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27336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study-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国学和管理学习笔记主讲人简介:魏承思教授,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唯一真传弟子(注:魏教授提出否定“唯一真传”) 、太湖大学堂唯一特聘教授(注:魏教授未对“唯一”提出异议,他自我介绍说是小学部的“教员”,主要讲千字文,从字的构造到本意再到引申意, 一个字一个概念。 太湖大学堂是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隶属于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位于吴江市七都镇庙港;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 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是南怀瑾先生目前暂时居住与传道的地方;大学堂两面临太湖,占地200 余亩,于 2000 年开始兴建,历经六年土木,始有规模,楼宇庄严,芳草萋

2、萋,精英汇集)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 )历史学硕士。曾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任职,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担任香港亚洲周刊和明报主笔、 亚洲电视 新闻总监、成报总编辑。 主要著作有 中国知识分子的浮沉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佛教的现代启示 等八种(注:原介绍中第二篇文章名称有误,另有佛教与人生,并为南怀瑾全集、星云大师佛学精选撰写前言) ,发表史学、佛学论文100 多篇,新闻评论 2000 多篇。 (补充:魏承思博士先后师从杨廷福、苏渊雷、赵朴初和南怀瑾等名师。 1990 年初,皈依上海玉佛寺主持真禅老和尚,获赐法名“慧思”。应赵朴初会长邀请担任中国佛教文化

3、研究所研究员。1980 年,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授中国佛教;1990 年留美时,协助洛杉矶西来寺星云大师主编佛光周刊 ,赴港后曾执教于东莲觉苑佛学班。魏承思博客网址 http:/ 。2 一、什么是国学社会文化受到了媒体的影响,概念名词也是,包括头衔(如:教授、博导、大师);国学的介绍也是以讲得好听为目标,有娱乐化的倾向。其实概念是很重要的,否则辩论了半天,彼此发现不是同一概念。辞源的解释是: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其实,国学这个概念本身还有一个时间范畴,是在特定时期(清末民初) ,相对于西方文化的进入而提出的以示区别的概念。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学概论中说:?学术本无国界。 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

4、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当西学被国学吸收融合之后,也无国学之说。但是至今未出现钱穆老先生的?预言?,恐怕是因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以后,并未真正融合,反而在?冲淡?我们原有文化,现在的国学热是?重拾?。另:党史、人口学不在国学的范围之中。二、国学的范畴是什么国学是研究传统文化的,是学术研究。文化的定义有160 多种(还看到有200 多种的说法),所谓文化就是对一特定共同体(如:企业、区域)的思想行为方式的限定。?传统?其实就是历史的传承,从过去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东西,是现代的源头。传统文化可以定义为一个共同体对过去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对应的,但不是对立的。要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

5、现代文化不能、不要与之前的决裂,可以发展,也不必墨守。另:政治、法律(分为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法系)等都是传承的。犹太人分散在各地仍然知道自己的根和源头,关键是犹太文化的凝聚3 力。新中国60 年来是否创造了新的文化或者丰富了传统文化?当然是要融合吸收其他文化,但是不能全盘西化。凡是一切传统文化是国学范畴?广义上的戏剧、工艺也是学术文化层次,是国学之一。国学以文献(四库全书)来分,有经、史、子、集四部。现在图书的分类方式是现代美国标准。章太炎在国学概论小学略说中特别强调?小学?入手,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钱穆却有不同认识,强调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 。马

6、一浮的最主要观点: ?国学者,六艺之学也?。这里的 ?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六经,只谈?经部?即可。特定的研究方法和范畴古人的思想在四部之中,研究国学要研究文献,研究文献不是目的,注释、翻译等只是为了保存整理,关键是了解内容、把握走势、学习精髓、古为今用。研究中国文化要用中国方法,季羡林不自称 ?国学大师 ?就是认为自己是用西学方式在研究东方学。清代学者将国学分为三类:一为义理之学(即?道?) ,二为辞章之学(即?文学? ) ,三为考据之学(即 ?小学?) 。戴震从考据出发而又不囿于考据,在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称考据大师。他阐释?训诂声音、相为表里? 的训诂原理

7、和 ?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证之 ?的音义互证方法,主张 ?以字考经、以经考义?, ?义理、考据、辞章 ?三者合一,文字的形体与读音发生变化,含义也变化。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的字义(或词义)就叫?训诂?。朱熹无成就(义理)是因为训诂的功底不扎实。现在也有人不是 ?我注六经?,4 而是?六经注我 ?不是国学。除此之外还有版本学、校勘学等方法。结论:要用中国传统治学方式来研究古文献。三、为什么会出现国学的回归五四以来,我们认为自己的落后是因为孔儒之学的过错,从此国学被打入冷宫。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终于让人们醒悟,问题出在全盘西化、全盘否定国学。切断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就

8、没有了根,成为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源头。(如:日本的禅修源于五代,祖庭在中国,但是我们自己没有好好保存, ?盘坐?已然不会。又如:除了 ?礼仪之邦?外好友?衣冠之邦 ?之称,但是APEC领导人的唐装却是 ?店小二?穿的七个扣,应为五个扣。 )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现代化和传统并不矛盾,并不是对立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更不是美国化。90 年代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性过程和特点就与西方发展轨迹不同,特别是在教育、小企业、政府等方面。不是学欧美就是实现现代化。美国是地广人稀、历史短暂,其连锁店、超级市场、高楼大厦不符合

