由于不

8、断产生加速和减速,肌肉一推一拉, 容易疲劳,同时引必须停止才能转变方向,时间上也产生了延迟。连续曲线运动, 除了开始时产生加速和最终结束时产生减速度,其余的时间内基本上是匀速运动,所以运动圆滑快速,省力而不疲劳。IE 组培训专用资料第 3 页 共 5 页(3)弹道式运动根据生理学的研究,人手的运动是由两组肌肉控制的,一组是推向前的,另一组是拉向后的,这两组肌肉相互协调,当前推和后拉的力量相等时,即达到了平衡,手就停止不动。所谓的弹道式的运动,就是使用了前推的力以后,不再使用后拉的力, 或者是使用了后拉的力后,不再使用前推的力。一经用力后,就不加限制,利用其产生的动能来工作,这样就省了一半的力量

9、。例如,在使用手锤时,仅在手锤举起或下落的时候用力,锤行到半途,就放松肌肉,使其自然下落,达到省力的效果。(4)动作应尽可能使用轻松自然的节奏节奏能使动作流利自发,自然节奏是人类的习惯和天性,大多数的人在从事重复性的操作时,都喜欢把操作安排得能流畅轻松的从一个动作过渡到另一个动作,并且按节拍进行, 这样能得到提高效率、减少疲劳的效果。第四条原则: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以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9、 工具物料应放置在固定的地方;10、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处;11、工具物料应以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1)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在 17 个动素中,寻找属于非生产性的动作,

10、应设法予以消除或减少。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工具及材料都没有固定的位置,则操作者势必在每一操作周期中都要浪费部分时间去寻找,耗费精力。如果工具和物料有明确而有固定的存放地点,可以促使人养成习惯和迅速的反应。实际上, 当用手去拿物体之前,都要用眼睛指引手伸向目标物,如果工具和物料有固定的地点而不需要用眼睛注视,手就可以自动找到正确的位置。(2)工具物料依照较佳的工作顺序排列工具及材料以一定的次序放置,可使操作者养成按照最佳顺序工作的习惯,操作者可以不经考虑、思索,而顺利地进行工作,能以较小的精力达到工作目的。对于工具物料的排列,应尽可能的使前道工作完毕之处,即为次到工作开始之处。这样,节省了双手的移

11、动距离,有利于减少工作疲劳,提高工作效率。(3)工具物料及装置应布置在工作者的前面近处人体的第 3 级动作范围, 是以左右手自然下垂,以肘为中心,小臂为半径,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也称为“正常工作范围”。人体的第 4 级动作范围, 是以肩为中心,这个手臂为半径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也称为“最大工作范围”。正常视角是指操作头不动,两眼向前直视时,所能看到的最大视觉范围。工具及物料能布置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最佳,最大也只能在最大工作范围内。要求工具物料布置在正常视角范围内。第五条原则:零件、物料应尽可能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12、零件物料的供给,应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的手边;13、堕落应尽量利

12、用重力实现;为了节省时间, 必须使工具、 物料靠近操作者, 但由于材料的堆放数量不能太少,否则补充材料的次数频繁, 更不经济。 数量多则堆放面积增大。因而往往有部分材料超出正常或最大动作范围IE 组培训专用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之外。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重力滑箱,使零件或物料利用自身的重力,斜滑到操作者的前面近手处。第六条原则:应有适当的照明,工作台及座椅式样及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立适宜;14、应有适当的照明,使视觉舒适;15、工作台及座椅的高度,应保证工作者坐立适宜;16、工作椅式样及高度,应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势。(1)适当的照明可改善精细工作的视力疲劳(2)关于座椅和工作台

13、工作台、工作椅应该与使用者的各部分尺寸相吻合。合适的座椅应使坐者的重量压在臂部和骨架上, 座椅的高度要稍低于小腿高,桌面的高度应与肘高相平,而且桌面高应与一定的椅高相适应。第七条原则: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与第 17 条一致。在操作的过程中, 常常发现手在做持住的工作,把时间和力量用在非生产性的动作中。应设计出适当的钻具和夹具,以代替手去执行持住的动作,而双手去做其他具有生产性的动作。钻具是能夹持零件于精确位置,且能引导加工的工具。夹具就是夹持零件的器具。还可以考虑用足踏代替手执行持住操作,使双手同时执行加工的动作。第八条原则: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为一。与第

14、18 条一致。该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极受欢迎。例如多用途螺丝刀、两色圆珠笔、带橡皮铅笔等等。第九条原则: 手指分别工作时, 各手指负荷应按其本能予以分配,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与手的接触大;机器上的杠杆、手轮的位置,尽可能使工作者少变动其姿势;20、手指分别工作时,其各指负荷应按照其基本能予以分配;21、设计手柄时,应尽可能增大与手的接触面;22、机器上的杠杆、十字杆及手轮的位置,应能使工作者极少变动姿势,且能最大的利用机械力。(1)手指分别工作时,各指负荷应按其本能予以分配一般情况下, 人们习惯用右手,右手比左手不易疲劳,而且灵巧。右手与左手的能力之比为: 100:88.87 ,或简单的认为是1

15、0:9。德伏拉克普通过实验研究英文打字键位置安排问题,得出结论: 各手指的本能以右手食指为强,左手小指最弱。各手指的本能排序为:右手食指、右手中指、左手食指、右手无名指、左手中指、右手小指、左手无名指、左手小指。(2)手柄的设计,应尽可能使与手的接触面增大凡用手操作, 其所需要用的力量,都由手的接触处传到工具或者机器,如果手的接触面越大,每个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量越小。所以设计手柄时,应使接触面积尽量大,使得操作起来轻快而得心应手。(3)机器上的操作杆、十字杆及手轮的位置的设计,应保证操作者很少变动其姿势由于在操作机器时,如果要变动姿势,就必须是第5 级动作,所以机器设计时,应该使操作IE 组培

16、训专用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者伸手可及的完成动作,使操作方便省力,不致发生弯腰、转身、走动、甚至爬高等动作。第十条原则:工具及物料尽可能事前定位。事前定位是指把物料放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上,以便在需要用时,能在使用它的地方拿到。有人做过试验将工具放置的位置分为:未预放、半预放、完全预放三种情况。完全预放需时用100 来表示,则半预放需时123,完全预放需时146。可见,完全预放与未预放效率相差46% 。动作分析及动作经济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寻求省力、省时的方法。动作改善的方法是采用提问技术(5W1H ) ;其依据为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的原则。一、 取消1、 取消所有可能取消的作业、步骤、动作(包括身体、足、手臂或眼的动作)2、 取消工作中的不规律性,使动作成为自发性,并使各种物品固定放置在操作者前面近处。3、 取消以手作为持物工具的动作。4、 取消不方便或不正常的动作。5、 取消必须使用肌力才能维护的姿势。6、 取消必须使用肌力的工作,而以运输工具取代之。7、 取消危险的工作。8、 取消所有不必要的闲置时间。二、 合并1、 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种小动作,结合成几个连续的曲线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