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9847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考纲要求古文复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版权所有:语文教育网 语文教育网Page 12018/3/14垫江县坪山中学初三语文古文复习xuhuachang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 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 “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干扰,错乱。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

2、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 了解。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 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 bi,辅佐。 恒:常。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

3、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 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6、问题设计及解答(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 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 似的其他人。(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

4、经受苦难 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 (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 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 家灭亡的原因(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5、者,国恒亡。(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 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 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版权所有:语文教育网 语文教育网Page 22018/3/14三、思考、应用。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 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 的看法。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6、。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畎亩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版筑(3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鱼盐 (4)管夷吾举于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_ 3、第一段举出的舜、傅说等六位历史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之点是什么?答: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 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7、焉 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 之间皆有喜气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D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 而幽香 简答。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1.本文选自 ;孟轲是我国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 物,地位仅次于_,后世并称_。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 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吝去留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8、于声 D. 百里奚举于市 见山上人烟市肆3. 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相同的一项是( )A. 所以动心忍性 忍能对面为盗贼 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重而道远C. 人恒过 国恒亡 D.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_ 劳:_饿:_ 空乏: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 喻:_版权所有:语文教育网 语文教育网Page 32018/3/14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 _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 _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答: _6. 阅读理解。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9、_,_,_,_,_,只有这样, 才能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_,_,_;从而论证了_;然后用 _,_,_论证了_,最后归纳出中心 论点_,_。7. 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_8.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答:_ 曹刿论战 一、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 情处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 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 击鼓,勇气

10、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4、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 气。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 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

11、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 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 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用原文回答) 这充分体 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 法。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 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解释下面的词语:版权所有:语文教育网 语文教育网Page 42018/3/14既可: 鼓: 盈: 测: 伏: 靡: 2、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 ” 之时 3、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例句:战于长勺。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肉食者谋之。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登转而望之。 D、公与之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