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9887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校尖子生联考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校尖子班联考语文试卷六校尖子班联考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 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

2、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

3、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 ,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性文化博

4、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站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推动最有民间性的文化进入国际通行的文化表达系统,从而影响人类的文明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国民的文化心理是从世代相沿的社会风俗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所形成的。所以,王安石说:“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 ”优秀的民间文化是我2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1下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5、分)A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的承载体,是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维系者。B民间文化能够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是因为它融入了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C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智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也都取决于我们民间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D随着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秩序的严重破坏,民心就会涣散,民间文化也就会迷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是对本国民间文化存在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认识在一段时期内严重影响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B中华

6、民族历史上曾经长期落后挨打,虽历经艰难,却不离不散,靠的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而不是依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C孕育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春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使全球华人聚在一起,这足以证明民间文化的强大的凝聚力。D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将本民族最有民间性的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必要途径。B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民间文

7、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C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意在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根植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弘扬民间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D “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最主要行动,它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7 题。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

8、,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3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

9、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

10、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徇:示众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C士卒暴露于境 暴露:日晒夜露D身自拊循之 拊循:抚抚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 “威敌”的一组是(3 分)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C穰苴体恤

11、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4(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5 分)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喜迁莺喜迁莺 晓行晓行 刘一止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 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

12、念,人别后,心事万重, 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 味,望一成消减,新还恶。 注: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一成:宋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8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6 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还恶”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5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 ) (1) 尔卜尔筮,_。以尔车来,_ 氓(2) 屈心而抑志兮,_。 伏清白以死直兮,_。(屈原离骚)(3) 哀吾生之须臾,_;挟飞仙以遨游_;(苏轼赤壁赋)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

13、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I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 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要回单位上班。其实也没啥东西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一双 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苕糖用刀背 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5爹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白天狐狸都敢偷鸡呢。我和姐把爹送到道场边。爹

14、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爹说,坎上 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说:“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爹就去了。我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十天。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能数到十。第二大,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 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 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我说:“我也是有用途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

15、。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到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开始时,我每天用泥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 些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我便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 捏一只放进去。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咋还不回来?我的小狗已经三个十了。“娘:“哪能呢?咱的鸡一天一个蛋,才十零九个呢。“娘也并不识字,她记日子的办法和我一样。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拿来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 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还多了三只呢。“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三十四个 半边,刚好三十四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