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8058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对介面设计之影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討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對介面設計之影響探討不同的使用者介面對介面設計之影響廖珍怡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janeiimis.cycu.edu.tw 吳肇銘中原大學資訊管理所jimmymis.cycu.edu.tw 李維平中原大學資訊管理所wpleecycu.edu.tw摘要歷年來,學者紛紛提出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原則,然而大多都著重於網頁介面的設計,對於行動設備介面設計的文獻卻相對較少。但行動設備和行動商務近年來快速發展,已成生活的一部份。故本篇企圖整理歷年來不同學者提出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原則,歸納出幾個大方向的觀點,再加入不同的使用者介面(網頁介面和行動介面)的特色和限制的中介因子,探討對介面設計架構

2、的影響,並希望藉由本研究,能給予不同的使用者介面的設計者一些介面設計的建議,設計出合適的介面。關鍵字關鍵字:使用者介面、介面設計壹、緒論隨著網際網路使用人口的不斷增加,及全球資訊網的盛行,使網際網路成為繼電視、報紙、廣播和雜誌之後的第五大媒體(Morris and Organ,1996) 。網際網路之所以會成為當代發展最快的媒體,主要原因便在於網站提供與使用者間直接的互動,使網際網路與使用者互動的正是網站的使用者介面,故許多學2006 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2 -者紛紛提出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原則和應考慮的要點。使用者介面除了必須考慮需求及經驗與系統使用者的能力外,潛在的系統使用者也應在設計過程

3、中考慮,並藉由使用者的回饋來改進使用者介面設計。然而近年來行動通訊快速發展,行動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在日本,行動商務的使用已經超越電子商務。 2004 年時,市場規模達 5 億,且行動商務供應商 NTT DoCoMo 的用戶已超過 2500 萬人。而在南韓,有上網功能手機的人數有 2900 萬人(佔南韓所有人口的 64%),其中有 1800 萬的行動商務用戶。這些數據都顯示了未來行動設備和行動商務發展有無限的可能性。在 Young 和 Izak2004 年的文獻中,將行動商務的介面議題歸入 7C 架構中,以幫助分析性架構的開發,期望行動商務介面更容易被瞭解。本研究認為使用者介面設計的研究由來以外

4、,除了 7C 架構外,尚有八大黃金規則、十項可用性評估等多項重要的要素與評估指標,故希望整理彙總各學者提出的介面設計原則,提出介面設計的八個觀點於網頁介面和行動設備介面。然而行動設備介面畢竟不同於網頁介面,行動設備介面有其特有之特色與限制,如螢幕較小、較慢的多媒體處理能力等,故必須同時考慮,故本研究除了整理各學者提出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原則外,以不同的使用者介面的特色與限制當中介因子,提出一研究架構,供行動設備介面設計者未來設備的參考與建議。 貳、文獻探討林淑芳、林麗娟(1995 年)在使用者介面-電腦輔助學習之認知要徑一文中提到,狹義的使用者介面是指使用者和程式間之溝通,包括交談方式、螢幕顯示、

5、輸出入等裝置與讀者輔助等工具。廣義的使用者介面則是論及與電腦程式語言設計、螢幕顯示、鍵盤設計顯示器與輸入器和使用者間之關係、系統反應時間對使用者的影響、人機交談模式及其設計原則等主題及涉及人體工學、心理學、行為學及電腦軟硬體等相關領域。Lon Barfield(1993 年)在使用者介面概念與設計一文中,提到使用者介面包括系統本身和系統的使用者,及兩者間互動的方式。使用者介面由組合系統要素、使用者要素和系統與人間的資訊溝通方式共同組成。2006 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3 -7C 架構是企業價值定位的虛擬象徵,為能提供重要資訊給現在與未來的目標顧客,設計得宜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目標顧客。溝通是網路

