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练习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8058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文言文练习 (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下)文言文练习 (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下)文言文练习 (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下)文言文练习 (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下)文言文练习 (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文言文练习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文言文练习 (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文言文练习 一.曹刿论战(一)解释加点的字。 1.又何间焉( ) 2.虽不能察( ) 3.辙乱旗靡( ) 4.神弗福也( ) 5.肉食者鄙( ) 6.小大之狱( ) 7.小信未孚( ) 8.必以情( ) 9.弗敢加也( ) 10.公将鼓之( ) 11.小惠未徧( ) 12.遂逐齐师( ) 13.牺牲玉帛( ) 14.公问其故( ) 15.一鼓作气( ) 16.彼竭我盈( ) 17.再而衰( ) 18.惧有伏焉( ) 19.既克( ) 20.公将驰之(驱车( ) (二)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 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4.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三)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四) 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 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 (五)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答:_ (六) 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答: (七) 有人说

3、鲁庄公“鄙” ,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答:(八)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答: (九)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 况的( )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 )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 )所编。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齐王纳谏( )何能及君(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 与徐公孰美( ) 时时而间进( )( ) 能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 闻寡人之耳者( )

4、2.通假字:孰视之 ( ) 3.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邹忌修八尺有余 ( ) 朝服衣冠( ) ( ) 私我也( ) 王之蔽甚矣( ) 闻寡人之耳者( ) 吾妻之美我者(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说说古义 今齐地方千里 (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明 日,徐公来 ( ) 能谤讥于市朝 ( ) 窥镜而自视( ) 暮寝而思之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5)一词多义 者: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 暮寝而思之( ) 孰视之( ) 吾妻之美我者( ) 于: 欲有求于我也( )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5、 ) 皆朝于齐( ) 孰:孰视之(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间:奉命于危险之间( ) 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今齐地方千里 上书谏寡人者 5.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翻译: 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7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 8.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 这种赞美? 答: 9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高明在哪里?他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答: 10、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 11、 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 ) , ,由( )末年的( )收集整理。是 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孟子二章(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1.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 ( ) (2)困于心衡于虑 ( ) (3)曾益其所不能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 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人恒过( ) 而后喻( ) 3.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

8、我是雄雌 D.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5本文先从正面论述_( ),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 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 ),并由个人的 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

9、,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 8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 这个观点。 答: 9、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10、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答: 1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 感悟? 答:12.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 强大了, “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13、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 )家,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 ” )之称。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

10、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 治主张主要是(“ ” “ ” ) 。 (二)鱼我所欲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 (2)死亦我所恶(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贤者能勿丧耳( ) (6)呼尔而与之( )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8)是亦不可以已乎( ) (9)此之谓失其本心( )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种于我何加焉( )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4)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 (5)得:二者不可得兼( )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乡为生死而不受。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4.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2)是亦不可以已乎?译: (3)此之谓失其本心。译:(4)一箪食,一豆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