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8517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和当前的形势阐述生态旅游须趋向尊重自然的生态 旅游资源、趋向可持续旅游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向多学科的生态旅游规则、趋向多层次 的生态旅游管理、趋向实践性的生态旅游探索之路。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经 济 规划 社会 管理 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与科技的进步,旅游业在世界范围迅猛地发 展起来了。与此同时,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基于旅 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可持续发展 的呼唤,在旅游需求和动机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因此,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 态为手段协调经济发展、文

2、化繁衍、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生态旅游将成为 21 世纪国际旅 游的主流。1 生态旅游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由于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发展的旅游类型,它与许多相关学科均 有密切关联,“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一时也不能统一。 早期给生态旅游做出定义的要属墨 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 Lascurain)于 1988 年的界定,他指出,生态旅 游是“游客位于相当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 的旅游“。 1990 年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 Boo) 对生态旅游作如下定义: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也就

3、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 研究、欣赏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或没受到污染的自然区 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从这两个朴素的生态旅游观不难看出它们仅强调旅游的对象而丝 毫没涉及旅游活动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一种自私而不理性的认知活动。事实上,“生态旅游 “的泛滥已导致“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 查显示:中国已有 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对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 现旅游资源退化。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以及生态旅游过程中各种破坏生态问 题的日益暴露,人们认识到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进行严格的定义,人们开始从一个更高的

4、角 度探求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因此,前期的朴素生态旅游观不断地完善和严谨,诸多 的组织机构和学者个人也纷纷从不同角度给生态旅游定义,而且在广义与狭义上做出界定, 如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ETY) 、学者卢云亭、王兴斌、马勇和舒伯阳、王尔 康、杨福泉等。综合起来,生态旅游的概念可归纳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原理和可 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感知某一景观区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景观为目的,以协调人类文 化圈与生物圈综合关系为崇旨,并带动当地社会与经济随之良性发展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 为。1.2 生态旅游的特点 1.2.1 自然性与广泛性 主要指生态旅游对象的原始自然性和广泛

5、性,生态旅游对象主要是自然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其自然性包括以下 4 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旅游区域受人为干扰较少,具有保持相对原始状态的独特自然生态风光。 第二,旅 游区域内的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少受外界干扰,保留着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独特系统。 第三,旅游区域内居民长期基于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稳定的生态文化圈。第四,基于上述内容而规划开发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方式体现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 谐共存的特征。 第五,人为文化型景观符合史实,文脉清晰,保证景观文脉的延续。 生 态旅游对象的广泛性指由于自然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凡具备上述自然性某一景 观的区域均可能成为生态旅游的对象。

6、1.2.2 保护性与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 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 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 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 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 于旅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珍视自然赋于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 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既是旅游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产品具

7、有较强吸引力和特色的根本所在。因此,生态旅游发展 要求旅游、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三者统一成一整体以形成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 环境良性协调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旅游发展。1.2.3 地域性与多样性 主要生态旅游对象的地域性和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生态旅游不同 于一般旅游,其对象是具有独特的有相当景观价值的自然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这些都是 某些地域在长期的大自然造化和居民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地域便具有不同的 地理环境外貌和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在马斯洛的需求 层次理论上位于上两层,却难以划清之间界线。旅游者可能是在同一需求层次,然而因各 人的成长环境、性格

8、、爱好、性别、文化层次和研究方向等大不一样,故对自然生态景观 和文化景观的需求呈现多样性。有些游客热衷体验荒野的经历,有些游客则对生物多样性、 地质景观、风土人情等感兴趣。因此,不同的生态旅游景区可满足不同旅客和研究者多样 需求。1.2.4 计划性与参与性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旅游模式,它要求在维护文化完整、保持生 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既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 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之提供同样的机会。因此,生态旅游的五个主体(当地 居民、游客、旅游产业的参与者、研究者和政府)都要参与旅游工程,作出切实可行的计 划,如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对游客性质、游

9、客量以及活动线路和安排等严格的限制、旅 游活动的前期调查和旅游决策管理等。这样才有利旅游对象的保护和社会、生态、经济三 方面效益的协调发展。1.2.5 实践性与科学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还不到 20 年,中国 1995 年才召开第一次全国 生态旅游研讨会,如此短的时间里,生态旅游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了。虽然真正意义上的 生态旅游范例几乎没有,但是这一新事物的产生到近几年的实践却在多方面积累了原始相 对成功的经验。生态旅游有别于一般旅游,它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内的旅游活动开展,后再 重新对生态环境、文化、经济状况、社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再进行科学分析,不断 找到最适的开发机制和限度以及管理模式。这