9、中国的国情,相反我国国情与西欧类似?一个中国两个西方?。现代化要回到我们传统的现代化。教育与学术也不应走照搬美国的做法,如科技论文发表看SCI、EI 还有点说得通,中国文学的发表也被美国三流水平主编杂志所控制,价值取向一定会偏离。对经济的全球化大家已认识到其危害性,文化的全球化更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四、国学和经营管理有什么关系5 管理是管人,人的特点就是有文化,所以管理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当然管理有科学性。共同体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管理者必须了解、建设,去除不足之处,建立有益方面。东西方企业的文化也是不同的。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人际关系、思想和行为方式都不同。西方的人际关系是?个人对个人 ?生意伙

10、伴是利益分配、亲朋好友是相互帮助,两种身份是不同的处理态度;中国的人际关系是 ?关注关系?,伦理范畴(血缘、地域等) ?就像一枚石头扔进宁静的池塘, 泛起一圈圈涟漪: 涟漪外形酷似一圈圈同心圆,以自己为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推,向外扩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均等,有亲疏之分。?(费孝通)东西方思维方式也不同。西方人是在大范围下逐步地特定化,力求可操作、要检查,如:原香港皇家警察要求服装整洁,进一步说皮靴要擦亮,并且明确以一枚一元硬币在25W灯下距离 10cm处可见清晰影像。中国人思考问题是宇宙观、整体性、模糊的。地域差异也会导致效果不同。农业技术可学,但是植物生长的土壤、气候无法移变;中医针对的

11、是多是地区性疾病,中医药材生长的周期与环境也会对疗效产生不同反映;甚至说台湾的风水先生到了澳洲会不准(南北半球的关系)。我们现在学的管理科学基本上是西方管理制度的总结,那是切割式、分离式、项目式的,是在工业模式下归纳的管理科学,是将人力也作为资源来利用。现在创造力是重要资源,还能用西方模式吗?况且我们要管的是中国员工,其思想和行为方式很多还是中国人的传统,不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去找,照搬外国的经验能行吗?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认为: ?你必须成为修行者,你必须成为静坐或者其他修炼的严肃认真的6 实行者。?过去为谋生而工作,现在是为了生活的舒适和精神的追求,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要建立现代企

12、业文化,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论语只是考试内容,并不是国学的全部,有很多现代思想国学中已经有表述。如:管子有关经济的论述,就可以直接借鉴?相地而衰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级差地租 ?相同。?逆取顺守? ( 汉书陆贾传)也适用于创业企业家的起家与发展。企业领导人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文化素养包括了三个字:才、学、识。这是唐朝的刘知几在评述史学家时说的:?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才?指才华、能力,表现为组织、判断、表达能力,其核心是思维,有先天因素也要后天锻炼。 ?学?指学问、知识,要通过读书、听课、交流慢慢积累起来。?识?指见识、眼界

13、,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历练出洞察力。五、纵向看国学的历史脉络经济有起伏,文化可持久?西学是分割的,国学范畴不细分文史哲不分家、儒佛道相互通(南怀瑾先生的杰出之处)。六经之初,学于王府孔子和六经(后失乐成五经)都由巫、祝、卜、史等教学生,既为官也是师。官学日衰,私学日兴 东周之后, 天子释官(裁员),儒学大兴(礼、乐、射、御、术、数等六艺,山、医、卜、命、相等五术)。六朝之前,儒墨道也战国时代,在孔子、孟子、荀子(法家)、韩非子、墨子(也非儒家) 、老子(道家)、庄子等 ?诸子百家 ?中,思想主流是儒墨道,此外还有法、名、阴阳。世界三大逻辑体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 ?因明?逻辑、中国古典逻辑

14、 ?墨辩?。7 独尊儒术,经学唯上儒在北方,道在南方,外儒内法(不同于儒家的复礼,法家是将法从礼中分离出来)。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朝廷颁布的儒学标准为经学,不得怀疑。(考试的悲哀东方制定标准答案、西方划分学科细分,将人视为工具)孔学、儒学、经学不是同一概念。六朝以来,儒佛道也 佛教是外来宗教,但是很好地被吸收,三者融合。魏晋玄学 东汉之后, 绵延已久的两汉经学走向了 ?谶纬之学?、? 章句之学? ,于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儒学,不得不慢慢消隐在主流思想和主流学术之外, 社会盛行 ?清谈?之风,士族名流相遇, 不谈国是、 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析理问难玄学。将这些士大夫阶层视为堕落糜烂、放荡不羁是一

15、种误解。隋唐佛教 佛教的传入得益于玄学和道教。宋明理学 心性中的理哲, 儒表佛里之学。?程朱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始创, 南宋朱熹完成) 表佛反佛, 佛学化的儒学,?调解儒佛? (章太炎) ,所提?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包括人)。直至王阳明只研究人、内心,理学走向极端。 理学的现实意义是说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学科过细、缺失社会、忽视人性修养, ( ?体用不分 ?体指本质,用指现象,?体用不二,性相一如? )清代朴学 关外游牧民族历史短暂又缺乏自信,加之康熙、嘉庆年间修明史引发的文字狱,同时宋明理学越来越僵化(尤其是考试标准),于是考据学(小学)又成为思想文化主流,儒学自身发展史上否定之否定

16、的结果,又被称为 ?乾嘉学派?。正当学者钻入牛角尖时,西方外强侵入,西学对国学的冲击,于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走向另一极端。8 文化的发展是起伏的,学术思想就是这样,一个思想衰落了,慢慢又有新的思想起来,这是规律。六、横向看国学的范围内容经部:儒学经典?四书五经 ?的四书为: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原六经失乐成五经,经是编结竹简的绳子 (开始是横向竖连, 后为竖向横连),泛指经常看的书,再为纲领性文件。六经几经辗转, 最终定为十三经, 包括周易 、 尚书、 诗经、 周礼 、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尔雅、孝经、 孟子。史部:历史著作从史记开始记载,有不同体裁、不同的编撰方法,也有其目的,其中关键是文化,管理经验在史部。分为?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