6、公司的核心價值定位,是創造競爭優勢重要的一環。一、Context (情境)包含了美學面和功能面,著重在於網站如何傳遞他的價值。二、Content (內容)定義的是網站所有的數位主題,著重在於網站傳遞的內容。三、Community (社群)指網站的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包含了互動式溝通與非互動式溝通。四、Commerce (商務)定義為網站上的貨物、產品或服務之銷售。五、Customization (客製化)網站有為自己量身訂作或為每位使用者量身訂作的能力。六、Communication (溝通)是網站與使用者之間所展開的對話,有廣播式、互動式、混合式三種類型。七、Connection (連結)指網

7、站與其他網站間的正式連結,根據連結的程度和引用其他網站的資訊量,有以下三種特徵:outsourced content, percent of home site content, pathways of connection 三種。Ten Usability Heuristics(十項可用性評估)是 Jakob Nielsen 在 1990 年代初期創始的,他整合了大部分的探索方法,找出了最重要的十個評估規則。一、系統狀態視覺化(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系統應該隨時利用回饋訊息的方式,提醒使用者目前所在頁面的位置,如果有連往其他區域的連結,也應該被標示清楚。二、

8、與真實世界的關聯程度(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2006 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4 -系統不應該只由自身的觀點表達事情,而且也應該注重網站真正使用者的語言、文字、概念等。注重真實世界的關聯程度,使資訊的呈現能較自然且邏輯。三、使用系統的自由程度(User control and freedom)使用者常做出錯誤的操作,應提供他們緊急出口,藉由提示一些訊息,幫助使用者脫離非期望的頁面。四、一致性(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網站中,文字、按紐應該具有一致性。若不一致可能會誤導使用者,讓他們以為來錯了地方。五、錯誤偵測

9、(Error prevention)錯誤偵測可以避免第一個錯誤發生後,再造成其他的錯誤。六、以認知取代記憶(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將物件、動作、觀念視覺化,使用者不應該被要求在對話框之間記憶任何的資訊,而是清楚的提供指引的資訊給使用者。讓他們透過頁面上的提示瞭解自己身處網站中的哪一部份,使用者較不容易迷失於網站中。七、彈性與效率(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在同時提供服務給有經驗者或無經驗者的網站中,增加一些 accelerator,可提供常來的使用者與網站互動時較快的速率。八、美學及最小化設計(Aesthetic

10、 and minimalist design)網站應儘量提供與使用者相關或使用者需要的資訊,而不該提供過多與使用者不相關或使用者不需的資訊。不常用的資訊可能干擾使用者去存取常用的資訊。資訊提供方式最好是漸進式的,一開始提供概括性的資訊,再依次提供較深入的資訊,可因應多樣的使用需求。九、協助認知、錯誤之避免與修正(Help users recognize, diagnose, and 2006 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5 -recover from errors)錯誤訊息應以平實的文字表達,而不是使用者無法理解的編碼。且其中必須指出問題,提出解決之道。十、系統輔助與文件支援(Help and d

11、ocumentation)輔助的文件應該很清楚的被標示在使用者易見的地方,焦點應集中在於使用者正在進行的任務上,可列出一些步驟,但不要放上過多的資訊。Ben Shneiderman 提出了使用者介面的八大黃金規則(Eight golden rules of Interface Design)他藉由經驗和應用多數的互動系統中得到啟發,將一些法則精煉、延伸和詮釋後得出的一些原則。一、致力於一致化(Strive for consistency)在相同的情況下,動作順序、錯誤警告、選單、術語等都應相同,且至始至終都應使用一致的顏色、輸出方式、大寫、字型等。二、允許使用者使用捷徑(Enable freq

12、uent users to use shortcuts)當使用者的使用次數變得頻繁時,使用者通常希望能夠減少互動的次數,且增加互動的路徑。縮寫、特殊關鍵、隱藏式命令都能有效的幫助使用頻繁的使用者。短暫的回應時間和快速的顯示效率是其他吸引頻繁使用者的因素。三、提供回饋(Offer informative feedback)對於使用者的每個動作,系統都應有所回饋。對於經常使用及次要的動作,回應可以有所節制。四、以對話引導操作(Design dialog to yield closure)動作的順序應有開始、中間和結束。在完成一連串的動作時,回饋的訊息可給予使用者完成的滿足感,及從想法中停止偶然性的

