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82742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多音字1、燕:yn 燕国 yn 燕子 2、藏:cng 隐藏 zng 宝藏3、空:kng 天空 kng 空白 4、散:sn 散文 sn 散步5、转:zhun 转弯 zhun 旋转 6、屏:bng 屏息凝视 png 屏风7、刹:ch 刹那 sh 刹车 8、喷:pn 喷水 pn 香喷喷9、拧:nng 拧手巾 nng 拧螺丝 nng 拧脾气10、处:ch 相处 ch 处理11、差:ch 差别 chi 出差 ch 差劲 c 参差 12、将:jing 将军 jing 将领13、为:wi 为人 wi 因为 14、斗:du 漏斗 du 斗争15、便:bin 方便 pin 便宜 16、中:zhng 中

2、心 zhng 中毒17、觉:jio 睡觉 ju 觉得 18、系:x 关系 j 系鞋带19、挑:tio 挑水 tio 微挑 20、缴:zhu 弓缴 jio 上缴文言文两则一课文内容: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

3、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译文: 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

4、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 匆匆一课文简说。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

5、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过去的日子如

6、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 “如薄雾”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 ,被“蒸融了” ,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3 桃花心木一课文简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7、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

8、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4* 顶碗少年一课文简说。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 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 “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

9、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 “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

10、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5* 手指一课文简说。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3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中指所处的独特

11、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第二单元多音字1、铺:p 铺张 p

12、店铺 2、间:jin 空间 jin 间隔3、分:fn 分数 fn 分外 4、传:chun 传奇 zhun 自传5、哄:hng 哄堂大笑 hng 哄骗 hng 起哄7、模:m 模型 m 模样 8、踏:t 踏实 t 踏歌9、吭:hng 迎风引吭 kng 吭声 9、扎:zh 扎针 zh 挣扎 z 包扎10、正:zhng 正月 zhng 改正 11、种:zhng 种子 zhng 种树12、缝:fng 缝针 fng 缝隙 13、熟:sh 熟悉 shu 果熟了14、卷:jun 卷走 jun 卷子 15、兴:xng 兴奋 xng 高兴16、糊:h 糊墙缝 h 糊涂 h 糊弄6北京的春节一课文简说。本文作者著

13、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 “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 ,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

14、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真热闹” ,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47* 藏戏一课文简说。藏戏艺术

15、有 600 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本文写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 600 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8* 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文简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二佳句,重点句子理解: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