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学反思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0213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勾股定理教学反思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反思-新课改需要我们平时努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数学(下) 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材的重点 是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课时,由于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让学生准备学具,所以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利用 书中的图形来进行探究。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只是用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了拼, 运用同一图形的不同表示法得出了结论。一节课,将课堂重点放到了对勾股定理结论的记 忆和运用上,淡化了教材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结果只有班内少数同学学到了探

2、索和证明方法,教学效果不佳。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通过欣赏 2002 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引出“赵爽弦图”,让 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引入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传说故事:相传 2500 年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 时,发现朋友 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 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 2、分析探究,得出猜想

3、 通过对地板图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探究,让同学们体验 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学习这种研究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去尝试解决,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先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在全班交流,尽量学习更多的方法。 3、拼图证明,得出定理 先了解赵爽的证明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剪拼,并利用图形进行证明。 由于难度比较大,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巡回辅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反思归纳,总结升华 一是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的收获。 (当然多数为具体的知识和方法) 。二是教师要引导 学生学习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勤于思考的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适

4、时对大家 进行思想教育。 5、练习巩固 主要练习勾股定理的其它证明方法。 6、作业设计 请你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来进行学习。写出有关勾股定理知识的 小论文,以便用来参加全市“小小科学家”创新大赛。一个月过去了,我已忘记了这一项特 殊的作业,但部分学生却写出了出乎意料的小论文。 在优质课上,对教材中的探究内容,不但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还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探究 图形和拼图纸板。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探究、小组交流合作、集中成果展示等多 种形式参与课堂活动,虽然已是讲过的知识,但在试讲(本班学生)和比赛中(借外校学 生上课) ,由于这次是让学生来探究获取知识,学生普遍参与,学习

5、兴趣深厚,参与活动的 积极性很高,小组分工合作任务明确,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由于真 正经历了探究的整个过程,对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勤于思考的作风理解颇深,并学到了 一些新的探究方法,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教育和启迪。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整个课堂丝毫没有那种“熟课”学生不想上的痕迹。 通过这节课的两种不同的上法,以及学生的不同表现与收获,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1) 新课改理念只有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平时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2)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容为整体课程目标服务,不要仅限于本节课的知识目 标与要求,就知识“教”知识,而要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同时,还要 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让教材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而不 是学科教学的全部;(3)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和创造的机会(如布置 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学习、写小论文等)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这 样去做,不但能很好地实施新课改,实现教育的本来目标,而且也一定能让学生“考出”好 的成绩;不过,这样教师一定不会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