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85363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9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魅力四川》解说词(完整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魅力四川魅力四川解说词解说词 【内容简介】 本集以四川的水系水网作为结构线索, 以青城山都江堰道法自然造就天府之国 作为切入点,通过茶馆、蜀绣、川剧、武侯祠人文景观、宽窄巷子时尚生活等典型符号,展 现四川人自古以来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乐天达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第一集第一集 水润天府水润天府 岷江, 这条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支流, 发源于四川阿坝的岷山山脉南麓, 然后一路奔腾, 自北向南进入四川盆地,冲刷出一片大约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平原,这就是成都平原。 在成都平原的西北面,岷江的汹涌雪水与一座苍翠的山峦相遇。这里石梯千级,曲径通 幽,赢得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就在这山水之间,一

2、座神奇巨大的水堰古已有之,涌向成 都平原的岷江水因它而变得温顺起来。2000 多年前出现的这个水堰,造就了成都平原的过 去和今天,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这座叫都江堰的城市,因为古老的水堰而得名。每年的 4 月 5 日,当地都要举行隆重的 庆典,以纪念古堰的造就者李冰。同时,这也是川西农民春耕放水灌田的日子。 2000 多年前,迅速统一中国的秦国人为了讨伐古蜀东面的楚国,谋划修通从岷江进入 成都,再连接长江的水道。这个水道,变为秦国蜀守李冰心中的理想。据历史记载,李冰溯 岷江而上考查水情,他要修建一条不但能杜绝水患,而且能灌溉、航行的人工河流。石头、 木桩、竹筐成为他最主要的修建材料。

3、2000 多年后,世人仍然惊异于这项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它包含着怎样的奥秘? 李冰把工程的修建选在岷江河流的弯道处, 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 把江水引入工程的主 体,包括被称为鱼嘴的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分水堤把岷江分为供灌溉的内江和排洪的 外江。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 一来排遣洪水, 二来利用大水进入外江的漩涡作用冲走泥沙, 大大减少泥沙在宝瓶口的淤积。 宝瓶口则是内江的进水口, 它精确地控制着最终进入平原的 水量。 在依照清代古图复原的都江堰灌区图中, 有序的水网像脉络一样伸向成都平原。 古籍 华 阳国志蜀志详细记录了都江堰给成都平原带来的天堂般景象。在都江堰建成后的 2000 多 年中

4、,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们在这里耕作、收获、生育、繁衍。 凌晨 4 点多, 成都市郊的花农们便忙着在村子旁的鲜花大厅里进行交易。 这里的农民以 前大多种植稻米等农作物,现在,随着城市中人们对鲜花需求量的增大,种花和卖花成了他 们新的生活方式。 这些鲜花将在这个早晨被送到几公里外的成都市区内。 (评书艺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喝早茶,听评书是成都人由来已久的习俗。评书艺人每天都要在武侯祠的茶园中说书。 通常,书中的内容是这座古城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而故事中主角的大墓就在一旁。成都人总 是这样开始他们每一个早晨。 孟德芝,每天都要早早来到她位于老街上的蜀绣工作室,在 20 岁的时候,她就是

5、一个 为街坊四邻所称道的绣女。如今,她总是把多年蜀绣中的得意之作,摆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 地方。对于她来说,这些锦缎针线,不仅是她个人的历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近一个世纪前,宋仲文的前辈溯岷江而上进入成都,在宽巷子定居下来。宽巷子是到处 铺陈着旧时记忆的一条老街,早年清代满族人大多聚居在此。2005 年,宋仲文的茶铺就开 在当年祖屋所在的地方。 这是成都人现代生活中一个普通的早晨,悠闲而浪漫,却又充满节奏和生机,如同这个 城市漫长的历史一样。 有着不慌不忙的流水和空气, 有着一方悠然自得的人群, 让 100 年前来到这里的美国人 约瑟夫比奇,一脚踏进了圣经里描写的伊甸园。传说中的乐土,就从他

6、的笔下浮现出 来。1920 年,比奇便以“东方伊甸园”之名,把他亲眼目睹的乐土,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上。展现在他眼前的成都,有着坚固高大的城墙,广袤肥沃的田野,富足繁华的市井。 在浓厚的古都气息里,正悄悄地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 “这条大江东流入海,全程要航行 100 天的路程”,来得更早的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他 走向成都的旅程。他说,平川之上有个叫成都府的地方,大川细流和城下的各条支流汇成一 条大江。 成都,美国人比奇笔下的天堂。事实上,早在公元前 4 世纪,蜀王开明五世把都城迁到 了这里,此后尽管历史变迁、物换星移,成都始终都叫做成都。在中国众多城市之中,拥有 如此一以贯之的地名,它是唯一

