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8182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从景与情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沉郁雄浑山西联盛中学山西联盛中学 王秀清王秀清摘要摘要:王国维说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 ”句句 中之意意在表明诗人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即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伟中之意意在表明诗人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即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景抒情方面却不乏独特的一面,即通过雄浑壮阔的景物描写来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景抒情方面却不乏独特的一面,即通过雄浑壮阔的景物描写来 抒写诗人凄凉的身世、

2、悲苦的心境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杜甫诗歌独抒写诗人凄凉的身世、悲苦的心境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杜甫诗歌独 特的艺术风格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典诗歌增添了恢宏壮丽的一笔。文中沉郁雄浑,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典诗歌增添了恢宏壮丽的一笔。文中 主要通过对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四首诗来分析他的这种艺术风格。主要通过对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四首诗来分析他的这种艺术风格。关键词关键词: 风格风格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雄浑壮阔雄浑壮阔 沉郁雄浑沉郁雄浑 正文: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 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段话的意思是

3、说,诗歌中的景与情交融在一体的, 景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够使诗歌达到出神入化的笔力.即诗歌中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古典诗歌中诗人往往运用这种手法来表情达意。我国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采用这种手法,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 是,他往往用雄浑壮阔的景象来表达阴郁愁苦的心情,即乐景写哀情.下面我们就 从景与情相交融的角度去品味他诗歌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 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思想内容。 “沉”即 “深” ,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 ,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 蓄。正如陈廷焯所言:“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4、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白雨斋词话卷 一)。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从字面上看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从结构上 看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 景,相间相融。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 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 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运用这种手 法,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个人的不幸遭遇 与忧国忧民思想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有许多因素。首先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

5、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 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 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 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 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杜甫悲天悯人之情的壮大深厚;顿挫,是杜甫深沉思想的波浪起伏、 反复低回。我们就以他在京受排挤后入蜀到漂泊洞庭湖的十年间写的作品为例,来具 体分析他的这种艺术风格. 公元七

6、六五年,杜甫在成都赖以生存的好友严武死去,饱受战乱之苦的杜 甫处于孤苦无依的境地,于是他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经过渝 州、忠州一带写下了旅夜抒怀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细草威风 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们称道,在诗人的眼中:万里平畴的原野一望无际, 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东流,低垂的星星、皎洁的月光闪耀着灿烂 的星辉,播散着万道银光。这种壮阔的景物描写似乎与后文作者“人似沙鸥, 转徙江湖”的境界不符,但正是这样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 滇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整首诗, “细、微、

7、危、独”连用,深入细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垂、阔、涌、流”力透纸背,表达诗人处于逆境之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 的感情, “舟、流、休、鸥”用韵完美,诗句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 。首联、 颔联,将“细草” 、 “孤舟” 、 “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 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这首诗诗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之情浓 郁深沉,凄孤无依的伤感情绪融于诗中,而这种深沉真挚的情感就是通过雄伟 壮阔的景象来体现的,让人深深感悟到杜诗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王夫之曾在姜斋诗话中说,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8、,而景生情,情生 景,互藏其宅。 ”说的就是寓情于景和寄景于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而杜 甫借助长江水浩瀚壮阔的景物描写,却交织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政治上的失 意,漂泊无依的感伤和凄苦,都通过这看似赏心悦目的阔大之景倾泻出来.在短短 的八句当中,沉挚悲壮,一字一泪,感人致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高超的艺术风格. 另一首诗阁夜在写景抒情上也运用了这种手法。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 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 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不断侵袭蜀地,好友相继 去世,感时忆旧,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

9、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 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 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 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 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写得很美,同时又从侧面烘托出兵 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而天上的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 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 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总的看来,诗人从三峡夜深美景写起,用清 丽、壮阔的辞采把时局联系在一起,“伟丽”中蕴藏着诗人悲壮深

10、沉的情怀. 杜诗言志评此联“似此星河动摇之影,皆从鼓角悲壮之声涌出,便将战 斗乱离之景象,描绘殆尽.”雄浑壮丽的景致里蕴涵着“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的悲慨,不难看出,作者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一股脑都倾注在这一片大好河山之 中,此情此景,悲哉!壮哉! 杜甫的这种风格在登高也有体现,作者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来倾吐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读杜甫的登高要了解其人生经历的以下节点: 杜甫曾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杜甫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抱负和理 想;杜甫曾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忍辱 和辛酸;杜甫曾有全家以吃草根度日、幼子因饿而夭折

11、“入门闻号啕,幼子饥 已卒”的大悲痛;杜甫曾有由于“安史之乱”十年漂泊的经历;杜甫曾有被叛 军扣留 9 个月而受尽侮辱的时光;杜甫曾有从叛军营中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 的经历; 杜甫的晚年在成都凭很难挡风遮雨的一草堂安居,生活只能靠朋友接 济;杜甫 50 岁后患上肝病,写此诗时 55 岁,那年的 9 月 9 日重阳节,已重病 在身。 一个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伟大诗人, 9 月 9 日“登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 其中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峡中“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水清沙白,

12、点缀着迎风飞 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茫茫无边、萧萧而下的木叶,顺着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长 江水流去.此时我们仿佛听到了木叶的飘落之声,仿佛看到了长江水汹涌澎湃的气 势.这就好比画家的工笔,把“建瓴走坂” “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都展现在读者 面前,而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这一片江水和落叶排遣不尽,驱之不绝:老年流落他乡, 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和感慨油然而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也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壮阔的景物描写之中, 让人感受到了他那沉重的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其文慷慨激越,其情动人心弦.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登岳阳楼 ,此诗是作者漂泊在西南从公安(今属湖北) 到达

13、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城西门楼而作.登上楼顶,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 派湖光山色的美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浩瀚无边的洞庭湖水把吴楚大 地分成东南两部分,放眼望去,日月星辰和大地日日夜夜漂浮在洞庭湖上.那么这 样雄伟瑰丽的景象能折射作者怎样的心境呢?如果简单的认为这是一片山色湖光 的美景,那么我们就把诗中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其中的“凭轩涕泗流”五 字,又包含着作者多少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啊。不仅仅 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无家可归,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 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更写出一个诗人在自己陷入困境中时仍 然情系祖国的伟大情操。作者

14、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作者怀才不遇,漂泊天涯,虽然沧海桑田,但始终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抱负,而想不到昔日的理想都成了泡影.本来是沉郁之感,似乎不能 写登临的喜悦,然而自然界雄奇伟丽的景象,却极好地映衬了诗人凄凉的身世和 孤苦的心境. 唐庚在子西文录中记载:“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 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 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段文字对杜甫诗歌的艺术 手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象他这样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苍凉阔大气势雄浑的景 物描写之中,能够大开大合,运用自如,后人

15、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 在杜甫的诗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的说来,杜甫的诗歌格调雄壮高爽,慷 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同样是写景抒情,杜甫以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情与 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妨来看吧,在作者的笔下,广至日月星辰,山川大河; 小至微风细草,桅樯孤舟;上至黄帝天子,下到黎民百姓。句句写景,句句关情。纵横驰骋,开合自如,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然而,光从诗歌的表面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还不够,在杜甫雄浑壮阔的意 象描写中,还隐藏着他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着他忧国忧民的深厚思想.那么,一 面是能融祖国大好河山于心中的杜甫,一面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 国诗人,这样就形成

16、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 那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他的这种风格 有着坚实的思想、情感和现实基础。 首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 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 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 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 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 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 诗风格的一象” 。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 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 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其次,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他的一生都怀着爱 国的热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