10、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建立在一项项实践性的科 学试验之上。 2 生态旅游的五种趋势 纵观生态旅游在全球的发展和人们对其概念的不断全面认识,我 认为生态旅游在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和实践上要进行如下定位。2.1 趋向尊重自然的生态旅游资源 作为生态旅游对象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是主要 的生态旅游资源。2.1.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即原生性的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自然风景,如地质、地貌、水体、气象、生物等自然生态景观。目前,我国一些旅游景区建设中,为经济利益所趋,滥用“生 态“一词,到处移植“特色景观“,如大假山、大峡谷、湿地、沙滩、古树名木等,这样酿成 了“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后果。2.1.2 人文生态

11、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还是达到人类文化圈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即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文化,人作为旅游的主体和文化创造的主体的同时,也成为生 态旅游的对象和资源,我们将这种文化和关系称为人文生态。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各类 生态绿地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产等。 在营造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型、生产 型、娱乐游憩型生态绿地时,须“师法自然“营造反映当地景观特色的生态环境,如人工植 物群落、湿地景观、水域系统、特色林相等;在营造文化环境型生态绿地时,一定得紧密 结合历史渊源创造相关景观;在对待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遗产时则要坚持“以史为据、极力 挖掘、实事求是、杜绝杂交“的方针,避免外来文

12、化的负面影响。2.2 趋向可持续旅游的生态旅游发展 伴随旅游业的空间繁荣,一方面,旅游促进了社会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粗放式管理、对旅 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也在减 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 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呼唤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体现长久的公平性和环境有计划限制的一 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这要求我们:第一, 改变人们的态度和习惯,使人的行为规范和实践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第二,保持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生存

13、能力,减缓非更新的衰竭速度,改善增长的质量,解决以破坏环 境和资源为代价的非持续发展问题;第三,在国家的水平上建立起综合发展与保护的总体 框架,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第四,千方百计地满足旅游地居民对就业、粮食、能源、住 房、水、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提高生产质量,防止因贫困而对旅游资源掠夺式开 发的悲剧产生,适度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并把旅游地居民人口限制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第五,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准,改善服务质量,以使旅游者在旅游实践中得到旅游需求的满 足;第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事业,同时也应 积极吸纳国际上各种有利因素,加强国际合作。2.3 趋向多学科的

14、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是对生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未来发展 的设想和策划;是涉及旅游活动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规划,它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 法,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旅游环境上的合理布局;包括确 定旅游地的性质、科学划分功能分区、容量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规划以及文化保护 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内容。因此,生态旅游规划不可能由某一专业的规划设计师来完成,它 必然由风景园林、生态学、旅游、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美学、文学、史学、经 济管理、营销等学科来共同完成。 2.4 趋向多层次的生态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 机制,在政府部门、旅

15、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 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2.4.1 旅游承载量管理 旅游承载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地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量。它表现为不会降低自我环境的品质;不会减低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参加者的满意度;不 会对各类原生物(含当地居民)造成伤害。 管理者需采取各种相应措施对生态承载量、设施承载量和社会承载量等进行确定。2.4.2 旅游者管理-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 要使旅游者真正体现生态旅游者的特点,须进行 如下管理: 第一,对生态旅游要求:事先学习访问地域的相关知识;尊重访问目的地的文 化;不给目的地的自我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积极参加保护自然

16、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通过 旅游实践,提高道德修养和生态环保意识。 第二、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 育。 第三、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第四、通过技术手段 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2.4.3 旅游企业管理-创造绿色企业 其核心就是创建绿色企业,使之为游客提供的产品与 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符合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并对人体无害的企业(如绿色旅游社、绿 色交通、绿色饭店等) ;企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 力构在危害,这要求企业培育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培养绿色员 工,注意绿色宣传等一系列企业营销行为。2.4.4 当地居民管理-社区参与 对居民进行教育, 尊重居民,鼓励居民直接参与管理与经营,让居民了解生态旅游的好处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和成本而放弃原本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采取利益优先原则,使居民在实际活动中直接 受益。2.4.5 政府对生态旅游的管理 “政府主导“是优化生态旅游管理的基础,政府要实行“依法治 旅“,对生态旅游的规划与促进、对生态旅游业的控制与监督、对生态旅游的资金援助和科 学监控起积极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