7、的一座。极佳的自然环境、极少的战乱饥荒,造就了这片中 国西南的富饶之地。 - 2 - “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环绕城市,有的穿城而过。”马可波罗的游记也为成都的水记 下了一笔。 而今, 流水依旧潺潺, 它在现代成都人的手里, 变得更清、 更绿, 也变得更活了 环绕成都的是两条人工开凿的河。一条南河,是岷江分流而来的水;一条府河,原名郫 江,唐僖宗时代将它引导而为护城河,从此被称为府河。府河绕过城北,南河绕过城西、城 南,环绕着成都的市区,全长 17 公里,最终汇合向东流去,融入了长江。 记载中, 古城的历史几乎就是河流的历史。 在每一代成都人的生命中, 清澈流淌的河水, 南来北往的舟楫是伴随他们

8、一生的记忆。20 世纪的最后几年,河流开始被淤塞、污染,这 是一代成都人记忆中的两种河流。以治理府南河为主题的城市工程,开始于 1995 年,除了 重拾记忆,成都人还希望发现一个新的自然之都。 上个世纪 90 年代,西方人开始对他们那些依河而建的城市的河流进行修护,几乎与此 同时,在中国成都,也在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河流及城市改造工程,工程带来一座城市的 新生。2000 多年前,水使成都通江达海,富甲天下,今天,这里仍然是一座被水滋润的城 市。水,维系着它的记忆和生机。 这座叫做“安顺”的大桥,是成都有名的廊桥。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这样描述府南河上的 这座安顺桥:“河水从不同的方向围绕和穿过这

9、座城,横跨其中一条河上的桥,桥面上排列 着工整的房间和店子,经营各种生意” 根据记载,古时的成都城内,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最红火的交易物是一种被称为“蜀锦” 的丝织品。因为发达的织锦业,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而这种彩锦一定要用南河的清水才 能漂洗出来。所以,南河又曾被称为锦江。许多年前,乘船穿梭于河中的人们,看到的是满 城清流中漂洗彩锦的织女。 在甲骨文中,“蜀”字就是蚕的象形文字。第一代古蜀的国王名为蚕丛氏,蜀地正是兴起 于蚕桑之业。成都因水而生,因锦而盛。而质量上好的丝帛,也更加激发出蜀人的智慧与创 造,修炼出一门用针和线作画的精深技艺。蜀绣,古时文献称其技法是“穷工极巧”。汉末三 国时,

10、蜀绣已经和蜀锦一起,成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它不仅被用来交换北方的战马,也 成为豪门巨贾奢侈生活的必需品,以至技艺高超的绣女甚至成为战争劫掠的对象。 孟德芝关于蜀绣的最初记忆, 是母亲和外婆闲暇时候做出的漂亮绣品。 蜀绣曾经遍布四 川民间,川西农村曾经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绣品保持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蜀绣艺术传承人孟德芝: 四川是天府之国,人们(生活)比较闲适一些,我们蜀绣也是慢节奏的一个技艺,包括我 们生活方式都比较慢一些,比如说我们四川出的熊猫,它也是很慢很慢的动作,鲤鱼,在水 里面悠游自在的那种闲适的动态,所以说我们蜀绣肯定是来源于生活嘛。 童年的孟德芝并不知道, 蜀绣千年沿袭下来有

11、 130 多种不同的刺绣针法, 直到多年后她 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绣女。在长年的积累和钻研中,她把不同的绣法融会贯通,希望能够成 为千年蜀绣名副其实的传承人。这一针一线背后,是蔓延千年的传统记忆。 在成都人的印象中,他们的城市传统而又时尚。而这种时尚,正是在府南河的清流中迅 速演变起来的,奇迹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 1000 多年前的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今天,沿着府南河,是一条 17 公里长的绿色走 廊。传说中的“伊甸园”,现在依然是世界上生态最佳的现代城市之一。而在这一切的背后, 历史的声音仍在回响。 在成都, 茶馆也许是最能体现传统韵味的地方。 男女老少聚在这里喝茶闲聊, 谈天说地, 这就像

