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06148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唐 柳宗元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1. 水尤清冽 尤: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 见: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 屿: 嵁: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5. 佁然不动 佁然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 居: 7. 隶而从者 隶: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9. 下见小潭 下: 10. 日光下澈 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蛇: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 寒: 16. 记之而去 去: 二、句子

2、翻译。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 石、水鱼、树,着意渲染

3、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 悲凉、凄怆的情感。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 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范仲淹(宋)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2) 越明年 越: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 制: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其: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 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胜状: 7) 衔远山,吞长江

4、衔: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 晖: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 备: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 极: 12) 迁客骚人 迁客: 骚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 霏霏: 14) 连月不开 开: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 去: 国:2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 集: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汀: 极: 18) 宠辱偕忘 宠: 偕: 19) 把酒临风 把: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古仁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 为: 22) 庙堂: 江湖: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24) 微

5、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 斯: 归: 25) 若夫: 至若: 嗟乎: 26) 不以物喜 以: 心旷神怡 怡: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9)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0)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1)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3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5)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36)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2

6、)百废具兴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前人之述备矣中 “前人之述”指: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登斯楼也中的 “斯楼”是指“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8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 “进”指: “ 退”指: 9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 “进亦忧”指: “ 退亦忧”指: 10、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11、本文中能表现

7、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12、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13、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14、 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15、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欧阳修(宋)一、词语解释: 31. 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 环: 环: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秀: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临:5. 名之者谁 名: 6. 饮少辄醉 辄: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8. 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 从: 11. 吾谁

8、与归 归: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 秀: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 14. 休于树 于: 15. 山肴野蔌 肴: 蔌: 16. 宴酣之乐 酣: 17. 非丝非竹 丝: 竹: 18. 弈者胜 弈: 19. 觥筹交错 觥: 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乎: 21. 树林阴翳 翳: 22. 鸣声上下 上: 下: 23. 太守谓谁 谓: 二、句子翻译: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9、乎山水之间也。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文章内容理解: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 )的 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

10、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1. 全文的主旨是: 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2. 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写春景的句子是: 、写夏景的句子是: 4、写秋景的句子是: 、写冬景的句子是: 、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 2、 3、 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 、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 、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 、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11、、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满井游记满井游记1. 恶能无纪 恶: 纪: 2. 冻风时作 作: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 6. 柔梢披风 披: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 鬣: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 罍: 蹇 :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 匣也。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7.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 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