13、計畫和選擇,清楚的準備下一部份的操作。五、提供錯誤處理(Offer simple error handling)在系統設計上儘量讓使用者不可能犯一連串的錯誤,假如錯誤已經產生,2006 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6 -系統應該要能夠偵測錯誤且提供簡單、有建設性及特殊的指引以供處理錯誤。六、允許簡單的動作回復功能(Permit easy reversal of actions)系統動作應儘可能的可以復原。這可以減輕焦慮,即使使用者明顯的知道錯誤不可嘗試,但復原可能將可鼓勵使用者探索不熟悉的選項。七、由使用者主控(Support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有經驗的使用者強烈

14、的渴望擁有管理系統的感覺,系統也應對使用者的操作有所回應。八、減少短期記憶負擔(Reduce short-term memory load)人類由於在短期記憶上有某種極限,所以介面需保持簡單的顯示,將多樣的介面顯示合而為一,減少繁複的視窗動作,提供適合線上檢索的指令語法表單、縮寫、代號及其他資訊。楊欣哲、王超弘(1999 年)在WWW 網頁設計之準則與應用一文中提出,全國資訊網使用者介面設計的原則應符合下列幾點要求:一、使用熟悉的文字語言文字敘述、段落安排及先後順序應盡量接近人類表達、思維模式;內容表述上應盡量淺顯,如一般口語溝通。除非是引用成語,否則過於文言的文辭不需出現。設計網頁畫面時,也

15、以不渉及資訊完整性之原則下,儘量使用多數使用者熟悉之語言文字,而非艱澀的詞句或專業術語。二、系統設計的一致性指標、圖案、節點位置及主要資訊在版面編排時,不宜輕易改變其相關位置,每個畫面重覆出現的圖案、文字、主要和次要資訊、輔助資訊之相對位置,在不同的網頁中都應維持一致性,避免使用者得重新學習每個網頁的使用方式。連結模式、網頁與網頁間往返方式都要維持一貫風格,讓使用者能依照指引順利獲取資訊,而不會產生混淆、疑惑的情形。三、避免過多的記憶需求每條路徑和可能的動作都應有明確清楚的指引資訊,隨時讓使用者明白自己身處網站的何處和目前進行的動作為何,儘量減少使用者需自行記憶的部份。2006 台灣商管與資訊

16、研討會- 7 -四、提高系統的有效性和可調性避免預設使用者的立場及將使用者目的單純化,而是應該設計出符合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使用者需求的網站。對不同的使用者而言,有些需要概括性的資訊,有些則是需要詳細的資訊,好的系統需要能夠依照不同程度的使用者提供簡略或詳細的資訊,也就是讓使用者自行判斷所需資料的詳細程度,並取得足以滿足使用者的資料,以加強使用效率和系統彈性。五、簡潔美觀的畫面資訊版面配置合宜、畫面的美工設計都會影響使用者是否樂於使用。圖片和動畫可使畫面變得生動活潑,過多則會影響傳輸速度。其他如顏色對比、文字大小等相關因素也應一併考慮。六、段落內容明確單純網頁的設計應用相同主題,避免一個頁面中出現太多的目標或主題。每個畫面也應傳達同個主題的訊息,讓使用者不致於困惑和產生認知負荷,有助於使用者維持清晰的思路。七、階層式的呈現資訊呈現的資訊應分層表現,主題網頁可簡單陳述子題的項目,完整的子題則應以另一個畫面顯示(即下一層級) ,也就是針對同主題的不同詳細程度以不同畫面呈現。八、功能完整的瀏覽系統善用超連結架構,讓使用者隨心所欲地遊走於網站中的各網頁間。建構分層式的系統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