12、为河流举行的一种仪式。在 20 世纪 50 年代,因为河水的清冽,那时的成都人总是直 接用河水泡茶。这是来自岷山中的冰雪之水,它来到成都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从抗争到亲 和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碗清茶,包含了成都所有的生命颜色和时间痕迹。 这一碗清茶,也荡漾出整个巴蜀之地绵延千年的水的记忆。 在四川,茶馆、茶肆遍布城乡和街巷。有水,就有茶铺,就有饮茶的生活。茶铺间的流 传与掌故已经无法尽数, 就像成都平原上无法尽数的河渠与水道, 它们已经成为再普通不过 的生活。高山雪水,流淌千年,茶水里浮现的,是繁华如梦,是岁月无痕。 闲情逸致,古往今来。据考证,成都人喝茶的历史始于 2000 多年前的战国

13、时期,而宽 巷子里的茶铺,可以追溯到 300 年前。这附近的街巷,最早是为清朝八旗官兵驻防修建的兵 丁胡同,后来在革命的硝烟中,八旗兵散,这里逐渐修建起带有明清传统特色的深宅独院。 一直以来,宅前院后,茶铺戏坊,人来人往,热闹从早到晚。 宽巷子片区,位于成都城区的核心地带,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因为城市开发的需要,周 边的许多老建筑被拆掉。作为成都的一个时代缩影和另一张面孔,政府在 2005 年通过部分 拆除重建和部分修复保留的方式对宽巷子进行保护。 在岁月中渐渐残破的宽巷子, 连同它所 经营的一种古老的诗意生活,逐渐开始了新的蜕变。 2012 年的 9 月,丁志在他位于宽巷子的咖啡馆里像往常一样

14、忙碌着,他笑容可掬,殷 勤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这个从安徽来到成都的外乡人,自从 4 年前来到这里,就再也未曾 离开。 - 3 - 宽巷子,连带它旁边的窄巷子、井巷子在 2008 年 6 月完成了全面的改建工作。从那以 后,这片由 45 个院落组成的城区成为了老成都的一张底片,也成为新成都的一处客厅。每 个遗韵犹存的古老院落既是一个文化的孤本, 也是一张崭新的名片。 虽然宋仲文和他的茶馆 最终离开了宽巷子,但推开一扇院门,这里仍然有茶馆和茶客。从历史深处飘来的阵阵茶香 犹存,现代新颖的时尚也活跃其中,这里成为成都人惬意的所在,也是他们颇为得意向外地 友人推荐的去处。宽窄巷子,一如它所身处的这座城

15、市,接纳着,也包容着。 这或许是最为艺术的接纳与包容, 在同一个舞台, 一套人马竟然可以演出五种不同声腔, 川剧五腔同台;这或许是最为诱惑的接纳与包容,江西的豆豉和两湖的辣椒,在这里肆意的 沸腾,川菜兼容并收。 供奉诸葛亮的武侯祠里,浓郁的香火,千年不断。一墙之隔的锦里,在锦绣的历史里又 编织进现代的人间景象。杜甫的草堂内,诗词与歌赋仍在低声吟诵。春熙路上,霓虹闪烁, 人潮涌动。 水流,沃野,城郭,使这里成为所有人的天堂。帝王,商贾,文人墨客,这里几乎聚集 和接待过从古至今中国所有伟大的诗人。 而千百年后, 这里的人仍然生活在远古诗人水气淋 淋的文字当中。 山与水的营造,留下 3000 年的岁

16、月年轮和眼前的一片繁华。 古老的江河成为四川特有的记忆方式, 经络般的水网串联着沃野千里的平原, 连绵的群 山四周环绕,一幅极尽写意的山水画作,就铺展在这天地之间。许多人相信,古蜀之地的种 种秉性和表情都来自于这片山水。自古以来,天造的峻峰与险道,练就了千百年来川人的血 性与韧性,而用智慧营建的明山与静水,滋养着安逸闲适的生活。奇特的环境形成了人与城 市的性格历史,温润闲雅却又不失胆气与个性。 这里是四川,一片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变和不变的土地。它创造着,也继承着。巨变 仅在瞬间, 不变的则是沿袭了千百年的情怀。 新的创造与这些情怀, 在古老与现代的对视中, 营造出别样的和谐与美感。 这里是四川,水润天府,魅力依然。 第二集第二集 金沙流韵金沙流韵 2012 年早春, 四川省巴中米仓山区,一群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考古界专家的到来,打 破了这里的平静。淹没于荒烟蔓草间多年的米仓古道,迎来了它的探访者。 米仓古道,三大古蜀道之一,始建于秦末汉初,距今 2000 多年,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 作为沟通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重要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